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2773发布日期:2021-12-04 13:3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是涉及到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深水渔养殖模式一般为池塘养殖,需要搭配种植水草作为深水渔的饲料,如种植水草的质量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深水渔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旨在提高深水渔产量。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一种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稻田养殖区域,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平底鱼塘或经改造的稻田,水源清新并可保持长流,可保持水深至多达1米,自浅水插秧开始,随稻苗生长逐渐提高水位;
7.稻田养殖区域,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平底鱼塘或经改造的稻田,水源清新并可保持长流,可保持水深至多达1米,自浅水插秧开始,随稻苗生长逐渐提高水位;
8.选用自育的宜优嘉7或两优嘉红专用杂交水稻品种;
9.选用稻花鲤鱼、甲鱼、泥鳅、黄鳝或田螺作为水产品种。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稻插植株行距为1米
×
0.5米。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采用渔稻共作技术,巧妙地通过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庇护养殖的渔产品,可有效避免野生飞禽和蛇类对渔产品的为害。经摄食水稻害虫、杂草和稻花,排泄物又可为水稻追肥,实现种养殖双丰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有机种养殖专用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4.一种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5.稻田养殖区域,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平底鱼塘或经改造的稻田,水源清新并可保持长流,可保持水深至多达1米,自浅水插秧开始,随稻苗生长逐渐提高水位;
16.选用自育的宜优嘉7或两优嘉红专用杂交水稻品种;
17.选用稻花鲤鱼、甲鱼、泥鳅、黄鳝或田螺作为水产品种。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稻插植株行距为1米
×
0.5米。可有效兼顾种养殖空间,实现渔稻协调生长。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产包括稻花鲤鱼、甲鱼、泥鳅、黄鳝或田螺。其中,选用自育的宜优嘉7、两优嘉红等专用杂交水稻品种,应当适合从插
秧至收割全过程淹水、分蘗力强、抗倒伏、感光类型且全生育期160

210天、株高150

180厘米、米质优良。
19.种植前犁耙田土时,一次性施用足量有机肥作基肥。
20.水稻插植株行距为1米
×
0.5米,可有效兼顾种养殖空间,实现渔稻协调生长。
21.种养殖全过程中,仅对渔产品适量喂食,不必再施用追肥,不用打农药。喂食的饲料,应选用有机稻米加工的副产品之一的黄糠,并经过高温加压熟化和造粒加工。
22.经生产实践,生产目标为667平方米纯收入2000元人民币以上。其中,优质稻667平方米产量400公斤以上,产值1600元人民币以上;稻花鱼等水产品667平方米产量100公斤以上,产值2000元人民币以上。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4.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采用渔稻共作技术,巧妙地通过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庇护养殖的渔产品,可有效避免野生飞禽和蛇类对渔产品的为害。经摄食水稻害虫、杂草和稻花,排泄物又可为水稻追肥,实现种养殖双丰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有机种养殖专用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养殖区域,所述稻田养殖区域包括平底鱼塘或经改造的稻田,水源清新并可保持长流,可保持水深至多达1米,自浅水插秧开始,随稻苗生长逐渐提高水位;选用自育的宜优嘉7或两优嘉红专用杂交水稻品种;选用稻花鲤鱼、甲鱼、泥鳅、黄鳝或田螺作为水产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插植株行距为1米
×
0.5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属于养殖领域。深水渔稻共生养殖系统采用渔稻共作技术,巧妙地通过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庇护养殖的渔产品,可有效避免野生飞禽和蛇类对渔产品的为害。经摄食水稻害虫、杂草和稻花,排泄物又可为水稻追肥,实现种养殖双丰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有机种养殖专用技术。卓有成效的有机种养殖专用技术。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