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0002发布日期:2022-09-16 23:3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


背景技术:

2.通常水产养殖采用多缸养殖或是采用室外大型水池附带大型管路供氧系统养殖的方式。而室外大型水池附带大型管路供氧系统不适合养殖小型鱼种,多缸分别供氧因缸体大小限制又不适合养殖大型鱼种,当小型鱼种养殖数量较多时,需要分别处理数量较多的鱼缸,造成养殖效率低下。
3.如考虑采用大缸多养的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多缸养殖方案,在同一个大缸中养殖鱼类的数量过多,因此最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耗氧量的急速增加。仅通过原本的单路气泵供氧难以满足较大数量的鱼种耗氧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本的鱼缸内单路气泵供氧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为养殖业提供一种高效率、高收益的养殖、净化水质的养鱼池,便于高密度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包括由外接供氧泵接入养殖池的氧气管道、由外接水泵接入养殖池的进水管以及设于所述氧气管道和进水管进口端的开关阀,所述氧气管道经管道转接头向所述养殖池正中央深入至离池底0.1m处,所述氧气管道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设有至少2个曝气环,所述曝气环均以氧气管道为圆心通过供气管道固定在氧气管道上,所述曝气环上每隔3cm开有一个曝气孔,所述养殖池的底部一侧设有一台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向上连接至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过滤棉。
6.所述氧气管道位于水面下的部分通过固定于养殖池池壁上的固定杆固定,所述氧气管道的末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养殖池中心离池底0.1m处的锁扣及固定架。
7.所述各曝气环之间间距0.3m,最底部的曝气环距离池底0.3m。
8.所述过滤箱长宽高为50*40*40cm,放置在与养殖池池壁相连的铁质支架上,所述过滤箱中放置共3层所述过滤棉。
9.所述养殖池内相对于所述潜水泵的另一侧设有一个饵料台,通过水泥钉固定在养殖池的侧壁上。
10.所述曝气孔的尺寸为φ0.5cm。
11.所述氧气管道及曝气环均为pvc材质。
12.所述养殖池为圆形,内径为φ1.4m,高1.2m,池壁用砖砌成,用水泥砂浆抹缝。
13.有益效果
14.与传统鱼缸用的单路气泵供氧系统相比,多层立体充氧装置通过多水层分布的各个曝气环,为大型鱼缸的各水层同时进行供氧,可使水体含氧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
提高养殖密度,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具有充氧范围广、节约大规模养殖时鱼缸占用的空间、生产效率高又便于管理的优点,更容易实现较高密度的水产养殖。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氧气管道;2-开关阀;3-供氧泵;4-进水管;5-过滤箱;6-过滤棉;7-支架;8-水管;9-潜水泵;10-管道转接头;11-出水管;12-供气管道;13-曝气孔;14-曝气环;15
‑ꢀ
养殖池;16-固定杆;17-饵料台;18-锁扣;19-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提供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包括由外接供氧泵接入养殖池15的氧气管道1、由外接水泵接入养殖池15的进水管4以及设于所述氧气管道1和进水管4进口端的开关阀2。所述氧气管道1经管道转接头10向所述养殖池15正中央深入至离池底0.1m处,所述氧气管道1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设有至少2个曝气环14,所述曝气环14的数量与养殖池15的深度相关。所述曝气环 14均以氧气管道1为圆心通过供气管道12固定在氧气管道1上,所述曝气环14上每隔 3cm开有一个曝气孔13,所述养殖池15的底部一侧设有一台潜水泵9,所述潜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向上连接至过滤箱5,所述过滤箱5内设有过滤棉6。
19.如下详述本实用新型一款实施例的各部分细节。
20.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5长宽高为50*40*40cm,放置在与养殖池15池壁相连的铁质支架7上,所述过滤箱5中放置共3层所述过滤棉6,开动潜水泵9后养殖池15底部的水体可流经水管8,经过滤棉6净化后,从过滤箱5的出水管11流回养殖池15,完成养殖池15内水体的循环净化。
21.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15内相对于所述潜水泵9的另一侧设有一个正方形的塑料饵料台17,边长为30cm,所述饵料台17通过水泥钉固定在养殖池15的侧壁上,以供氧殖鱼类摄食饵料。
22.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环14直径为φ0.7m,其上每隔3cm开有一个用于产生曝气效果的φ0.5cm曝气孔,可以将供氧管道1中提供的氧气控制为更小的气柱分散打出,满足养殖池15中的供氧需求。
23.进一步地,所述各曝气环14之间间距0.3m为宜,最底部的曝气环14距离池底0.3m 为宜,所述间距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如管道粗细及气泵大小等适当增大或减小。
24.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管道1及曝气环14均为pvc材质,pvc材质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适合长期浸泡在养殖池15内。所述氧气管道1位于水面下的部分通过固定于养殖池15池壁上的固定杆16固定,所述氧气管道1的末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养殖池15 中心离池底0.1m处的锁扣18及固定架19,通过以上固定方案保证长时间充氧时氧气管道1不发生晃动。
25.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15为圆形,内径为φ1.4m,高1.2m,池壁用砖砌成,用水泥砂浆抹缝。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环14的数量为3个。
26.本实用新型的日常操作如下:
27.将养殖池15消毒后,通过进水管4加水至水深1.0m。将干净的过滤棉6放入过滤箱 5中铺好,查看曝气装置是否曝气顺畅。将养殖鱼类放入养殖池15中,接通供氧泵3及潜水泵9电源,使池水形成曝气兼循环水的状态。
28.每日投喂饵料时,将饵料投到饵料台17上,经一段时间驯化后,鱼类每天会定时主动游至饵料台17处摄食。
29.养殖过程中的鱼粪与残饵逐渐下沉,因此每天还需要定期拿抽泥泵进行池底清理。每隔3天,清洗1次过滤棉6,保持过滤净化效果。
30.与传统鱼缸用的单路气泵供氧系统相比,多层立体充氧装置通过多水层分布的各个曝气环14,为大型鱼缸的各水层同时进行供氧,可使水体含氧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提高养殖密度,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具有充氧范围广、节约大规模养殖小型鱼种时鱼缸占用的空间、生产效率高又便于管理的优点,更容易实现较高密度的水产养殖。


技术特征:
1.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包括由外接供氧泵(3)接入养殖池(15)的氧气管道(1)、由外接水泵接入养殖池(15)的进水管(4)以及设于所述氧气管道(1)和进水管(4)进口端的开关阀(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经管道转接头(10)向所述养殖池(15)正中央深入至离池底0.1m处,所述氧气管道(1)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设有至少2个曝气环(14),所述曝气环(14)均以氧气管道(1)为圆心通过供气管道(12)固定在氧气管道(1)上,所述曝气环(14)上每隔3cm开有一个曝气孔(13),所述养殖池(15)的底部一侧设有一台潜水泵(9),所述潜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8)向上连接至过滤箱(5),所述过滤箱(5)内设有过滤棉(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位于水面下的部分通过固定于养殖池(15)池壁上的固定杆(16)固定,所述氧气管道(1)的末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养殖池(15)中心离池底0.1m处的锁扣(18)及固定架(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曝气环(14)之间间距0.3m,最底部的曝气环(14)距离池底0.3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5)长宽高为50*40*40cm,放置在与养殖池(15)池壁相连的铁质支架(7)上,所述过滤箱(5)中放置共3层所述过滤棉(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5)内相对于所述潜水泵(9)的另一侧设有一个饵料台(17),通过水泥钉固定在养殖池(15)的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13)的尺寸为φ0.5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管道(1)及曝气环(14)均为pvc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5)为圆形,内径为φ1.4m,高1.2m,池壁用砖砌成,用水泥砂浆抹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系统多层立体充氧装置,包括由外接接入养殖池的氧气管道,所述氧气管道直通养殖池正中央并垂直向下深入至离池底0.1m处,所述氧气管道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设有数个与所述氧气管道同心的曝气环,各曝气环间距0.3m。所述养殖池内还设有潜水泵、过滤箱以及饵料池,满足鱼类养殖的其他需求。与传统鱼缸用的单路气泵供氧系统相比,多层立体充氧装置通过多水层分布的各个曝气环,为大型鱼缸的各水层同时进行供氧,可使水体含氧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提高养殖密度,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具有充氧范围广、节约大规模养殖小型鱼种时鱼缸占用的空间、生产效率高又便于管理的优点,更容易实现较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度的水产养殖。度的水产养殖。


技术研发人员:冯广朋 张婷婷 王思凯 黄晓荣 李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