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苗钵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6988发布日期:2021-12-15 12: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水稻大苗钵育秧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物资,主要涉及一种水稻钵体育秧使用的秧盘。


背景技术:

2.为提高水稻作物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在我国高寒的黑龙江地区开始推广应用水稻钵体育秧农艺技术。目前,在钵育秧盘上配置使用的正方锥形钵穴上端口边长尺寸包括18毫米和20毫米两种规格。在生产使用实践中发现,上述两种规格的钵穴分别存在不同的技术缺陷和问题,其中上端口边长18毫米的钵穴容积偏小,充填的钵土量少,在水稻育秧过程中营养成分不足,水稻秧根系发育质量差,不能培育生长出大苗壮秧,同时由于水稻秧根系发育质量差,在将钵秧从秧盘中取出准备用于栽植时,经常发生水稻秧苗从钵体土中拔出现象,成为裸秧,无法使用,造成秧苗损失;另外一种上端口边长20毫米的钵穴容积较大,可以满足钵育秧苗使用,但存在使用钵土量大,尤其占用珍贵的育秧土地面积增大,造成育秧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不符合精细农业生产要求。另外,大钵体的水稻秧从秧盘上拔出后由于钵体较重,还易造成秧苗折断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寒的黑龙江地区水稻钵育秧苗作业使用的实际需求,为满足精细农业生产要求,设计一种新规格尺寸的水稻大苗钵育秧盘,达到提高水稻钵育土地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合理使用钵土量、满足育秧需要、提高大苗壮秧培育率、减少和避免裸秧或秧苗折断现象发生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在钵育秧盘上沿纵向和横向均布设置多个正方锥形钵穴,相邻正方锥形钵穴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尺寸均为2
±
0.2毫米,所述正方锥形钵穴上端口边长尺寸为19
±
0.5毫米,正方锥形钵穴下端穴内部边长尺寸为12
±
1毫米,正方锥形钵穴穴内深度尺寸为23
±
1毫米,至此构成水稻大苗钵育秧盘。
5.本实用新型经历多年科研试验,通过要素关系的改变和科学合理的匹配选择,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明显且突出的技术效果,达到了精细农业生产作业要求,具有育秧土地资源利用率高、钵土量使用精准合理、降低钵育育秧生产作业成本、钵育秧苗质量好、无裸秧和秧苗折断发生的特点。
附图说明
6.图1是水稻大苗钵育秧盘局部结构示意图;
7.图2是图1的俯向视图;
8.图3是水稻大苗钵育秧盘的正方锥形钵穴结构示意图;
9.图4是图3的俯向视图;
10.图5是水稻大苗钵育秧盘上的正方锥形钵穴结构三维示意图。
11.图中件号说明:
12.1、钵育秧盘、2、正方锥形钵穴。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水稻大苗钵育秧盘,在所述钵育秧盘1上沿纵向和横向均布设置多个正方锥形钵穴2,相邻正方锥形钵穴2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尺寸s均为2
±
0.2毫米,所述正方锥形钵穴2上端口边长尺寸l1为19
±
0.5毫米,正方锥形钵穴2下端穴内部边长尺寸l2为12
±
1毫米,正方锥形钵穴2穴内深度尺寸h为23
±
1毫米。
14.本实用新型在水稻钵秧秧龄45

50天时,叶龄4.1

4.5叶,株高约18厘米,单穴水稻钵秧平均带有一个分蘖苗,根粗,根系发达,根毛多,形成钵育大苗壮秧。用后钵穴容积内的钵土营养成份使用合理,不浪费钵土,准确适应和满足了水稻育秧过程的需要,钵穴结构尺寸要素关系的改变科学合理,包括秧苗质量的提高和钵土使用效果及精准度方面均产生了明显且突出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大苗钵育秧盘,在所述钵育秧盘(1)上沿纵向和横向均布设置多个正方锥形钵穴(2),相邻正方锥形钵穴(2)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尺寸s均为2
±
0.2毫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锥形钵穴(2)上端口边长尺寸l1为19
±
0.5毫米,正方锥形钵穴(2)下端穴内部边长尺寸l2为12
±
1毫米,正方锥形钵穴(2)穴内深度尺寸h为23
±
1毫米。

技术总结
水稻大苗钵育秧盘属于农业生产物资;在钵育秧盘上沿纵向和横向均布设置多个正方锥形钵穴,相邻正方锥形钵穴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尺寸均为2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贵 张世科 张雷一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春贵
技术研发日:2021.06.03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