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茯苓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茯苓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2.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3.现有的茯苓培育方式人工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茯苓培育的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茯苓培育装置,通过装置实现对茯苓的单个单元化的培育,并通过不同装置之间的批量运输和处理来实现茯苓的规模化培育。
5.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包括:
7.至少一培育单元,所述培育单元为一培育袋;
8.所述培育袋的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便于机械操作将袋料导入所述培育袋中;
9.所述培育袋的袋体中部环设有第一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上敷设有通气膜;
10.所述培育袋的内侧设置有袋料限位部,在所述袋料限位部与所述培育袋的袋体底部之间设置通气腔;
11.所述袋体底部设置有第二通气部,所述袋料限位部处设置有第三通气部,通过所述第二通气部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通气腔后通过第三通气部导入所述袋料内;
12.通过第一通气部朝向所述袋料的侧周导入空气,以实现空气流畅的需要。
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气部为若干间隔开设的气窗,所述气窗上设置有所述通气膜。
14.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气膜为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材质。
1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部为格栅结构。
1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气部为若干通气孔结构。
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培育袋的袋体上边沿设置有提手。
1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袋料为松木尾料或纤维。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发明既可以按需以设置多个培育单元的方式设置不同的培育袋,单个培育袋能实现对内部袋料的有效通气。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结构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23.如图1所示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包括了若干的培育单元,培育单元为单个的培育袋100。
24.培育袋100的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机械操作将袋料(图中未示出)导入到培育袋100当中。
25.袋料(图中未示出)为松木尾料或纤维,即采用松树“三剩物”(即松树蔸、尾枝、边角废料),通过袋料栽培茯苓,不仅可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对原木砍伐,提高了松木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高也更加环保。
26.培育袋100的袋体中部环设有第一通气部110,第一通气部110为若干间隔开设的气窗,气窗上设置有通气膜111。
27.通气膜111为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材质。
28.在培育袋100的内侧朝下的位置设置有袋料限位部120,袋料限位部120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投放入培育袋100的袋料进行底部限位。
29.在袋料限位部120与培育袋100的袋体底部101之间设置通气腔130,另外在袋体底部101处设置有第二通气部140,袋料限位部120处设置有第三通气部150,其中,第二通气部140为格栅结构,第三通气部150为若干通气孔结构,这样的设置是便于外部空气进入的透气的同时,避免袋料当中的大颗粒碎屑进入到通气腔130当中造成堵塞。
30.通过第二通气部140将外部空气导入通气腔130后通过第三通气部150导入袋料内;另外通过第一通气部110朝向袋料的侧周导入空气,以实现空气流畅的需要。
31.为了便于移动培育袋100,在培育袋100的袋体上边沿102处设置有提手160。
技术特征:1.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培育单元,所述培育单元为一培育袋;所述培育袋的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便于机械操作将袋料导入所述培育袋中;所述培育袋的袋体中部环设有第一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上敷设有通气膜;所述培育袋的内侧设置有袋料限位部,在所述袋料限位部与所述培育袋的袋体底部之间设置通气腔;所述袋体底部设置有第二通气部,所述袋料限位部处设置有第三通气部,通过所述第二通气部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通气腔后通过第三通气部导入所述袋料内;通过第一通气部朝向所述袋料的侧周导入空气,以实现空气流畅的需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部为若干间隔开设的气窗,所述气窗上设置有所述通气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膜为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材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部为格栅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气部为若干通气孔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袋的袋体上边沿设置有提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料为松木尾料或纤维。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培育单元,所述培育单元为一培育袋;所述培育袋的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所述培育袋的袋体中部环设有第一通气部,所述第一通气部上敷设有通气膜;所述培育袋的内侧设置有袋料限位部,在所述袋料限位部与所述培育袋的袋体底部之间设置通气腔;所述袋体底部设置有第二通气部,所述袋料限位部处设置有第三通气部,通过所述第二通气部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通气腔后通过第三通气部导入所述袋料内;通过第一通气部朝向所述袋料的侧周导入空气。本发明既可以按需以设置多个培育单元的方式设置不同的培育袋,单个培育袋能实现对内部袋料的有效通气。对内部袋料的有效通气。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