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2407发布日期:2021-11-06 05: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


背景技术:

2.红薯移栽是将红薯苗插入到种植土壤中,一般采用斜插法、直插法。红薯苗斜插有利于红薯在其根部排列,提高红薯产量;干旱的沙土或丘陵地需要采用直插法,红薯苗缓苗快,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进行红薯苗移栽,因红薯苗较软,人工插苗深度不够,当采用斜插法时插苗质量不高,采用先开穴再插苗埋土的方式又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包括由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管对接构成的移栽管,两个半管对接侧边的下端铰接,在半管上端的内表面设置软垫,在移栽管的上方设置“x”形的手柄,手柄的交叉处通过转轴铆接,在转轴下方的手柄的两个分支之间连接设置弹簧,转轴下方的手柄的两个分支位于移栽管的两侧且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向且分别与两个半管正对,在连接轴的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杆,在连杆的端部连接设置多边形的插块,在与连接轴正对的半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形的限位槽,插块与对应的限位槽插接且插块与限位槽的侧壁之间有间距,在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多边形的插槽,插槽可与插块插接,限位槽的槽口向内延伸有凸檐,凸檐的内径大于连杆的截面直径且小于插块上最长对角线的长度,当插槽与插块脱离时弹簧处于拉伸态。
6.优选地:所述移栽管为倒置的圆台形管。
7.优选地:所述软垫为海绵垫。
8.优选地:在转轴上方的手柄的两个分支端部设置增摩垫。
9.优选地:所述增摩垫为橡胶垫。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可手动控制开合的移栽管和可翻转的手柄,在无需开穴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人工插苗,插苗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半管外表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

半管;2

软垫;3

手柄;4

转轴;5

弹簧;6

增摩垫;7

连接轴;8

插块;9

连杆;10

插槽;11

凸檐;12

限位槽。
1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管1对接构成的移栽管,两个半管1对接侧边的下端铰接,在半管1上端的内表面设置软垫2,在移栽管的上方设置“x”形的手柄3,手柄3的交叉处通过转轴4铆接,在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位于移栽管的两侧且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接轴7,两个连接轴7相向且分别与两个半管1正对,在连接轴7的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杆9,在连杆9的端部连接设置多边形的插块8,在与连接轴7正对的半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形的限位槽12,插块8与对应的限位槽12插接且插块8与限位槽12的侧壁之间有间距,在限位槽12的槽底开设有多边形的插槽10,插槽10可与插块8插接,限位槽12的槽口向内延伸有凸檐11,凸檐11的内径大于连杆9的截面直径且小于插块8上最长对角线的长度,当插槽10与插块8脱离时弹簧5处于拉伸态。
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19.1)夹住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使二者相互靠拢直至插块8与插槽10脱离,转动手柄3至合适的操作位置且将移栽管的上端敞口完全暴露;
20.2)进一步夹住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在插块8的带动下两个半管1的上端逐渐打开;
21.3)将红薯苗放置两个半管1之间,且根据需要控制放入深度;
22.4)夹住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使二者相互靠拢直至插块8与插槽10脱离,翻转手柄3至其长度方向与移栽管相平行;
23.5)将移栽管按照实际插苗角度插入至土壤深处,再夹住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使二者相互靠拢将直至两个半管1打开,最后一边拔出移栽管一边压紧红薯苗周围的松散土壤。
24.本实用新型中移栽管的截面直径较大,其侧壁与红薯苗之间的间距也较大,红薯苗插入时的固定通过软垫2夹紧,当两个半管1打开后失去了对红薯苗的限制作用,在移栽管拔出前可先限制红薯苗上部叶片的位置,方便移栽管的拔出,因红薯苗底部根系较细,在此部分较好拔出,当遇到上部叶片时因叶片较多移栽管拔出阻力较大,为了顺利拔出移栽管需对已埋入土壤中的根系土壤进行踏实加固,且对裸露在土壤外的根部加以固定再继续拔出。
25.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翻转的手柄,既方便移栽过程中对移栽管施力,又不会阻碍将红薯苗置入移栽管内。
26.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管1对接构成的移栽管,所述移栽管为倒置的圆台形管,两个半管1对接侧边的下端铰接,在半管1上端的内表面设置软垫2,所述软垫2为海绵垫,在移栽管的上方设置“x”形的手柄3,手柄3的交叉处通过转轴4铆接,在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端部设置增摩垫6,所述增摩垫6为橡胶垫,在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位于移栽管的两侧且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接轴7,两个连接轴7相向且分别与两个半管1正对,在连接轴7的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杆9,在连杆9的端部连接设置多边形的插块8,在与连接轴7正对的半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形的限位槽12,插块8与对应的限位槽12插接且插块8与限位槽
12的侧壁之间有间距,在限位槽12的槽底开设有多边形的插槽10,插槽10可与插块8插接,限位槽12的槽口向内延伸有凸檐11,凸檐11的内径大于连杆9的截面直径且小于插块8上最长对角线的长度,当插槽10与插块8脱离时弹簧5处于拉伸态。
27.本实施例中,圆台形的移栽管方便插入至土壤深处;海绵软垫2不会对红薯苗造成挤压伤害,又能很好的固定红薯苗;为了橡胶垫的设置用于增大手部与手柄3间的摩擦,方便使用。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管(1)对接构成的移栽管,两个半管(1)对接侧边的下端铰接,在半管(1)上端的内表面设置软垫(2),在移栽管的上方设置“x”形的手柄(3),手柄(3)的交叉处通过转轴(4)铆接,在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之间连接设置弹簧(5),转轴(4)下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位于移栽管的两侧且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接轴(7),两个连接轴(7)相向且分别与两个半管(1)正对,在连接轴(7)的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杆(9),在连杆(9)的端部连接设置多边形的插块(8),在与连接轴(7)正对的半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形的限位槽(12),插块(8)与对应的限位槽(12)插接且插块(8)与限位槽(12)的侧壁之间有间距,在限位槽(12)的槽底开设有多边形的插槽(10),插槽(10)可与插块(8)插接,限位槽(12)的槽口向内延伸有凸檐(11),凸檐(11)的内径大于连杆(9)的截面直径且小于插块(8)上最长对角线的长度,当插槽(10)与插块(8)脱离时弹簧(5)处于拉伸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移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管为倒置的圆台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移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2)为海绵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移栽工具,其特征在于:在转轴(4)上方的手柄(3)的两个分支端部设置增摩垫(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薯苗移栽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垫(6)为橡胶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红薯苗移栽工具。包括由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管对接构成的移栽管,两个半管对接侧边的下端铰接,在半管上端的内表面设置软垫,在移栽管的上方设置“X”形的手柄,手柄的交叉处通过转轴铆接,在转轴下方的手柄的两个分支之间连接设置弹簧,转轴下方的手柄的两个分支位于移栽管的两侧且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向且分别与两个半管正对,在连接轴的端部连接设置水平的连杆,在连杆的端部连接设置多边形的插块,在与连接轴正对的半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圆形的限位槽,插块与对应的限位槽插接,在限位槽的槽底开设有多边形的插槽,插槽可与插块插接,限位槽的槽口向内延伸有凸檐。本实用新型插苗质量较高。本实用新型插苗质量较高。本实用新型插苗质量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丰华裕隆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