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5578发布日期:2021-07-13 15: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生鱼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



背景技术:

鱼饵,即鱼吃的食物。是垂钓时引诱鱼类上钩的食物,进一步的讲,是在垂钓中能够起到聚鱼作用或能够诱鱼上钩的一切可以使用的物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按诱鱼原理分,鱼饵可分为真饵和假饵。假饵也称模拟钓饵或拟饵,是以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仿生鱼饵,垂钓时,通过钓手的操作,使之在水中类似天然活物,诱使凶猛的鱼类上钩。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仿生鱼饵只是简单的模仿鱼、虾、虫类等的外形,对鱼类的引诱效果较差,造成钓鱼时鱼上钩的可能性降低,使得钓鱼的质量降低。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仿生鱼饵只是简单的模仿鱼、虾、虫类等的外形,对鱼类的引诱效果较差,造成钓鱼时鱼上钩的可能性降低,使得钓鱼的质量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内设有配重物和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所述电机槽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电机槽和转动槽的侧壁,所述转动杆与电机槽和转动槽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叶轮,所述转动槽的两端侧壁密封连接有第一连通管道,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贯穿鱼饵本体,所述转动槽的下端侧壁密封连接有两个第二连通管道,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贯穿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背鳍,所述鱼饵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鱼尾,所述鱼饵本体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鱼钩,所述鱼饵本体的上端侧壁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上均设有单向阀,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倾斜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内均设有金属滤网,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分别位于转动杆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内设有两个鱼料槽,两个所述鱼料槽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连通管道密封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道内均设有细网格栅栏,两个所述鱼料槽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贯穿鱼饵本体,两个所述鱼料槽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设有密封盖。

优选的,多个所述鱼钩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所述鱼钩均匀的分布于两个第一连通管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鱼饵本体的两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荧光灯带,多个所述防水荧光灯带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多个所述防水荧光灯带均匀的分布于鱼饵本体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转动电机、第一连通管道、第二两条管道、叶轮等结构的配合,可以推动鱼饵本体附近的水流流动,增加鱼饵附近水流的含氧量,吸引鱼到鱼饵本体的附近,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

2、通过鱼料槽的设置,可以在鱼料槽内放入对鱼吸引力较大的饲料,在通过水流的冲刷,将饲料在鱼饵本体附近的水流中扩散,增加鱼饵本体对鱼的吸引力,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料槽、2转动电机、3电机槽、4单向阀、5叶轮、6金属滤网、7转动杆、8转动槽、9第二连通管道、10第一连通管道、11细网格栅栏、12密封盖、13配重物、14鱼饵本体、15鱼钩、16防水荧光灯带、17仿生鱼尾、18仿生背鳍、1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4,鱼饵本体14内设有配重物13和电机槽3,电机槽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槽8,电机槽3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2,转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贯穿电机槽3和转动槽8的侧壁,转动杆7与电机槽3和转动槽8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转动杆7远离转动电机2输出轴的一端与转动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7上套设有叶轮5,转动槽8的两端侧壁密封连接有第一连通管道10,两个第一连通管道10贯穿鱼饵本体14,两个第一连通管道10上均设有单向阀4,两个第一连通管道10倾斜设置,使得水流从第二连通管道9流向第一连通管道10,确保水流将鱼料槽1中的饲料冲向鱼钩15附近,转动槽8的下端侧壁密封连接有两个第二连通管道9,两个第二连通管道9贯穿鱼饵本体14,两个第二连通管道9内均设有金属滤网6,避免吸入水草杂质,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转;

两个第二连通管道9分别位于转动杆7的两侧,鱼饵本体14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背鳍18,鱼饵本体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鱼尾17,鱼饵本体14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鱼钩15,多个鱼钩1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鱼钩15均匀的分布于两个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两侧,增加鱼上钩的机会,鱼饵本体14的上端侧壁设有连接孔19,鱼饵本体14内设有两个鱼料槽1,两个鱼料槽1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连通管道10密封连接,两个连接管道内均设有细网格栅栏11,两个鱼料槽1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贯穿鱼饵本体14,两个鱼料槽1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设有密封盖12,通过鱼料槽1的设置,可以在鱼料槽1内放入对鱼吸引力较大的饲料,在通过水流的冲刷,将饲料在鱼饵本体14附近的水流中扩散,增加鱼饵本体14对鱼的吸引力,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鱼饵本体14的两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荧光灯带16,多个防水荧光灯带16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多个防水荧光灯带16均匀的分布于鱼饵本体14的两侧,通过灯光吸引鱼到鱼饵本体14的附近,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用钓线从连接孔19将鱼饵本体14固定,再将对鱼吸引力较大的饲料放入鱼料槽1中,然后将鱼饵本体14放入水中,转动电机2运转,转动电机2带动转动杆7转动,转动杆7带动叶轮5旋转,叶轮5带动水流从第二连通管道9流向第一连通管道10,可以推动鱼饵本体14附近的水流流动,增加鱼饵附近水流的含氧量,吸引鱼到鱼饵本体14的附近,水流进过第一连通管道10时,水流冲刷鱼料槽1中的饲料,将饲料在鱼饵本体14附近的水流中扩散,增加鱼饵本体14对鱼的吸引力,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4)内设有配重物(13)和电机槽(3),所述电机槽(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槽(8),所述电机槽(3)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2),所述转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贯穿电机槽(3)和转动槽(8)的侧壁,所述转动杆(7)与电机槽(3)和转动槽(8)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远离转动电机(2)输出轴的一端与转动槽(8)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上套设有叶轮(5),所述转动槽(8)的两端侧壁密封连接有第一连通管道(10),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10)贯穿鱼饵本体(14),所述转动槽(8)的下端侧壁密封连接有两个第二连通管道(9),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9)贯穿鱼饵本体(14),所述鱼饵本体(14)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背鳍(18),所述鱼饵本体(1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仿生鱼尾(17),所述鱼饵本体(14)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鱼钩(15),所述鱼饵本体(14)的上端侧壁设有连接孔(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10)上均设有单向阀(4),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10)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9)内均设有金属滤网(6),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道(9)分别位于转动杆(7)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4)内设有两个鱼料槽(1),两个所述鱼料槽(1)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连通管道(10)密封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管道内均设有细网格栅栏(11),两个所述鱼料槽(1)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贯穿鱼饵本体(14),两个所述鱼料槽(1)远离连接管道的一端设有密封盖(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鱼钩(1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所述鱼钩(15)均匀的分布于两个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饵本体(14)的两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水荧光灯带(16),多个所述防水荧光灯带(16)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多个所述防水荧光灯带(16)均匀的分布于鱼饵本体(14)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发光仿生鱼饵,包括鱼饵本体,所述鱼饵本体内设有配重物和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槽,所述电机槽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电机槽和转动槽的侧壁,所述转动杆与电机槽和转动槽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叶轮,所述转动槽的两端侧壁密封连接有第一连通管道,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贯穿鱼饵本体。本实用新型可以推动鱼饵本体附近的水流流动,增加鱼饵附近水流的含氧量,吸引鱼到鱼饵本体的附近,增加鱼上钩的可能性,提升钓鱼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兰博渔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