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9670发布日期:2022-11-02 10:3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属于自然水体水质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不断扩展,自然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水华则是水环境治理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3.利用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是经典生物操纵控制藻类水华的理论基础,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大型浮游动物则是最重要、最可能被选择的对象。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大型枝角类对浮游植物有着较高的滤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水华。另外,大型枝角类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40%-60%),含有鱼类营养所必需的重要氨基酸,而且含维生素及钙质也颇为丰富,也是鱼、虾、蟹优良的活饵料。
4.滤藻溞是由大型蚤和隆腺蚤组成的大型枝角类组合,该类组合既可保持大型枝角类对藻类良好的摄食效果,同时克服仅单一大型蚤不耐高温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对藻类有良好摄食效果的大型枝角类组合滤藻溞的筛选、驯化、高产养殖及高效收集方法,可为富营养河湖藻类防治提供充足的滤藻溞。
6.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包括养殖水塘1、设置在养殖水塘中的曝气充氧机3和滤藻溞收集装置2,并且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面积在6亩以上,平均水深在80-100cm、设置可以随时通过进水管7补充的水源;同时应在水塘中植有按一定株距分布的浮叶植物4,在养殖水塘的边部设有内径50cm的排水管5;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用以配合滤藻溞收集装置进行滤藻溞收集的亲水平台6,该亲水平台6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8m,并深入池塘中心;各亲水平台6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距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10m,竹竿高于水面1m。
7.进一步地,所述的滤藻溞收集装置2由主过滤箱2.1和安置在主过滤箱2.1外侧的滤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3组成,并且在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引水面设有一次过滤网2.5,在主过滤箱2.1与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结合部设有二次过滤网2.2,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设置在靠近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正前方。
8.进一步地,这种食藻性滤藻溞的高产养殖方法及收集系统步骤如下
9.一、进行滤藻溞种源的筛选、驯化与扩增
10.a)滤藻溞筛选:
11.采用人工方法对从野外采集样品挑选纯化,在显微镜下用吸管、解剖针将大型蚤、隆腺蚤逐一挑出,挑选量各品种不少于100个;
12.b)实验室扩培:
13.用玻璃杯初步扩培,将挑选出的滤藻溞放置于装有曝气自来水的1l玻璃杯中,每
个玻璃杯中放滤藻溞20个,每天使用酵母粉喂养,控制温度15-20℃,溶解氧不低于6.8mg/l;
14.c)用玻璃缸扩培与驯化:
15.待玻璃杯中密度达到500-600个时,将玻璃杯中的大型蚤转移到1
×1×
0.5m的培养有小球藻数量不低于1x107个/l的玻璃缸中,进行进一步扩大培养和驯化,水温、溶解氧控制与玻璃杯培养一致;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添加小球藻、栅藻,始终保持水体颜色为绿色。
16.d)在水泥池中进行滤藻溞中等规模扩培
17.1)以4
×8×
1m的规格构建扩培池,在滤藻溞引种前用浓度不低于2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培养小球藻,并在每个水泥池中安装曝气系统;
18.2)进行滤藻溞引种
19.将玻璃缸培养的滤蚤虫引种到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引种密度不低于20000个;
20.3)进行滤藻溞驯化培养:
21.控制水泥池的温度18℃左右,不高于25℃,在水泥池中小球藻被滤藻溞基本摄食完后每天使用微藻液驯化投喂,微藻液含为直径50um以内单细胞藻,主要为小球藻、栅藻、色球藻、单体微囊藻、小环藻、直链藻、菱形藻、舟形藻组成的混合藻液,按每天投放量0.8-1m3/池;培养过程中,1周投放一次光合细菌及螺旋藻粉;螺旋藻粉投喂量25克/池,光合细菌投放量5升/池;
22.二、滤藻溞的高产养殖
23.1、养殖塘前期准备
24.养殖塘前期准备内容包括曝气装置安装、睡莲种植,采用底层微孔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睡莲的种植密度50m2/株,依此为滤藻溞构建一个遮蔽环境;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不小于6亩水深1m;
25.在养殖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亲水平台6,亲水平台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8m,深入池塘中心用于滤藻溞收集;各亲水平台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据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10m,竹竿高于水面1m;
26.2、对养殖塘进行消毒与清杂处理
27.即在塘内水体加至90cm水深时,按照25g/m3标准泼洒次氯酸钙含量不低于35%的含量的漂白粉,48小时后用2:1-3:1的茶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进行清塘,使用量20kg/亩,并在清塘过程中全程开启曝气机;72小时后使用吡虫啉控制养殖塘水体中的昆虫及幼虫;
28.3、培育塘内肥水
29.在消毒与清杂工作完成3天后,按照6mg/m3的标准在塘体内泼洒发酵后的花生麸上清液,同时按照50-60kg/亩的标准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钙和尿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合肥;亲水平台周边每根竹竿上绑扎准备好的花生麸和稻草杆,花生麸10kg/袋每亩3袋,稻草杆10kg/袋每亩2袋,发酵浸泡在池塘水中;同时,在7天后按照20-30ml/m3的量使用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配置的混合液泼洒在塘内液体中;9天后按照1000l/亩的量引入微藻液种源,微藻液种源中藻密度不低于1
×
108个/升,24小时开启曝气;
30.4、进行塘内滤藻溞的接种
31.在微藻种源接种7天后,从水泥池中引种滤藻溞到培育塘种,接种密度不小于1
×
105个/亩;
32.5、进行滤藻溞管养
33.a)进行水质管养:
34.每天监测水泥池内水体的ph、溶解氧含量,ph宜控制在6.5~7.5之间,当水体ph过高添加适量果酸和乳酸,ph过低添加适量生石灰;曝气增氧机保持24h开机;
35.b)适时进行塘内注水、追施有机肥和浮叶植物收割:
36.即在水塘透明度大于45cm时,应该按照50-60kg/亩的标准及时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钙和尿素组成的复合肥,进行追肥;并按照500l/亩的标准及时添加微藻液;当单株睡莲面积超过3m2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剪、控制覆盖面积;定期排水和补水,每20天进行一次排水、补水,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4,补水水源需经双层120目过滤网过滤处理;
37.三、进行滤藻溞的高效收集
38.当塘内水体中的枝角类滤藻溞的密度超过300个/l以上时,应对滤藻溞进行采收,具体采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39.1)在亲水平台周边布置滤藻溞收集网箱,沿收集网开口位置前0.5m处安装叶轮曝气充氧机;叶轮曝气机周边竹竿上安装300w led探照灯,利用滤藻溞的趋光性,进行夜晚采集;
40.2)水塘内滤藻溞的采收:在夜晚打开led探照灯、并打开叶轮式曝气充氧机3使水体中的滤藻溞个体顺着叶轮式曝气充氧机推进的水体、依序穿过一次过滤网2.5、以及设置在过滤藻溞收集箱内的二次过滤网2.4,最终进入滤藻溞收集箱主过滤箱2.1外的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曝气一小时后取下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由此可得高密度滤藻溞。
41.进一步地,所述的滤藻溞为大型溞和隆腺溞。
42.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滤藻液是指生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单细胞藻或直径不超过50um的群体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黄藻门以及蓝藻门的藻类植物。
43.进一步地,所述的滤藻溞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底泥,利用底泥中的枝角类休眠卵经过3-7天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20-25℃及不低于1000lux光照,即可获得适合于人工养殖的滤藻溞。
44.进一步地,所述的浮叶植物为睡莲。
45.进一步地,所述的主过滤箱2.1上使用的一次过滤网2.5由10目的一次过滤网、30目的双层外围绿色网和白色采集网组成的二次过滤网组成。
46.进一步地,所述的有机肥由鸡鸭粪、尿素、过磷酸钙按照1:1:3的比例拌制而成,兑水充分浸泡后按照50—60kg/亩的量均匀泼洒。
47.进一步地,所述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主过滤箱2.1的上部的上部遮阳板设置在养殖塘水平面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旋转叶轮也应该部分出露于养殖塘水平面以上设置。
48.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高效养殖、收集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49.1、产量高,月平均产量可达90kg/亩以上;
50.2、培养驯化后的滤藻溞可直接用于水环境生态治理中蓝绿藻以及硅藻水华的控制;
51.3、收集滤藻溞简便迅速、效率高。
附图说明
52.图1为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53.图2为滤藻溞网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4.图3为滤藻溞网箱的分解示意图。
55.图中:
56.1-养殖水塘;2-滤藻溞收集箱;2.1-主过滤箱;
57.2.2-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3-上部遮阳板;2.4-二次过滤网;
58.2.5-一次过滤网;2.6-支撑脚;
59.3-曝气充氧机;4-浮叶植物;5-出水管;6-亲水平台;
60.7-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6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62.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其核心创意在于:
63.提出了一种对藻类有良好摄食效果、并由大型溞和隆腺溞组成的大型枝角类的筛选、驯化、高产养殖及高效收集方法;同时将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组成一个集高效养殖和收集组合成一体化系统;该类组合既可保持大型枝角类对藻类的良好摄食效果,同时克服仅单一大型溞不耐高温的缺点。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包括滤藻溞收集网箱、叶轮曝气充氧机、led探照灯、以及诱导投喂等系统。采用该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不仅具有养殖成本低、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管理方便、捕捞方便等优点,既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还能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不仅能够最大化的提高滤藻溞的养殖效率,同时也将收集装置有机地融合到养殖场地中;能够形成一个理想的养殖环境,同时也为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6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65.如图1给出的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所述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包括养殖水塘1、设置在水塘中的曝气充氧机4和滤藻溞收集装置2,并且所述的养殖水塘1的面积在6亩以上,水深在80-100cm、设置可以随时通过进水管5补充的水源;同时应在水塘中植有3一定株距分布的浮叶植物4,在养殖水塘的边部设有内径50cm的排水管5;所述的养殖水塘1养殖塘内四周每隔50m设置一个用以配合滤藻溞收集装置进行滤藻溞收集的亲水平台6,该亲水平台6顶部低于常水位0.3m,宽1m,长6-8m,并深入池塘中心;各亲水平台6周边均匀扦插多根竹竿,竹竿距亲水平台距离约2m,各竹竿间距8-10m,竹竿高于水面1m。
66.图2、图3给出的是本发明采用的所述的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67.所述的滤藻溞收集装置2由主过滤箱2.1和安置在主过滤箱2.1外侧的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组成,并且在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引水面设有一次过滤网2.5,在主过滤箱2.1与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结合部设有二次过滤网2.4,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设置在靠近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正前方。
68.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在构建时,必须按照以下原则和步骤进行:
69.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养殖方法如下:
70.一、进行滤藻溞种源的筛选、驯化与扩增
71.a)滤藻溞筛选:
72.采用人工方法对从野外采集样品挑选纯化,在显微镜下用吸管、解剖针将大型蚤、隆腺蚤逐一挑出,挑选量各品种不少于100个;
73.b)实验室扩培:
74.用玻璃杯初步扩培,将挑选出的滤藻溞放置于装有曝气自来水的1l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中放滤藻溞20个,每天使用酵母粉喂养,控制温度15-20℃,溶解氧不低于6.8mg/l;
75.c)用玻璃缸扩培与驯化:
76.待玻璃杯中密度达到500-600个时,将玻璃杯中的大型蚤转移到1
×1×
0.5m的培养有小球藻数量不低于1x107个/l的玻璃缸中,进行进一步扩大培养和驯化,水温、溶解氧控制与玻璃杯培养一致;并在培养过程中及时添加小球藻、栅藻,始终保持水体颜色为绿色。
77.d)在水泥池中进行滤藻溞中等规模扩培
78.1)以4
×8×
1m的规格构建扩培池,在滤藻溞引种前用浓度不低于2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彻底消毒,消毒完成后培养小球藻,并在每个水泥池中安装曝气系统;
79.2)进行滤藻溞引种:
80.将玻璃缸培养的滤蚤虫引种到水泥池中,每个水泥池引种密度不低于20000个;
81.3)进行滤藻溞驯化培养:
82.控制水泥池的温度18℃左右,不高于25℃,在水泥池中小球藻被滤藻溞基本摄食完后每天使用微藻液驯化投喂,微藻液含为直径50um以内单细胞藻,主要为小球藻、栅藻、色球藻、单体微囊藻、小环藻、直链藻、菱形藻、舟形藻组成的混合藻液,按每天投放量0.8-1m3/池;培养过程中,1周投放一次光合细菌及螺旋藻粉;螺旋藻粉投喂量25克/池,光合细菌投放量5升/池。
83.二、滤藻溞的高产养殖
84.1、养殖塘前期准备
85.养殖塘前期准备内容包括曝气装置安装、睡莲种植,采用底层微孔曝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睡莲的种植密度50m2/株,依此为滤藻溞构建一个遮蔽环境;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不小于6亩水深1m;
86.2、对养殖塘进行消毒与清杂处理
87.即在塘内水体加至90cm水深时,按照25g/m3标准泼洒次氯酸钙含量不低于35%的含量的漂白粉,48小时后用2:1-3:1的茶麸和生石灰的混合物进行清塘,使用量20kg/亩,并在清塘过程中全程开启曝气机;72小时后使用吡虫啉控制养殖塘水体中的昆虫及幼虫;
88.3、培育塘内肥水
89.在消毒与清杂工作完成3天后,按照6mg/m3的标准在塘体内泼洒发酵后的花生麸上清液,同时按照50-60kg/亩的标准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钙和尿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复合肥;亲水平台周边每根竹竿上绑扎准备好的花生麸和稻草杆,花生麸10kg/袋每亩3袋,稻草杆10kg/袋每亩2袋,发酵浸泡在池塘水中;同时,在7天后按照20-30ml/m3的量使用由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配置的混合液泼洒在塘内液体中;9天后按照1000l/亩的量引入微藻液种源,微藻液种源中藻密度不低于1
×
108个/升,24小时开启曝气;
90.4、进行塘内滤藻溞的接种
91.在微藻种源接种7天后,从水泥池中引种滤藻溞到培育塘种,接种密度不小于1
×
105个/亩;
92.5、进行滤藻溞管养
93.a)进行水质管养:
94.每天监测水泥池内水体的ph、溶解氧含量,ph宜控制在6.5~7.5之间,当水体ph过高添加适量果酸和乳酸,ph过低添加适量生石灰;曝气增氧机保持24h开机;
95.b)适时进行塘内注水、追施有机肥和浮叶植物收割:
96.即在水塘透明度大于45cm时,应该按照50-60kg/亩的标准及时泼洒由发酵鸡粪、过磷酸钙和尿素组成的复合肥,进行追肥;并按照500l/亩的标准及时添加微藻液;当单株睡莲面积超过3m2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剪、控制覆盖面积;定期排水和补水,每20天进行一次排水、补水,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4,补水水源需经双层120目过滤网过滤处理;
97.三、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的收集方法如下:
98.当养殖塘内水体中的枝角类滤藻溞的密度超过300个/l以上时,应对滤藻溞进行采收,具体采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99.1)在亲水平台周边布置滤藻溞收集网箱,沿收集网开口位置前0.5m处安装叶轮曝气充氧机;叶轮曝气机周边竹竿上安装300w led探照灯,利用滤藻溞的趋光性,进行夜晚采集;
100.2)养殖水塘内滤藻溞的采收:在夜晚打开led探照灯、并打开叶轮式曝气充氧机3使水体中的滤藻溞个体顺着叶轮式曝气充氧机推进的水体、依序穿过一次过滤网2.5、以及设置在过滤藻溞收集箱内的二次过滤网2.4最终进入滤藻溞收集箱主过滤箱2.1外的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曝气一小时后取下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由此可得高密度滤藻溞。
101.3)进行塘内滤藻溞的接种
102.筛选适合规模化培养的淡水枝角类型滤藻溞,按照不小于500g/亩接种密度以上的量在养殖塘的水体中接种淡水枝角类滤藻溞。
103.当塘内水体中的枝角类的密度超过10-20个/l以上时,应对成年枝角类滤藻溞进行采收,具体采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04.1)进行水塘内滤藻溞的采收
105.打开曝气充氧机4使水体中的枝角类个体顺着叶轮式曝气充氧机推进的水体依序穿过一次过滤网2.5、以及设置在过滤藻溞收集箱内的二次过滤网2.4,最终进入滤藻溞收集箱主过滤箱2.1外的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在收集一小时后就可以取下藻溞最终收集网管2.2得到纯度极高的滤藻溞;
106.2)进行塘内注水、追施有机肥和浮叶植物收割:
107.即养殖塘内水体溶解氧低于2mg/l、在水塘透明度大于45cm时,应该按照50-60kg/亩的标准及时追施有机肥,并按照50l/亩的标准及时添加微滤藻液;同时应适时控制浮叶植物密度;即当浮叶植物密度达到3株/40-60m2、或单株浮叶植物的浮叶面积超过3m2面积时需要及时进行修剪、控制覆盖面积;
108.3)进行水塘内定期排水和补水,每20-30天进行一次排水、补水,更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3-1/4,补水水源需经20目过滤网过滤处理。
109.所述的滤藻溞为大型溞和隆线溞的组合。
110.所述的微滤藻液是指生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单细胞藻或直径不超过50um的群体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黄藻门以及蓝藻门的藻类植物。
111.在实际运用中:所述的滤藻溞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底泥,利用底泥中的枝角类休眠卵经过3-7天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20-25℃及不低于1000lux光照,即可获得适合于人工养殖的滤藻溞。
112.所述的浮叶植物为睡莲。
113.所述的主过滤箱2.1上使用的一次过滤网2.5由10目以下的一次过滤网、30目以上的双层外围绿色网和白色采集网组成的二次过滤网组成。
114.所述的追肥用有机肥按照鸡鸭粪、尿素、过磷酸钙按照1:1:3的比例拌制而成,兑水充分浸泡后按照50—60kg/亩的量均匀泼洒。
115.所述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主过滤箱2.1的上部的遮阳板设置在养殖塘水平面以上,所述的曝气充氧机3旋转叶轮也应该部分出露于养殖塘水平面以上设置。
116.这种滤藻溞收集装置2的工作原理如下:
117.叶轮式增氧机打开以后,一方面附近水体溶解氧由增至8mg/l左右,吸引滤藻溞聚集附近,此外,随着设置在滤藻溞收集装置2周边亲水平台6周边多根竹竿上led灯的打开,在趋光性的作用下,大量滤藻溞在增氧机周围聚集。利用叶轮增氧机产生的水流引导,使滤藻溞在led灯光的引导下经过一次过滤网,水体附带的一些落叶,漂浮的沉水植物,大型的水体昆虫被阻挡在网箱外面;水中的滤藻溞聚集在网箱中,因为滤藻溞的趋光性,以及水流的引导,大部分滤藻溞通过二次过滤网进入采集网。由于可以在网箱中缓冲一段时间,一些死亡的滤藻溞漂浮聚集无法通过二次过滤,以及通过一次过滤的其他生物(如摇蚊)都被阻挡在网箱中,只有活性比较强的滤藻溞在外部光线和水流引导下到达采集网;采集网通过可收缩弹性箍架固定在网箱预埋挂钩上。
118.经实际使用表明:按照以上方案提出的这种用于水质净化的滤藻溞养殖、收集系统,具有下使用效果:
119.1、有效解决了滤藻溞的规模化养殖供应的问题,实践性极强,周产量远远超过之前已公开的技术,滤藻溞湿重月产量在90kg/亩左右,
120.2、将收集滤藻溞的过程为标准流水线,简单易行,自动化每一次收集1h左右,平均湿重10kg左右;
121.经实际使用表明:
122.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水体中滤藻溞养殖及收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所进行的枝角类养殖,具有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等优点。
123.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养殖方法还具有管理简便、捕捞方便等优点,利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滤藻溞密度在培养周期3~5天可达到10-20个/l,且大部分个体较长(大部分体长达到4mm以上),浅灰绿色,活性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最高达50.21%,超过一般自然繁殖的30.93%。
124.以上仅是本技术人依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基本实施例,任何本行业的普通
技术人员参照本技术基本方案作出的不具备实质性创意的改进,均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