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27290059发布日期:2021-11-06 04:2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统称为组培苗;
3.在对植物幼苗进行培养使用通常使用的是培养皿,然后传统的培养皿在使用时会出现如下技术问题:一是,其规格较小,幼苗植物的根茎生长空间受到限制;二是,在对幼苗进行浇灌处理时,直接从幼苗叶片上方进行浇灌,容易造成培养液蒸发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包括:
7.支架,其顶侧均匀式焊接有若干侧柱,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组侧柱之间架设有培养管,且培养管包含主管体和一体式装配到主管体两端的固定件;
8.轴杆,其转动式插装到培养管的内部,并在延伸到固定件外的一端螺旋式装配转杆,位于所述主管体内的部分轴杆两侧均焊接有用于放置幼苗的培养板;以及
9.底槽,其装配于培养管的底侧,且培养管内插装有用于分隔培养管内腔和底槽的插板,所述底槽的一侧盖设有带有进水口的盖板。
10.优选的,所述支架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若干所述培养管均位于斜边上,并呈阶梯式分布,所述支架内框的底侧位置设为置物架。
11.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截面呈“工”字形,且固定件可卡装到对应的侧柱与支架之间的位置处。
12.优选的,所述主管体底侧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插件,且插件可插装到底槽内壁预设的插槽内。
13.优选的,所述主管体的内壁一侧焊接有用于支撑培养板的撑板条,且培养板一侧靠近主管体内壁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毛刷,并在培养板表面开设若干槽口,该槽口的内壁一侧呈阶梯状。
14.优选的,所述盖板表面位于进水口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气孔,所述进水口的开口端垂直向上,且进水口与底槽内部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一是使用到支架,可完成对若干培养管的支撑处理,保证培养管内幼苗能够得到
充分的光照,利用固定件与侧柱的组合,在确保培养管使用状态下位置稳固的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移动;
17.二是在培养管内设计可转动的培养板,并结合转杆使用,可完成对幼苗培养的同时,在使用结束后可通过转动培养板,从而达到刷洗主管体内壁的目的,体现了整个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18.三是将培养管和底槽组合式连接,可根据所需培养幼苗的种类选择是否使用底槽,该处底槽的使用为部分根茎较大的幼苗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也便于添加培养液,避免从幼苗上方浇灌,造成培养液蒸发浪费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管及底槽组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管及底槽组合状态下的侧剖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局部结构a的放大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局部结构b的放大图。
24.附图标记:1、支架;2、侧柱;3、培养管;31、主管体;311、插件;32、固定件;4、底槽;5、盖板;51、进水口;52、气孔;6、置物架;7、轴杆;71、转杆;8、插板;9、培养板;9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6.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

5所示,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包括:
27.支架1,其顶侧均匀式焊接有若干侧柱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组侧柱2之间架设有培养管3,且培养管3包含主管体31和一体式装配到主管体31两端的固定件32;
28.轴杆7,其转动式插装到培养管3的内部,并在延伸到固定件32外的一端螺旋式装配转杆71,位于主管体31内的部分轴杆7两侧均焊接有用于放置幼苗的培养板9;以及
29.底槽4,其装配于培养管3的底侧,且培养管3内插装有用于分隔培养管3内腔和底槽4的插板8,底槽4的一侧盖设有带有进水口51的盖板5。
30.如图1所示,支架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若干培养管3均位于斜边上,并呈阶梯式分布,支架1内框的底侧位置设为置物架6;
31.具体的,该处的置物架6用于放置其他闲置物品。
32.如图2所示,固定件32的截面呈“工”字形,且固定件32可卡装到对应的侧柱2与支架1之间的位置处。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4.使用到支架1,可完成对若干培养管3的支撑处理,保证培养管3内幼苗能够得到充分的光照,利用固定件32与侧柱2的组合,在确保培养管3使用状态下位置稳固的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移动。
35.如图5所示,主管体31底侧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插件311,且插件311可插装到底
槽4内壁预设的插槽内。
36.如图3所示,主管体31的内壁一侧焊接有用于支撑培养板9的撑板条,且培养板9一侧靠近主管体31内壁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毛刷,并在培养板9表面开设若干槽口91,该槽口91的内壁一侧呈阶梯状。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8.在培养管3内设计可转动的培养板9,并结合转杆71使用,可完成对幼苗培养的同时,在使用结束后可通过转动培养板9,从而达到刷洗主管体31内壁的目的,体现了整个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39.具体的,在培养板9静止状态下,可在转杆71表面装配定位螺母;在需要对主管体31内壁清洁时,可手持转杆71,拧脱定位螺母,并转动转杆71,使得培养板9边侧的毛刷对主管体31内壁刷洗。
40.如图3和4所示,盖板5表面位于进水口51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气孔52,进水口51的开口端垂直向上,且进水口51与底槽4内部连通;
41.具体的,上述进水口51的位置为底槽4内添加培养液量最高的位置,同时若干气孔为植物根茎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空气。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3.将培养管3和底槽4组合式连接,可根据所需培养幼苗的种类选择是否使用底槽4,该处底槽4的使用为部分根茎较大的幼苗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也便于添加培养液,避免从幼苗上方浇灌,造成培养液蒸发浪费的现象。
4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其顶侧均匀式焊接有若干侧柱(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组侧柱(2)之间架设有培养管(3),且培养管(3)包含主管体(31)和一体式装配到主管体(31)两端的固定件(32);轴杆(7),其转动式插装到培养管(3)的内部,并在延伸到固定件(32)外的一端螺旋式装配转杆(71),位于所述主管体(31)内的部分轴杆(7)两侧均焊接有用于放置幼苗的培养板(9);以及底槽(4),其装配于培养管(3)的底侧,且培养管(3)内插装有用于分隔培养管(3)内腔和底槽(4)的插板(8),所述底槽(4)的一侧盖设有带有进水口(51)的盖板(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若干所述培养管(3)均位于斜边上,并呈阶梯式分布,所述支架(1)内框的底侧位置设为置物架(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2)的截面呈“工”字形,且固定件(32)可卡装到对应的侧柱(2)与支架(1)之间的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31)底侧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插件(311),且插件(311)可插装到底槽(4)内壁预设的插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31)的内壁一侧焊接有用于支撑培养板(9)的撑板条,且培养板(9)一侧靠近主管体(31)内壁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毛刷,并在培养板(9)表面开设若干槽口(91),该槽口(91)的内壁一侧呈阶梯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表面位于进水口(51)上方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气孔(52),所述进水口(51)的开口端垂直向上,且进水口(51)与底槽(4)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组培苗生根培养装置,包括:支架,其顶侧均匀式焊接有若干侧柱,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组侧柱之间架设有培养管,且培养管包含主管体和一体式装配到主管体两端的固定件;轴杆,其转动式插装到培养管的内部,并在延伸到固定件外的一端螺旋式装配转杆;其技术要点为,使用到支架,可完成对若干培养管的支撑处理,保证培养管内幼苗能够得到充分的光照,利用固定件与侧柱的组合,在确保培养管使用状态下位置稳固的同时,也便于拆卸和移动;在培养管内设计可转动的培养板,并结合转杆使用,可完成对幼苗培养的同时,在使用结束后可通过转动培养板,从而达到刷洗主管体内壁的目的,体现了整个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现了整个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现了整个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季 周权男 吴日智 成镜 戴雪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2.01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