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06928发布日期:2023-04-29 20: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耕,具体涉及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


背景技术:

1、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稻和中药材的种植方式。轮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轮作起到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作物的作用,对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对丰富市场供给、活跃市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综上,轮作是实现全面、持续、稳定增产的经济有效措施。但目前的轮作方式未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各方面优势,且未能将经济效益实现最优化和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中轮作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药粮循环轮作方法,该轮作方法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成功实施浙贝母、蔊菜等中药材和水稻、玉米等粮食的轮作,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出了优质无公害的粮食和中药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技术方案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包括:s101、第1茬为粮食作物a,种植时间为第一年6月~第一年11月,第一年6月上、中旬播种,第一年11月上、中旬采收;s102、第2茬为旱作物b,种植时间为第一年11月~第二年5月,第一年11月中、下旬播种,第二年5月中、上旬采收;重复s101和s102。

6、可选的,所述粮食作物a为水稻或高粱,所述旱作物b为浙贝母或者蔊菜。

7、可选的,所述粮食作物a的栽培方法包括:依次进行品种选择、种子繁育、直播播种、水肥管理和采收。

8、可选的,所述浙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依次进行品种选择、繁育方式选择、播种、水肥管理、打顶摘蕾和采收。

9、可选的,所述的水肥管理中施足底肥包括:施有机肥,有机肥为腐熟的羊粪,播种前撒入并耙匀;施用复合肥,分多次施用。

10、可选的,品种选择:浙贝母选自浙贝1号、浙贝2号和浙贝3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繁育方式:采用鳞茎繁育,鳞茎直径2.0~2.8cm;每亩用种量为200~300kg;播种:按行距开沟,按株距将鳞茎顶朝上摆放,盖土覆平;播种密度为行距15~20cm,株距12~20cm,深度4~8cm;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按需合理追肥;浙贝母播种后,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无积水;打顶摘蕾:3月上、中旬,当植株有2~3朵花开放时,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采收:当地上茎叶枯萎后进行收获。

11、可选的,所述的水肥管理中的按需合理追肥包括苗肥,壮茎肥和打顶肥。

12、可选的,所述的水肥管理中的按需合理追肥包括:种肥、腊肥和花肥。

13、可选的,所述苗肥: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用,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500kg或三元复合肥15~20kg;壮茎肥:4月上旬百合苗高8~12cm施用,结合培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kg;打顶肥:植株打顶后施用,每亩施复合肥30kg;6月上中旬收获珠芽后,每亩追施10kg复合肥。

14、可选的,种肥:播种前施钙镁磷肥30kg~40kg/亩,同时施焦泥灰500kg/亩;腊肥:12月中下旬将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用量为20kg/亩;花肥:现蕾时施尿素3kg~50kg/亩,硫酸钾3kg~5kg/亩;摘花打顶以后,施三元复合肥10kg/亩。

15、有益效果

16、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积极响应国家耕地“非粮化”政策,稳定粮食生产,成功实施浙贝母、蔊菜等中药材和水稻、玉米等粮食的轮作,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出了优质无公害的粮食和中药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8、(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改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和肥效有特殊的意义,明显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防止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过程,消除土壤中有毒物质(mn、fe、h2s及盐分等),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地力和施肥效果,且比一般轮作防治病虫草害效果尤为突出,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出了优质无公害的粮食和中药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简单易行,亩产效益高,易于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作物a为水稻或高粱,所述旱作物b为浙贝母或者蔊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作物a的栽培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浙贝母的栽培方法包括:依次进行品种选择、繁育方式选择、播种、水肥管理、打顶摘蕾和采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肥管理中施足底肥包括:施有机肥,有机肥为腐熟的羊粪,播种前撒入并耙匀;施用复合肥,分多次施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品种选择:浙贝母选自浙贝1号、浙贝2号和浙贝3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繁育方式:采用鳞茎繁育,鳞茎直径2.0~2.8cm;每亩用种量为200~300kg;播种:按行距开沟,按株距将鳞茎顶朝上摆放,盖土覆平;播种密度为行距15~20cm,株距12~20cm,深度4~8cm;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按需合理追肥;浙贝母播种后,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无积水;打顶摘蕾:3月上、中旬,当植株有2~3朵花开放时,将花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采收:当地上茎叶枯萎后进行收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肥管理中的按需合理追肥包括苗肥,壮茎肥和打顶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肥管理中的按需合理追肥包括:种肥、腊肥和花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肥: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用,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500kg或三元复合肥15~20kg;壮茎肥:4月上旬百合苗高8~12cm施用,结合培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30~40kg;打顶肥:植株打顶后施用,每亩施复合肥30kg;6月上中旬收获珠芽后,每亩追施10kg复合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种肥:播种前施钙镁磷肥30kg~40kg/亩,同时施焦泥灰500kg/亩;腊肥:12月中下旬将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用量为20kg/亩;花肥:现蕾时施尿素3kg~50kg/亩,硫酸钾3kg~5kg/亩;摘花打顶以后,施三元复合肥10kg/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粮循环轮作方法,涉及农耕技术领域,包括:S101、第1茬为粮食作物A,种植时间为第一年6月~第一年11月,第一年6月上、中旬播种,第一年11月上、中旬采收;S102、第2茬为旱作物B,种植时间为第一年11月~第二年5月,第一年11月中、下旬播种,第二年5月中、上旬采收;重复S101和S102。轮作方法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生产,成功实施浙贝母、蔊菜等中药材和水稻、玉米等粮食的轮作,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出了优质无公害的粮食和中药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明,陈科宇,方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禾兮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