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43314发布日期:2023-01-24 21:5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稻田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稻田养鱼是将水稻种植与鱼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3.传统的稻田养鱼方法,存在盲目的对鱼放养以及水稻品种的选择不合理,导致水稻种植密度和鱼类放养密度的不合理,还有稻田的选择以及田间管理方面的不足,降低了稻田养鱼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土质肥沃、保水力强,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为主并播撒有机肥料;
7.(2)、稻田改造:先加高加固田埂并拍打结实,在依水流或东西方向开挖鱼沟,且在鱼钩的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
8.(3)、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杆粗壮、高杆、抗倒伏能力强、生长期较长、耐肥、抗病虫以及高产的品种;
9.(4)、泡田:在移栽秧苗前6-10天,放水泡田,保持2-3寸的水层;
10.(5)、移栽:将通过步骤(3)的品种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稻田地,其移栽的行距为25-30厘米,株距为10-13厘米;
11.(6)、放养鱼苗:秧苗移栽后,灌深水,田面水深保持在3-5寸,在插秧后7-10天后进行放养鱼苗并保持较高水层;
12.(7)、追肥:分别于返青期、孕穗期追施肥料;
13.(8)、病虫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并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用药后要及时换水;
14.(9)、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排水换水和投放鱼料;
15.(10)、收获:收割水稻,打捞成鱼。
16.作为改进,所述步骤(2)中的田埂的绠高为40~60厘米,项宽为30厘米以上。
17.作为改进,所述步骤(6)中放养的鱼类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
18.作为改进,所述步骤(9)中田间管理时要充分考虑鱼类的生长要求。
19.作为改进,所述步骤(7)中鱼料的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虾皮粉5-8份、豆粕30-45
份、玉米粉15-30份、麦麸30-50份、米糠6-15份、矿物质2-5份。
20.采用以上方法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对稻田的合适改造开沟,做到能排能灌,有利于稻田通风透光,增加稻谷产量;水稻品种的适当选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和养鱼的环境下相适配;病虫防治以及田间管理中,充分做到水稻和养鱼的兼容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对鱼类进行适当的兼容养殖,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养鱼的生长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实施例一
23.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4.(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土质肥沃、保水力强,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为主并播撒有机肥料;
25.(2)、稻田改造:先加高加固田埂并拍打结实,在依水流或东西方向开挖鱼沟,且在鱼钩的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
26.(3)、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杆粗壮、高杆、抗倒伏能力强、生长期较长、耐肥、抗病虫以及高产的品种;
27.(4)、泡田:在移栽秧苗前6天,放水泡田,保持2寸的水层;
28.(5)、移栽:将通过步骤(3)的品种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稻田地,其移栽的行距为25厘米,株距为10厘米;
29.(6)、放养鱼苗:秧苗移栽后,灌深水,田面水深保持在3寸,在插秧后7天后进行放养鱼苗并保持较高水层;
30.(7)、追肥:分别于返青期、孕穗期追施肥料;
31.(8)、病虫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并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用药后要及时换水;
32.(9)、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排水换水和投放鱼料;
33.(10)、收获:收割水稻,打捞成鱼。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田埂的绠高为40厘米,项宽为30厘米以上。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放养的鱼类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9)中田间管理时要充分考虑鱼类的生长要求。
37.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7)中鱼料的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虾皮粉5份、豆粕30份、玉米粉15份、麦麸30份、米糠6份、矿物质2份。
38.实施例二
39.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土质肥沃、保水力强,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为主并播撒有机肥料;
41.(2)、稻田改造:先加高加固田埂并拍打结实,在依水流或东西方向开挖鱼沟,且在鱼钩的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
42.(3)、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杆粗壮、高杆、抗倒伏能力强、生长期较长、耐肥、抗病
虫以及高产的品种;
43.(4)、泡田:在移栽秧苗前10天,放水泡田,保持3寸的水层;
44.(5)、移栽:将通过步骤(3)的品种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稻田地,其移栽的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13厘米;
45.(6)、放养鱼苗:秧苗移栽后,灌深水,田面水深保持在5寸,在插秧后10天后进行放养鱼苗并保持较高水层;
46.(7)、追肥:分别于返青期、孕穗期追施肥料;
47.(8)、病虫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并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用药后要及时换水;
48.(9)、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排水换水和投放鱼料;
49.(10)、收获:收割水稻,打捞成鱼。
50.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田埂的绠高为60厘米,项宽为30厘米以上。
51.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中放养的鱼类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
52.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9)中田间管理时要充分考虑鱼类的生长要求。
53.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7)中鱼料的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虾皮粉8份、豆粕45份、玉米粉30份、麦麸50份、米糠15份、矿物质5份。
54.本发明通过对稻田的合适改造开沟,做到能排能灌,有利于稻田通风透光,增加稻谷产量;水稻品种的适当选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和养鱼的环境下相适配;病虫防治以及田间管理中,充分做到水稻和养鱼的兼容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对鱼类进行适当的兼容养殖,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养鱼的生长效率。
55.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土质肥沃、保水力强,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和黏土为主并播撒有机肥料;(2)、稻田改造:先加高加固田埂并拍打结实,在依水流或东西方向开挖鱼沟,且在鱼钩的进出水口设置拦鱼栅;(3)、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杆粗壮、高杆、抗倒伏能力强、生长期较长、耐肥、抗病虫以及高产的品种;(4)、泡田:在移栽秧苗前6-10天,放水泡田,保持2-3寸的水层;(5)、移栽:将通过步骤(3)的品种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稻田地,其移栽的行距为25-30厘米,株距为10-13厘米;(6)、放养鱼苗:秧苗移栽后,灌深水,田面水深保持在3-5寸,在插秧后7-10天后进行放养鱼苗并保持较高水层;(7)、追肥:分别于返青期、孕穗期追施肥料;(8)、病虫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并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用药后要及时换水;(9)、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排水换水和投放鱼料;(10)、收获:收割水稻,打捞成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田埂的绠高为40~60厘米,项宽为30厘米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放养的鱼类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田间管理时要充分考虑鱼类的生长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鱼料的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虾皮粉5-8份、豆粕30-45份、玉米粉15-30份、麦麸30-50份、米糠6-15份、矿物质2-5份。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稻田套种养鱼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稻田选择:选择土质肥沃的壤土和黏土为主并播撒有机肥料;(2)、稻田改造:先加高加固田埂并拍打结实,在依水流或东西方向开挖鱼沟;(3)、水稻品种选择:选择茎杆粗壮、高杆、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4)、泡田:在移栽秧苗前6-10天,放水泡田;(5)、移栽:将秧苗移栽到稻田地;(6)、放养鱼苗;(7)、追肥;(8)、病虫防治;(9)、田间管理;(10)、收获:收割水稻,打捞成鱼。本发明能够有效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对鱼类进行适当的兼容养殖,同时也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养鱼的生长效率。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养鱼的生长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葛华近 张秀群 刘申荣 葛荣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3/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