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1209109发布日期:2022-08-20 03:12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1.本发明属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油用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俗称胡麻,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之一,分布在我国甘肃、宁夏、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等省份,常与豆类、燕麦、玉米等作物倒茬种植。红芸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主要种植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云贵高原等高寒、冷凉地区,常与燕麦、亚麻、黍子等作物倒茬种植。实际农业生产中,胡麻和红芸豆常以大面积单作物种植为主,常采用三年以上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胡麻与油菜间作可带来增产效果;与马铃薯间作,也能提高收益。
3.胡麻和红芸豆生育期相似,生产上种植管理时间节点比较集中,结合胡麻和红芸豆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特性以及田间管理方式,探索胡麻与红芸豆间作模式,可降低胡麻土地连作障碍,有效利用当地农业生态条件,提高空间、光能、土壤利用率,形成和谐共生互惠的种植模式,增加复种效益。从生态效益看,胡麻现蕾期需要大量的氮肥,而红芸豆现蕾期正值氮素富集的时期,二者间作有助于胡麻现蕾期的营养吸收,促进胡麻的生殖生长,进而增加籽实产量,同时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调整优化土壤肥力结构,为旱作农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采用大中型拖拉机秋耕翻,或者春天土壤化冻后旋耕,深度20~25cm,深浅一致,不留死角,机耕后及时耙耱、镇压,保持地面平整,起到保墒作用;
6.(2)红芸豆播种:立夏开始播种,选用2mbs-1/2型机械同时进行施肥、铺设滴灌毛管、覆膜、播种、覆土,亩播量5.0kg,行距50cm,穴距20cm,播深3~5cm,每穴2~3粒,12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
7.(3)胡麻播种:紧随红芸豆播种进行,亩播量3.5kg,播种深度3~5cm,行距25cm,采用圆盘式胡麻播种机进行,亩施复合肥5kg,与胡麻种子干态下混合播种,28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
8.(4)田间管理:a.红芸豆苗后至封垄前机械中耕2~3次,清除垄间杂草;b.红芸豆开花前、结荚期各滴灌一次,亩随水施入硝硫基型水溶复合肥10kg。c.胡麻长到5~8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20cm时第二次除草;
9.(5)红芸豆收获:70%以上的荚呈黄白色时用芸豆割晒机(带抚秧器)机械起拔,田间晾晒3~5天后,用脱粒机捡拾、脱粒;
10.(6)胡麻收获:霜前及早收获,75%成熟可用割晒机进行分段机械收获,完全成熟
可选用约翰-迪尔w-80型联合收割机进行联合收获。
11.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播种机走向为南北方向,红芸豆播种条带总宽6m;
12.更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播种机走向为南北方向,胡麻播种条带总宽7m;
13.更优选地,所述步骤(2)红芸豆播种条带与步骤(3)胡麻播种条带之间保留50cm间距;
14.更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胡麻和红芸豆的灌水与除草按生育期交叉进行;
15.更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胡麻茬口保留6~10cm。
1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栽培方法在提高胡麻与红芸豆产量中的应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包括胡麻与红芸豆间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经整地后进行红芸豆机械播种、紧随其后进行胡麻播种,待胡麻出苗后和红芸豆出苗后封垄前进行中耕除草,根据杂草情况可同时进行,红芸豆开花期、结荚期各滴灌一次,依据胡麻与红芸豆田间杂草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防除,红芸豆收获后进行晾晒,然后捡拾、脱粒;胡麻收获尽量采用联合收获机联合收获。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等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胡麻与红芸豆的间作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1中胡麻与红芸豆的现蕾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2021年在河北省张北县王家村开展了50亩胡麻坝选三号与红芸豆冀张芸3号间作试验,以胡麻坝选三号单作和红芸豆冀张芸3号单作为对照,采取相同整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方式进行同步管理,其中胡麻坝选三号与红芸豆冀张芸3号间作的栽培方法如下:
23.(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采用大中型拖拉机秋耕翻,深度20~25cm,深浅一致,不留死角,机耕后及时耙耱、镇压,保持地面平整,起到保墒作用;
24.(2)红芸豆播种:立夏开始播种,选用2mbs-1/2型机械同时进行施肥、铺设滴灌毛管、覆膜、播种、覆土,亩播量5.0kg,行距50cm,穴距20cm,播深3~5cm,每穴2~3粒,12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条带总宽6m;
25.(3)胡麻播种:紧随红芸豆播种进行,亩播量3.5kg,播种深度3~5cm,行距25cm,采用圆盘式胡麻播种机进行,亩施复合肥5kg,与胡麻种子干态下混合播种,28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条带总宽7m;
26.(4)田间管理:a.红芸豆苗后至封垄前机械中耕2~3次,清除垄间杂草;b.红芸豆开花前、结荚期各滴灌一次,亩随水施入硝硫基型水溶复合肥10kg。c.胡麻长到5~8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20cm时第二次除草,胡麻和红芸豆的灌水与除草按生育期交叉进行;其中胡麻与红芸豆的现蕾图如图2所示;
27.(5)红芸豆收获:70%以上的荚呈黄白色时用芸豆割晒机(带抚秧器)机械起拔,田间晾晒3~5天后,用脱粒机捡拾、脱粒;
28.(6)胡麻收获:霜前及早收获,75%成熟可用割晒机进行分段机械收获,完全成熟可选用约翰-迪尔w-80型联合收割机进行联合收获,胡麻茬口保留6~10cm。
29.所述步骤(2)红芸豆播种条带与步骤(3)胡麻播种条带之间保留50cm间距;
30.结果显示,间作胡麻平均亩产达94kg,较相同管理条件下胡麻单作平均亩产75kg增产25.3%;间作红芸豆平均亩产205kg,较相同管理条件下红芸豆单作平均亩产190kg增产7.9%。按2021年底、2022年初胡麻单价8元/kg、红芸豆单价7元/kg计算,二者间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明显高于胡麻单作,平均每亩增收257元。
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秋天耕翻或者春天土壤化冻后旋耕,深度20~25cm;(2)红芸豆播种:立夏开始播种红芸豆,同时施肥、铺设滴灌毛管、覆膜、播种、覆土;(3)胡麻播种:红芸豆播种后进行胡麻播种;(4)田间管理:a.红芸豆苗后至封垄前机械中耕2~3次,清除垄间杂草;b.红芸豆开花前、结荚期各滴灌一次,亩随水施入硝硫基型水溶复合肥8~12kg;c.胡麻长到5~8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18~22cm时进行第二次除草;(5)红芸豆收获;(6)胡麻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红芸豆的亩播量为4.5~5.5kg,行距50cm,穴距20cm,播深3~5cm,每穴2~3粒,12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胡麻的亩播量为3~4kg,播种深度3~5cm,行距25cm,采用圆盘式胡麻播种机进行,亩施复合肥5kg,与胡麻种子干态下混合播种,28行作为一个播种条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红芸豆播种条带与步骤(3)胡麻播种条带之间保留50cm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红芸豆播种条带总宽为6m,所述步骤(3)中胡麻播种条带总宽为7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胡麻和红芸豆的灌水与除草按生育期交叉进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70%以上的红芸豆荚呈黄白色时用芸豆割晒机机械起拔,田间晾晒3~5天后,用脱粒机捡拾、脱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霜前收获胡麻,75%成熟时采用割晒机进行分段机械收获;完全成熟时选用约翰-迪尔w-80型联合收割机进行联合收获。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在提高胡麻与红芸豆产量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麻与红芸豆间作的栽培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胡麻与红芸豆间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经整地后进行红芸豆机械播种、紧随其后进行胡麻播种,待胡麻出苗后和红芸豆出苗后封垄前进行中耕除草,根据杂草情况可同时进行,红芸豆开花期、结荚期各滴灌一次,依据胡麻与红芸豆田间杂草情况及时进行化学防除,红芸豆收获后进行晾晒,然后捡拾、脱粒;胡麻收获尽量采用联合收获机联合收获。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等特点。均优等特点。均优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 乔海明 王玉祥 曲志华 李世芳 刘晶晶 王月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