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

文档序号:25420093发布日期:2021-06-11 21:3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培肥改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规模的缩减及作物产区相对比较集中等因素的影响,作物连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作物生长状况变差、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及病虫害发生加剧等现象,使作物的产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培肥是在一定的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下,通过合理施用有机物料、无机肥料、灌溉及轮作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逐渐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菌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实现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推广的秸秆还田、种草肥田、合理轮作等土壤培肥技术,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效益。但在采用以上技术时存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劳动力和机械投入较大,耕地资源紧张限制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垄作种植方式,垄沟互换全覆盖改良土壤,粮草间作协同促进生产的土壤培肥方法,以解决目前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周期长,土壤培肥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具体以下步骤:

步骤1:平整田地,开沟起垄,垄高沟深,垄沟等宽;

步骤2:垄上密植作物;

步骤3:垄上作物生长封行前,沟中种植绿肥或牧草,进行粮草互作;

步骤4:垄上作物成熟收获时,将秸秆施入沟内,与沟内绿肥或牧草混合还田;

步骤5:垄上土壤转移至沟内,覆盖混合还田的绿肥和秸秆,垄的位置继续开挖成沟,原沟的位置起成垄,完成垄沟的互换。

优选地,在步骤1中,垄高和沟深相同,约为30~35cm,垄宽和沟宽相同,约为100~120cm。

优选地,在步骤2中,为了降低单位播种面积的损失,垄上作物实行双行或多行种植,提高种植密度。

优选地,在步骤3中,垄上作物叶片生长封行后,翻耕疏松沟内土壤,播撒绿肥或牧草种子,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长势,施用肥料,使其适宜垄上作物生长和沟内绿肥、牧草种子成活。

优选地,在步骤4中,根据垄上作物秸秆大小,可适度粉碎或原状施入沟中与绿肥混合翻压掩青,提高土壤肥效。

优选地,在步骤5中,垄沟互换的频率依据气候特征、土壤环境、作物生长情况,可2~3年垄沟互换一次。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垄上作物生长与沟内绿肥种植培肥土壤同时进行、相互促进,

2、实现土壤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3、沟内种植绿肥或牧草,其根系疏松土壤,培肥土壤,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还能有效地减少地面径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4、垄台可多次利用与保护性耕作结合,减少农机频繁性翻耕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5、该方法精准条带状土壤培肥,垄沟轮换后实现耕地土壤全覆盖改良,粮草互作协同促进生产,土壤培肥改良效果显著,提高作物产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平整田地,开沟起垄,垄高沟深,垄沟等宽种植;

步骤2:垄上密植作物;

步骤3:垄上作物生长封行后,沟中种植绿肥或牧草,进行粮草互作;

步骤4:垄上作物成熟收获时,将秸秆施入沟内,与沟内绿肥或牧草混合还田;

步骤5:垄上土壤转移至沟内,覆盖混合还田的绿肥和秸秆,垄的位置继续开挖成沟,原沟的位置起成垄,完成垄沟的互换。

上述方法中,在步骤1中,为了方便农事操作,实行宽垄宽沟种植。

在步骤2中,为了弥补单位播种面积的损失,垄上作物密植。

在步骤3中,垄上作物生长封行后,宽沟土壤进行中耕除杂草,播撒适合当地种植的绿肥或牧草种子。

在步骤4中,垄上作物收获后,将秸秆粉碎后撒施于沟中,与绿肥翻压掩青。

在步骤5中,茎秆碳氮比高,绿肥和牧草的碳氮比低,两者混合还田调节碳氮比至25:1左右,有利于秸秆的腐熟分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作物为玉米,垄作栽培。起垄规格垄高35cm、垄宽120cm,开沟规格沟深35cm、沟宽120cm。

步骤2:垄台上以行距50cm、塘距50cm播种玉米,每塘种植2株玉米。

步骤3:玉米播种后30-40天,玉米生长进入拔节期,对沟中土壤进行中耕除草,播撒黑麦草种子5kg/亩。

步骤4:玉米成熟采收完毕后,将玉米秸秆铡切成10cm的小段后覆盖沟中黑麦草掩青还田。

步骤5:采用翻耕机将垄台土壤往两边沟内搬移,覆盖混合还田的玉米茎秆和黑麦草,原垄台位置开挖成新沟,原沟的位置起成新垄。

本发明土壤培肥方法,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常规玉米种植和玉米黑麦草互作垄沟互换的土壤培肥方法。

试验结果:相同施肥水平下,玉米黑麦草互作垄沟互换的土壤培肥方法提高土壤肥力,相比常规处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9.37g/kg、全氮含量1.04g/kg。采用玉米黑麦草互作垄沟互换的土壤培肥方法减少玉米种植的病虫害发生率12.57%,玉米产量与常规处理差异不显著。

该方法不影响农业生产,间作绿肥提高土壤含氮水平,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秸秆与绿肥混合翻埋还田促进秸秆的腐熟分解,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垄沟互换有效防控缓解作物连作障碍,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农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以下步骤:

步骤1:平整田地,开沟起垄,垄高沟深,垄沟等宽;

步骤2:垄上密植作物;

步骤3:垄上作物生长封行前,沟中种植绿肥或牧草,进行粮草互作;

步骤4:垄上作物成熟收获时,将秸秆施入沟内,与沟内绿肥或牧草混合还田;

步骤5:垄上土壤转移至沟内,覆盖混合还田的绿肥和秸秆,垄的位置继续开挖成沟,原沟的位置起成垄,完成垄沟的互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垄高和沟深相同,约为30~35cm,垄宽和沟宽相同,约为100~1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为了降低单位播种面积的损失,垄上作物实行双行或多行种植,提高种植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垄上作物叶片生长封行后,翻耕疏松沟内土壤,播撒绿肥或牧草种子,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长势,施用肥料,使其适宜垄上作物生长和沟内绿肥、牧草种子成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根据垄上作物秸秆大小,可适度粉碎或原状施入沟中与绿肥混合翻压掩青,提高土壤肥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垄沟互换的频率依据气候特征、土壤环境、作物生长情况,可2~3年垄沟互换一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垄沟互换粮草互作的土壤培肥改良方法,具体以下步骤:步骤1:平整田地,开沟起垄,垄高沟深,垄沟等宽;步骤2:垄上密植作物;步骤3:垄上作物生长封行前,沟中种植绿肥或牧草,进行粮草互作;步骤4:垄上作物成熟收获时,将秸秆施入沟内,与沟内绿肥或牧草混合还田;步骤5:垄上土壤转移至沟内,覆盖混合还田的绿肥和秸秆,垄的位置继续开挖成沟,原沟的位置起成垄,完成垄沟的互换。本发明该方法精准条带状土壤培肥,垄沟轮换后实现耕地土壤全覆盖改良,粮草互作协同促进生产,土壤培肥改良效果显著,提高作物产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炽;付斌;刘宏斌;闫辉;李枝武;倪明;陈兴位;胡万里;赵新梅;赵德柱;申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2.10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