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9598发布日期:2021-06-01 23: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



背景技术:

河道生态修复是目前国内外水环境修复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人类在水利方面对河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从生态角度研究河道生态修复课题是近年才开始的。我国已有少数地区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探索,归纳起来为两类:一是单纯利用植物护岸技术,二是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岸技术。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在河岸上进行植物种植,而且相对于直接对水体进行修复,这项措施成本更低。

但是在河道堤岸边沿会出现一些湿地,或者在水库四周会存在一些水田,这些区域的绿化或者植物种植虽然很有必要,但是该地区的特点表现为湿度较大,在进行种植的时候,植物根部四周土壤水分较充足,在满足养护的同时导致植物的根部易出现腐烂,且单纯的种植不能很好的保证植物后续的种植养护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包括主体,主体呈倒梯形槽体设置,主体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开槽,主体的内部固定开设内腔,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板,种植板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主体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侧腔,侧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主体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层,种植层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砖层。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开槽位于主体的两侧顶端位置,且主体的两侧位置呈双层空心设置,开槽和内腔相通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腔位于主体的两端内部,且内腔向下延伸开设至侧腔位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种植板在主体的内部呈横向设置,且种植板设置为双层栅格板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位于种植板的表面两侧位置,且限位板和种植板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侧腔位于主体的外侧两边位置,和主体相通设置,且侧腔的呈矩形腔室设置,表面呈向上倾斜设置,侧腔和内腔的底部相通。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一滤板表面设置的滤孔孔目不同,第二滤板表面的滤孔孔目小于第二滤板表面的滤孔孔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种植层位于主体的内部底端位置,种植层设置为2-4层,位于侧腔的内侧位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砖层竖向设置,且砖层由若干个石块组成。

有益效果:

该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通过顶端位置设置的开槽和相通连接的内腔,对一部分天然水源进行收集。

该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呈栅格板设置的种植板在对植被进行种植的时候,便于植被的根部向下延伸生长,位于种植板顶端两侧的限位板,在向主体内部添加种植土壤的时候,便于对土壤和植被进行固定,表面一定的土壤流失。

该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通过侧腔,对一部分外部天然水源进行储存。

该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通过在侧腔的内壁位置设置滤板结构,有效的对侧腔中的天然水源进行过滤储存。

该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通过种植层对种植需要的肥料和土壤进行铺设,配合外侧位置的侧腔,有效的对种植层进行湿润,保持充足水分,同时侧腔中的水源流入主体中的时候,接触到砖层,对一部分水源进行保存,保持主体内部底端的湿润,有利于植被的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1-2中:主体1、开槽2、内腔3、侧腔4、第一滤板5、第二滤板6、支撑底座7、种植层8、砖层9、种植板10、限位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包括主体1,主体1呈倒梯形槽体设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开槽2,主体1的内部固定开设内腔3,主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板10,种植板10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主体1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侧腔4,侧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主体1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7,主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层8,种植层8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砖层9。

其中,开槽2位于主体1的两侧顶端位置,且主体1的两侧位置呈双层空心设置,开槽2和内腔3相通连接。

其中,内腔3位于主体1的两端内部,且内腔3向下延伸开设至侧腔4位置,通过顶端位置设置的开槽2和相通连接的内腔3,对一部分天然水源进行收集。

其中,种植板10在主体1的内部呈横向设置,且种植板10设置为双层栅格板设置。

其中,限位板11位于种植板10的表面两侧位置,且限位板11和种植板10垂直连接,呈栅格板设置的种植板10在对植被进行种植的时候,便于植被的根部向下延伸生长,位于种植板10顶端两侧的限位板11,在向主体1内部添加种植土壤的时候,便于对土壤和植被进行固定,表面一定的土壤流失。

其中,侧腔4位于主体1的外侧两边位置,和主体1相通设置,且侧腔4的呈矩形腔室设置,表面呈向上倾斜设置,侧腔4和内腔3的底部相通,通过侧腔4,对一部分外部天然水源进行储存。

其中,第一滤板5和第一滤板6表面设置的滤孔孔目不同,第二滤板6表面的滤孔孔目小于第二滤板5表面的滤孔孔目,通过在侧腔4的内壁位置设置滤板结构,有效的对侧腔4中的天然水源进行过滤储存。

其中,种植层8位于主体1的内部底端位置,种植层8设置为2-4层,位于侧腔4的内侧位置。

其中,砖层9竖向设置,且砖层9由若干个石块组成,通过种植层8对种植需要的肥料和土壤进行铺设,配合外侧位置的侧腔4,有效的对种植层8进行湿润,保持充足水分,同时侧腔4中的水源流入主体1中的时候,接触到砖层9,对一部分水源进行保存,保持主体1内部底端的湿润,有利于植被的种植。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人员将种植的植物种植在种植板10上,在种植板10和限位板11之间填充土壤层,对种植植物进行一定的固定,在将不同的种植肥料在种植层8位置进行铺设填充,最后将本装置埋入在种植地中,在使用的时候随着自然天气的降水,开槽2收集一部分的水源,水源顺着内腔3流向侧腔4中,侧腔4对其水源进行储存,随着外部水源汇入越来愈多,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减缓侧腔4中水流的流动速度,持续对种植层8进行供水,而过多的水源在种植层8具有一定的饱和程度之后流向外部土壤。



技术特征:

1.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呈倒梯形槽体设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开槽(2),主体(1)的内部固定开设内腔(3),主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板(10),种植板(10)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主体(1)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侧腔(4),侧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主体(1)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7),主体(1)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层(8),种植层(8)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砖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位于主体(1)的两侧顶端位置,且主体(1)的两侧位置呈双层空心设置,开槽(2)和内腔(3)相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3)位于主体(1)的两端内部,且内腔(3)向下延伸开设至侧腔(4)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板(10)在主体(1)的内部呈横向设置,且种植板(10)设置为双层栅格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1)位于种植板(10)的表面两侧位置,且限位板(11)和种植板(10)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腔(4)位于主体(1)的外侧两边位置,和主体(1)相通设置,且侧腔(4)的呈矩形腔室设置,表面呈向上倾斜设置,侧腔(4)和内腔(3)的底部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表面设置的滤孔孔目不同,第二滤板(6)表面的滤孔孔目小于第二滤板(6)表面的滤孔孔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8)位于主体(1)的内部底端位置,种植层(8)设置为2-4层,位于侧腔(4)的内侧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层(9)竖向设置,且砖层(9)由若干个石块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一种湿地保护用河堤植物种植槽,包括主体,主体呈倒梯形槽体设置,主体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开槽,主体的内部固定开设内腔,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种植板,种植板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主体的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侧腔,侧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主体的底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通过顶端位置设置的开槽和相通连接的内腔,对一部分天然水源进行收集,呈栅格板设置的种植板在对植被进行种植的时候,便于植被的根部向下延伸生长,位于种植板顶端两侧的限位板,在向主体内部添加种植土壤的时候,便于对土壤和植被进行固定,表面一定的土壤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双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1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