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74112发布日期:2023-05-17 02: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具体涉及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属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为常见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全草入药具有温经、散寒、去湿、平喘、止咳、抗过敏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保健、美容等各个行业中。目前艾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野生艾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各地开始广泛种植艾,大多采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根状茎繁殖三种育苗方式。种子繁殖即播撒艾的种子进行繁殖,艾的种子较小,辨别困难,不易采集,且种子发芽率较低,且艾为天然杂交种子,种子繁殖植株变异非常大。分株繁殖即在艾出苗后,人工挖取带根的苗进行种植;根状茎繁殖则是挖取艾的地下根状茎部分进行繁殖,根状茎的部位、长度、直径对艾种苗质量影响较大。分株和根状茎繁殖均属无性繁殖,艾病毒病严重,长期无性繁殖会导致种性退化。艾在种植过程中大多依靠经验种植,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艾的产业发展。建立艾的组培快速繁殖体系,能够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指导,有效解决艾产量短缺问题;更能够保持艾原有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从而保持艾相关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目前有关艾的文献报道大多关于艾的成分分析及药用价值分析,有关艾组织培养的文献及专利报道较少。文献报道有野生艾蒿的组织培养(杨莹等,2017),白蒿的组织培养及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崔隽等,2021),艾蒿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王艳等,2012),公布号为cn107926704b公开了一种湖南野艾蒿的组织培养方法,公布号为cn107549018b报道了一种蕲艾组培育苗方法;上述文献关于建立艾的脱毒苗体系均涉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且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的激素种类及浓度均不相同,推测为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受材料基因型影响较大。故在建立艾的脱毒苗体系,因各地材料基因型均存在差异,上述方法不适普遍使用,不便于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优化相关工艺参数及条件从而获得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不涉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环节、受材料基因型影响较小,可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艾的脱毒苗,有望在艾的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保证艾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2、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对艾外植体采用芽诱导培养基培养嫩芽;采用出芽外植体接种于增殖扩繁培养基培养丛生芽;采用丛生芽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培养生根,生根后脱毒幼苗采用漂浮盘炼苗;

5、其中,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1.0~1.5mg/l iaa+1.0~2.0mg/l 6-ba+0.1~0.8mg/l ga3;

6、所述增殖扩繁培养基组成为ms+0.5~1.5mg/l6-ba;

7、所述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0.3~0.8mg/l iaa。

8、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方法在大规模艾培育的应用。

9、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

10、(1)上述技术方案优化了艾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得一个周期的增殖率达10倍以上,并且超过90%的芽能长成适合移栽的脱毒苗。

11、(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艾组培快速繁殖方法,不涉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环节、受材料基因型影响较小,适用于不同基因型艾建立艾的脱毒苗体系。

12、(3)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艾脱毒苗,不仅加快了艾的繁殖速度,提高了艾的繁殖系数,更保证了艾的优良特性,为艾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大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艾的带腋芽茎段为最靠近艾茎段分生区,长度为3~4cm,地下根茎为最靠近根茎顶部的分生区,长度1~2cm;所述预处理方式包括对艾的带腋芽茎段或地下根茎进行清水冲洗并消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培养基、1.0~1.5mg/l iaa、1.0~2.0mg/l 6-ba、0.1~0.8mg/l ga3、4~9g/l琼脂粉、20-40g/l蔗糖,ph 5.8~5.9。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增殖扩繁培养基组成为ms培养基、0.5~1.5mg/l6-ba、4~9g/l琼脂粉、20-40g/l蔗糖,ph 5.8~5.9。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培养基、0.3~0.8mg/l iaa、4~9g/l琼脂粉、20-40g/l蔗糖,ph 5.8~5.9。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培养嫩芽、s2中培养丛生芽、s3中培养生根的培养条件均为:光照强度2000~3000lx,温度23±1℃,光照16~18h/d。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选取艾脱毒幼苗为株高5~7cm,根长1.5~3cm,将其从生根培养基中移出后用水冲洗除掉幼苗植株上带有的培养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具体方法为:将二级炼苗后的艾的脱毒幼苗从穴盘中逐颗取出,连同结合的培养基质一起移栽至大田中,移栽当天浇足水后用干土将根覆盖并扶植幼苗,后期田间管理同常规种苗。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在大规模艾培育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对艾外植体采用芽诱导培养基培养嫩芽;采用出芽外植体接种于增殖扩繁培养基培养丛生芽;采用丛生芽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培养生根,生根后脱毒幼苗采用漂浮盘炼苗。本发明以提高艾丛生芽增殖率及获得艾脱毒苗为目的,优化了艾组培快繁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使得一个周期的增殖率达10倍以上,并且超过90%的芽能长成适合移栽的脱毒苗,可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艾的脱毒苗,有望在艾的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保证艾的产量和品质,对实现艾组培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会,彭赛男,徐荣,李金鑫,苗玉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嘉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