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及其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3736596发布日期:2023-04-06 08:0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及其养殖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养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1、黑水虻,属腐生性水虻科昆虫,幼虫成长体可用作家禽蛋白饲料。在自然界中,黑水虻幼虫以有机腐生食物链为食,如禽畜粪便,动植物残体,餐厨垃圾,工业食品等有机物。初孵幼虫—3日龄幼虫—老熟幼虫的发育期约为12-21天。在黑水虻幼虫养殖过程中,需将获得的健康活泼、大小一致、体色乳白的3日龄幼虫放置在养殖设备中,并投入食料进行喂养。现有的黑水虻幼虫养殖主要有池养和箱养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养殖方式虽便于投料和清理剩余物,但存在以下问题:(1)控温控湿效果差,养殖生长效率低下;(2)发酵有机物的浓烈气味易到处散发,污染环境,不利于工作人员健康;(3)池养和箱养,底浅,壁面粗糙,养殖幼虫易爬行,会无序迁徙,到处弥漫分散,不利于养殖管理;(4)受天气影响,养殖场所温湿度难于控制;(5)虫料混合,难于分离,分离工序复杂,费时费力,不能实现自动规模化养殖;(6)池养占地面积大,箱养不便于观察、操作。

2、已公开的专利“一种黑水虻的养殖盒”,公开号cn211832461u。该养殖盒分为三个养殖区域,两个幼虫收集口,投料口位于养殖盒顶部,养殖盒整体封闭,不利于空气交换,养殖温湿度难于调节,不便于投料和清理剩余物。幼虫分离口为倾斜壁平面,幼虫爬行易掉落,分离效果不佳。

3、已公开的专利“一模块化可加热黑水虻养殖槽及其应用”,公开号cn112741049a。该申请中,养殖槽四周及底部均为网框及保温板,槽口敞开,四角有层叠堆放的连接管,保温板内部连接有加温结构。该养殖槽保温湿效果差,加温直接,易损伤幼虫,虫料混合,无幼虫分离,幼虫到处爬行,不便于管理,剩余物不易清理。

4、综上所述,现有的黑水虻池养和箱养需定期清理剩余物,必须更换养殖幼虫,只能周期性养殖,不能实现连续自动化规模化养殖,且温湿度难于保持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水虻塑料养殖桶及其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黑水虻幼虫养殖中存在的温湿度控制效果差、虫料分离效果不佳、养殖环境差、幼虫管理不易以及空气交换难等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包括桶体、螺旋排料器、桶底温度传感器a、虫料堆高线、桶盖、湿度除湿器、温度辐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b、湿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波纹软管以及收集管;

3、所述桶体由桶裙、锥形桶底和桶身组成;在桶身上开设有一圈进气孔,进气孔上布设有进气罩,进气罩与进气管连接;在桶身上、位于进气孔上方开设有一圈排气孔,排气孔上布设有排气罩,排气罩与排气管连接;在桶体内部沿其内壁设置有螺旋爬道;螺旋爬道顶部设置有爬道平槽和爬道掉落口;波纹软管竖直设置,爬道掉落口通过过盈配合与波纹软管顶部连接,波纹软管底部通过过盈配合与收集管连接;在锥形桶底中间处开设有放料口,螺旋排料器与放料口固定连接;桶底温度传感器a与桶体的底部连接;虫料堆高线水平设置在进气孔下方的桶体上;

4、所述桶盖由投料口、图像视屏、密封圈、连接支架以及盖体组成;投料口和图像视屏设置在盖体上,连接支架固定在盖体下方,密封圈设置在盖体与桶体的连接处,桶盖通过间隙配合与桶体连接;

5、所述湿度除湿器、温度辐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b、湿度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均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6、较佳地,沿桶体内壁设置的螺旋爬道数量为2~4个;螺旋爬道的坡度为30~60°,宽度为20~50mm;在螺旋爬道上还设有10~15mm的槽边。

7、较佳地,所述虫料堆高线与进气孔的距离为80~120mm,进气孔的孔径为10~15mm;虫料堆高线与桶体底部的距离为300~500mm。

8、较佳地,所述排气孔与桶口的距离为30mm,排气孔的孔径为10~15mm。

9、较佳地,所述锥形桶底的锥度为10~30°。

10、较佳地,在桶体底部附设有米字加强筋,加强筋厚度为3~6mm。

1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黑水虻养殖桶的养殖方法,其步骤如下:

12、步骤1:将组装好的黑水虻养殖桶布设在应用场地,连接好投料管道、进气管、排气管以及幼虫收集管;

13、步骤2:应用场地做好防雨防晒,并使其温度控制在15~35℃、相对湿度不低于70~75%,以提供一个良好的黑水虻幼虫养殖环境;

14、步骤3:食料粉碎化处理,去除多余水分;食料粉碎粒度不大于15mm,含水量为70~80%;

15、步骤4:食料通过投料管道投放并经由投料口投至养殖桶内,投料厚度控制在300~500mm,且不超过虫料堆高线;

16、步骤5:投料后,将养殖桶内湿度控制在70%~80%,物料中心温度控制在35~40℃;

17、步骤6:投放黑水虻3日龄幼虫,黑水虻3日龄幼虫在养殖桶养殖15~21天后,成熟幼虫通过养殖桶内的螺旋爬道自行迁徙,并进入收集管内,实现虫料分离;

18、步骤7:虫料分离后,打开螺旋排料器开关,自动排出养殖桶内剩余物;

19、步骤8:重复步骤4~步骤7,实现实现黑水虻幼虫的连续化自动化养殖。

20、较佳地,每千克养殖食料投放1.5~3g黑水虻3日龄幼虫。

21、本发明中,黑水虻幼虫的养殖原理为:桶体堆高线下端装有食料;温度辐射加热器、湿度除湿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营造黑水虻幼虫成长环境,放入黑水虻3龄后幼虫至食料表层,黑水虻幼虫会自动爬入食料内部,图像传感器可时时观测黑水虻幼虫成长情况,养殖达预蛹期,黑水虻成熟幼虫通过多头螺旋爬道有序迁徙到收集管。

22、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养殖桶养殖环境可控,为养殖提供较佳的温湿度,提高了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效率;

24、(2)养殖桶密闭,有效阻断气味散发,保护了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5、(3)养殖桶设有进气孔与排气孔,排出发酵气体,利于空气交换,为黑水虻幼虫养殖提供充足氧气,提高养殖效率;

26、(4)养殖桶底深,壁面光滑,幼虫不会无序迁徙,便于管理;

27、(5)养殖桶设有多头螺旋爬道,实现了幼虫的有序迁徙,实现自动化虫料分离,提高了分离效率,省时省力;

28、(6)桶盖上设有图像视屏,便于时时观察黑水虻幼虫生长情况;

29、(7)养殖桶设有螺旋排料器,剩余物可自动化清理,实现了黑水虻幼虫的自动化连续养殖;

30、(8)养殖桶采用模挤热压一次成型,可加工性好,易成型,内外光滑,无缝焊接,密实性好,不易破损,制造成本低;

31、(9)养殖实现生态有益循环,处理了大量有机废弃物,得到有机肥料和优质和虫体蛋白,改善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特征:

1.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该养殖桶包括桶体(1)、螺旋排料器(2)、桶底温度传感器a(3)、虫料堆高线(4)、桶盖(5)、湿度除湿器(6)、温度辐射加热器(7)、温度传感器b(8)、湿度传感器(9)、图像传感器(10)、波纹软管(11)以及收集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沿桶体(1)内壁设置的螺旋爬道(1-7)数量为2~4个;螺旋爬道(1-7)的坡度为30~60°,宽度为20~50mm;在螺旋爬道(1-7)上还设有10~15mm的槽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虫料堆高线(4)与进气孔(1-4)的距离为80~120mm,进气孔(1-4)的孔径为10~15mm;虫料堆高线(4)与桶体(1)底部的距离为3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0)与桶口的距离为30mm,排气孔(1-10)的孔径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桶底(1-2)的锥度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其特征在于,在桶体(1)底部附设有米字加强筋(1-14),加强筋厚度为3~6mm。

7.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桶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投放黑水虻3日龄幼虫的数量为:每千克养殖食料投放1.5~3g黑水虻3日龄幼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养殖桶及其养殖方法,该养殖桶包括桶体、螺旋排料器、桶底温度传感器A、虫料堆高线、桶盖、湿度除湿器、温度辐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B、湿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波纹软管以及收集管;桶体由桶裙、锥形桶底和桶身组成;在桶体内部沿其内壁设置有螺旋爬道;桶盖由投料口、图像视屏、密封圈、连接支架以及盖体组成;湿度除湿器、温度辐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B、湿度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均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养殖桶养殖环境可控,为养殖提供较佳的温湿度,提高了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效率,实现了黑水虻幼虫的自动化连续养殖。

技术研发人员:吴张永,蒋培民,赵智勇,胡清泉,杨仁灿,卞光明,马自刚,代龙,曹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