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1482发布日期:2021-06-01 23:1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疫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是松科植物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因此,杀灭带疫松木体内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主要包括粉碎(削片)、药物熏蒸处理和就地焚烧处理。粉碎(削片)是将疫木置于木材粉碎机中,对其进行粉碎(削片)处理时,其需要专用木材粉碎设备,并进行持续粉碎处理,处理过程复杂,设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且成本较高。药物熏蒸处理是以溴甲烷或硫酰氟或磷化铝等药物对疫木进行熏蒸,药物熏蒸存在一定的毒性,安全性低。而就地焚烧虽然处理方式简便,但焚烧过程污染空气,野外用火看管不及时,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疫木处理,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包括具有袋口的聚丙烯袋体,所述聚丙烯袋体的袋口通过封口绳封口。

进一步,所述封口绳设置有两道,并固定于所述聚丙烯袋体的外壁靠近其袋口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袋体的内壁涂覆有密封涂层。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袋体的经向拉力大于665n/5cm,纬向拉力大于635n/5cm。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袋体的经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纬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袋体的承重力大于100kg。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袋体包括上下通口的长方体袋身和矩形底面料,所述矩形底面料的边缘与所述长方体袋身的下端边缘缝合固定,所述长方体袋身的上通口构成所述聚丙烯袋体的袋口。

进一步,所述矩形底面料的边缘通过棉线与所述长方体袋身的下端边缘缝合,其缝合处设置有封堵缝合针孔的防漏棉条,并通过防漏胶粘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疫木处理时,将感染松材线虫的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内,置入消杀药剂(磷化铝)后系紧封口绳,使聚丙烯袋体形成封闭的环境,位于疫木内的天牛随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内因消杀药剂作用,配合缺氧环境窒息而快速死亡,切断了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避免给松林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并有效缩短了防治周期;并且采用纯天然处理方式,疫木处理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天牛死后,控制了线虫的传播,减轻了对未感染线虫松树的威胁,为创造绿色生态环境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同时,聚丙烯袋体无毒且可降解,在使用完成后废物回收简便,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聚丙烯袋体,101-长方体袋身,102-矩形底面料,2-封口绳,3-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本技术:
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一种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包括具有袋口3的聚丙烯袋体1,聚丙烯袋体1的袋口3通过封口绳2封口。

在进行疫木处理时,将感染松材线虫的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1内,置入消杀药剂(磷化铝)后系紧封口绳2,使聚丙烯袋体1形成封闭的环境,位于疫木内的天牛随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1内因消杀药剂作用,配合缺氧环境窒息而快速死亡,切断了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避免给松林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并有效缩短了防治周期;并且采用纯天然处理方式,疫木处理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天牛死后,控制了线虫的传播,减轻了对未感染线虫松树的威胁,为创造绿色生态环境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同时,聚丙烯袋体1无毒且可降解,在使用完成后废物回收简便,不污染环境。

具体的,封口绳2设置有两道,并固定于聚丙烯袋体1的外壁靠近其袋口3的位置。提升封口可靠性的同时操作人员不必另外取出封口绳2进行封口操作,封口操作简便。

具体的,聚丙烯袋体1的内壁涂覆有密封涂层。提升聚丙烯袋体1的密封可靠性。

具体的,聚丙烯袋体1的经向拉力大于665n/5cm,纬向拉力大于635n/5cm。确保聚丙烯袋体1抗拉性能,缓解作业环境外力对聚丙烯袋体1的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的,聚丙烯袋体1的经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纬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确保聚丙烯袋体1结构稳定性,避免其受外力过度形变而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的,聚丙烯袋体1的承重力大于100kg。确保聚丙烯袋体1的承重稳定。

具体的,聚丙烯袋体1包括上下通口的长方体袋身101和矩形底面料102,矩形底面料102的边缘与长方体袋身101的下端边缘缝合固定,长方体袋身101的上通口构成聚丙烯袋体1的袋口3。借助长方体结构的袋体提升聚丙烯袋体1的容纳疫木的可靠性,减少疫木与聚丙烯袋体1内壁接触的面积,避免疫木的棱角从内部破坏聚丙烯袋体1而导致防治失效。

具体的,矩形底面料102的边缘通过棉线与长方体袋身101的下端边缘缝合,其缝合处设置有封堵缝合针孔的防漏棉条,并通过防漏胶粘合。确保矩形底面料102的边缘与长方体袋身101的下端边缘缝合处密封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袋口(3)的聚丙烯袋体(1),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袋口(3)通过封口绳(2)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绳(2)设置有两道,并固定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外壁靠近其袋口(3)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内壁涂覆有密封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经向拉力大于665n/5cm,纬向拉力大于635n/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经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纬向伸长率小于等于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承重力大于100kg。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袋体(1)包括上下通口的长方体袋身(101)和矩形底面料(102),所述矩形底面料(102)的边缘与所述长方体袋身(101)的下端边缘缝合固定,所述长方体袋身(101)的上通口构成所述聚丙烯袋体(1)的袋口(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面料(102)的边缘通过棉线与所述长方体袋身(101)的下端边缘缝合,其缝合处设置有封堵缝合针孔的防漏棉条,并通过防漏胶粘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所述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木消杀袋,包括具有袋口的聚丙烯袋体,所述聚丙烯袋体的袋口通过封口绳封口。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疫木处理时,将感染松材线虫的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内,置入消杀药剂后系紧封口绳,使聚丙烯袋体形成封闭的环境,位于疫木内的天牛随疫木封装于聚丙烯袋体内因消杀药剂作用,配合缺氧环境窒息而快速死亡,切断了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控制了线虫的传播,减轻对未感染线虫的松树威胁,并有效缩短了防治周期,为创造绿色生态环境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技术研发人员:熊书贵;刘春燕;冯莹;李亭潞;左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名高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