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2.在小麦栽培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种植模式、施肥和灌溉,同时还要注重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在小麦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麦蚜就是其中一种。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其会致使被害麦株籽粒不饱,产量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其中,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iosipum padi)是我国黄淮海麦区麦蚜的优势种。
3.小麦栽培中麦蚜的防治方法一直以喷施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由于麦蚜繁殖速度快,遗传背景复杂等原因,致使麦蚜抗性发展速度快,对多种现有化学药剂已产生显著抗性,使得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加大化学药剂的喷施剂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治效果,但这样会加剧麦蚜抗性的产生,同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的问题,其次还会加重小麦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将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进行复配是开发新型药剂较为快速和有效的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化学药剂复配的效果都是相加作用,真正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比较少。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可以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
4.藻酸丙二醇酯,分子式:(c9h
14
o7)n,是一种物理作用机理的低毒生物杀虫药物,以其特有的粘性和物理触杀性,快速封闭和堵塞害虫代谢的气孔,阻断害虫的循环通路和代谢最终使害虫窒息死亡。申请号cn200910183492.1,公开了一种含吡蚜酮和藻酸丙二醇酯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并具体公开了吡蚜酮和藻酸丙二醇酯复配后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蚜虫、粉虱和水稻飞虱。
5.环虫酰肼是一种双酰肼类杀虫剂,经昆虫摄取后抑制昆虫进食,同时通过调节幼体荷尔蒙和蜕皮激素活动干扰昆虫的蜕皮过程,引起昆虫过早蜕皮死亡。
6.氟吡呋喃酮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素,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键合受体蛋白,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使神经细胞处于激动状态,使受体持续开放,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崩溃而死亡。
7.目前,还未见到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其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栽培过程中的麦蚜,降低麦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当麦株上出现蚜虫时喷施增效杀虫剂,所述增效杀虫剂以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二元复配为活性成分,辅以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
11.作为优选,所述藻酸丙二醇酯和环虫酰肼的质量比为1-30:25-1。
12.作为优选,所述藻酸丙二醇酯和氟吡呋喃酮的质量比为1-30:25-1。
13.作为优选,所述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由填料、湿润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分散剂、粘着剂、崩解剂、消泡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4.作为优选,所述增效杀虫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水乳剂。
15.作为优选,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增效杀虫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占所述增效杀虫剂总质量的1.75-55%,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小麦栽培方法中喷施的增效杀虫剂的有效成分由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二元复配而成,其中,藻酸丙二醇酯作用机理是密封和堵塞害虫代谢气孔导致害虫窒息死亡;环虫酰肼是干扰扰昆虫的蜕皮过程,引起昆虫过早蜕皮死亡;氟吡呋喃酮是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崩溃而死亡。从上可以看出,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的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不同,在杀灭害虫时多位点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延缓麦蚜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更新换代周期。
18.(2)本发明麦栽培方法中喷施的增效杀虫剂的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在特定的质量比范围内共毒系数均大于120,根据孙云沛共毒系数评价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药剂的施用剂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小麦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0.实施例:藻酸丙二醇酯复配的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21.1.试验对象:采自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小麦试验田内的麦长管蚜,在试验内饲养4代后,选择虫体一致且健康的无翅成虫作为试验对象。
22.2.供试药剂:99%藻酸丙二醇酯、92%环虫酰肼、96%氟吡呋喃酮,以上药剂均来自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验室。
23.3.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4.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24.将供试药剂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再用0.1%吐温-80溶液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6个梯度质量浓度,每个质量浓度药液50ml。将试虫浸入药液中10s,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后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40头,并设只含二甲基亚砜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24h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并计算死亡率,然后用dps软件计算各单剂和不同配比混剂的l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25.4.计算方法
26.参考《ny/t 1154.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公开的计算公式。
27.5.根据共毒系数评价复配药剂
28.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29.6.结果
30.见表1-2。
31.表1藻酸丙二醇酯和环虫酰肼复配对麦长管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32][0033]
由表1可知,藻酸丙二醇酯和环虫酰肼在质量比为1-30:25-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藻酸丙二醇酯和环虫酰肼复配后对麦长管蚜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4]
表2藻酸丙二醇酯和氟吡呋喃酮复配对麦长管蚜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35][0036]
由表2可知,藻酸丙二醇酯和氟吡呋喃酮在质量比为1-10:9-1范围内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藻酸丙二醇酯和氟吡呋喃酮复配后对麦长管蚜的生物活性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7]
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小麦栽培方法中喷施的增效杀虫剂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在特定的质量比范围内共毒系数均大于120,根据孙云沛共毒系数评价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药剂的施用剂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小麦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技术特征:1.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当麦株上出现蚜虫时喷施增效杀虫剂,所述增效杀虫剂以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二元复配为活性成分,辅以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酸丙二醇酯和环虫酰肼的质量比为1-30: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酸丙二醇酯和氟吡呋喃酮的质量比为1-30:2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由填料、湿润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分散剂、粘着剂、崩解剂、消泡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杀虫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水乳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增效杀虫剂中活性成分的重量占所述增效杀虫剂总质量的1.75-55%,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栽培方法。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当麦株上出现蚜虫时喷施增效杀虫剂,所述增效杀虫剂以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二元复配为活性成分,辅以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本发明小麦栽培方法中喷施的增效杀虫剂的有效成分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的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不同,在杀灭害虫时多位点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延缓麦蚜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更新换代周期;同时,进行复配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药剂的施用剂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小麦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勇 熊淑萍 王小纯 马新明 韦一昊 张娟娟 许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