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0472发布日期:2022-08-30 23:17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土栽培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也称为滴流墙体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属于基质栽培,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其中,墙体栽培是立体栽培的一种,它比立柱栽培模式更节省空间,占地面积相对较少,每平方米能够栽培的植株在三十至四十株之间,还可以实现按需进行植物种植的布局。
3.目前,无土栽培装置常设置有多层栽培植物,采用滴流模式对植物灌溉营养液,而滴流模式,每层设置滴滴灌带、滴箭的栽培装置,会存在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而只在顶部设置滴灌带、滴箭的栽培装置,则营养液需要从上层浸透全部基质后才能逐层往下滴流,渗透时间长,容易造成对植物浇灌的营养液不均匀,使位于上层的植物相对于下层的植物来讲,因为滴灌时间的不同,从而导致其长势不同。因此,设置一种能够实现同步滴灌的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能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在支撑体上设置导液件,与倾斜安装的支撑架配合,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营养液顺利滴流的功能,使各层的植物根系紧贴导液件吸收营养液。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减少了多层安装灌溉配件,既达到了均匀灌溉的目的,又能确保在灌溉过程中不会产生堵塞。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6.一种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其包括栽培组件和供液组件,所述栽培组件包括支撑体、支撑架和固定支撑件,所述支撑体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部,所述固定支撑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板上,所述支撑架呈倾斜状与所述固定支撑件能拆卸连接;所述供液组件贯穿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体内部,所述供液组件包括滴流管、供液管、导液件和悬挂连接件,所述滴流管固定设于所述支撑体的上端,所述滴流管与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体内部的供液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滴流管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滴流孔且所述滴流孔正对着所述导液件;所述导液件为柔性件且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与支撑架之间,所述导液件的底端垂直伸入到所述供液箱内;所述悬挂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悬挂连接件的底端绕过所述滴流管与所述导液件的顶端能拆卸连接。
7.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和集液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均布有多个矩形溢流孔,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设有矩形支撑槽,所述集液板通过所述支撑槽与所述支撑板形成l形结构的集液槽,且所述集液板能在所述支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撑件和第二固定支撑件,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设置为多个且等间距的固定于所述两侧板第一端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垂直地设置在靠近所述两侧板第二端的位置
处,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与所述支撑体的背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用于放置所述导液件。
8.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为斜面,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均设置为15
°‑
45
°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之间的空间即为倾斜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每个所述第二卡槽设置的位置均低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设置的位置,且所述第二卡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和第二固定支撑件均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端部相连接。
9.优选地,所述导液件包括矩形结构或者波浪形结构,且所述导液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与所述支撑体的背板之间的空隙的宽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横向宽度的2/3,用于对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进行限位。
11.优选地,所述集液板上设置有吸水棉,所述吸水棉与所述导液件相接触。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槽两端与所述支撑板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宽度,所述支撑槽的宽度等于所述集液板的厚度。
13.优选地,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供液箱和水泵,所述供液箱设置在所述栽培组件的下方,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供液箱内,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液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设置导液件,解决了普通的墙体栽培设施灌溉不均匀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导液件与支撑板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隙,使得营养液流通顺畅,避免浇灌过程中产生堵塞。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有镂空结构的矩形溢流孔,且支撑板与支撑体之间的倾斜角度的设置,使得灌溉过程中,支撑板的内侧能保存一定营养液供植物根系利用,过量营养液从外侧镂空处及时流下,避免从支撑板的边缘溢流。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能调节高度的集液板,并与支撑板形成l形集液槽,可以实现根据不同植物根系所需的液量,积蓄一部分营养液,供植物生长所需。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液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层支撑板与支撑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带集液板的支撑板与支撑体安装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与集液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矩形吸水棉导液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波浪形导液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记说明:
27.支撑体11、背板111、侧板112、支撑板12、溢流孔121、集液板13、集液槽131、支撑槽132、第一固定支撑件14、第二固定支撑件15、第一卡槽16、第二卡槽17、水泵21、供液管22、
滴流管23、导液件24、供液箱25、悬挂连接件26。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有益效果,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滴流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如图1至图7所示,其包括栽培组件和供液组件。
30.栽培组件包括支撑体11、支撑架和固定支撑件,支撑体11为一矩形框架结构,固定支撑件对称设置在支撑体11的两侧板112上,固定支撑件包括垂直固定于支撑体11的两侧板112第一端边缘的第一固定支撑件14和垂直固定于靠近支撑体11的两侧板112第二端的第二固定支撑件15。支撑架呈倾斜状与固定支撑件能拆卸连接。
31.第一固定支撑件1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为斜面,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优选设置为15
°‑
45
°
。多根第一固定支撑件1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等间距排列并与侧板112边缘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支撑件14之间的空间即为倾斜的第一卡槽16,即第一卡槽16的倾斜角度为15
°‑
45
°
。第二固定支撑件15为矩形条块,且第二固定支撑件15与支撑体11的背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用于放置导液件24。
32.第二固定支撑件15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17,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数量相同,第二卡槽17的位置均与第一卡槽16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第二卡槽17设置的位置均低于相对应的第一卡槽16的位置。第二卡槽17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卡槽16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倾斜角度相同,使得支撑板12插入第一卡槽16和第二卡槽17进行固定后形成外高内低的状态。而且第二卡槽17沿着第一卡槽16倾斜延展的方向开设,第二卡槽17的深度为第二固定支撑件15横向宽度的2/3,对支撑板12的第二端进行限位。
33.支撑架设置在支撑体11内部,包括矩形结构的支撑板12和设置在支撑板12上的矩形集液板13,支撑板12的第一端均匀设置有多个矩形溢流孔121,便于多余的营养液流入下层,避免营养液从支撑板12的边缘向外溢流。支撑板12的第二端设置有矩形支撑槽132。支撑槽132的宽度等于集液板13的厚度,便于集液板13插入支撑槽132内与支撑板12连接并形成l形集液槽131,并且使集液板13能在支撑槽132内上下滑动以调节高度。集液板13上设置有吸水棉,吸水棉与导液件24相接触,可用于传递和收集营养液,使营养液流入到l形集液槽131内,便于植物根系持续吸收。
34.支撑板12的两侧端部穿过相对应的第一卡槽16和第二卡槽17与固定支撑件能拆卸连接。支撑槽132两端与支撑板12端部的距离等于第一卡槽16和第二卡槽17的宽度,当支撑板12插入卡槽内时,刚好使支撑板12的两端和侧板112之间,以及集液板13的两端和第二固定支撑件15之间均形成封闭状态,避免漏水。本装置可单层栽培,也可多层栽培,根据栽培植物数量所需,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支撑架的数量来实现。
35.供液组件贯穿地设置在支撑体内部,包括滴流管23、供液管22、导液件24、悬挂连接件26、供液箱25和水泵21,滴流管23固定设置于支撑体11的上端,且与垂直设置于支撑体11内部的供液管22的顶端固定连接。滴流管2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滴流孔且滴流孔正对着导液件24;导液件24为柔性件且设置在支撑体11与支撑架之间,从背板111与支撑板12之间的
空隙处自上而下设置,且导液件24的底部直接进入到供液箱25内。悬挂连接件26固定设置在支撑体11顶端,悬挂连接件26的顶端与支撑件连接,其底端绕过滴流管23与导液件24的顶端能拆卸连接,刚好使导液件24位于滴流管23的下方。导液件24为柔性件,包括矩形结构的吸水棉或者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导液件24的厚度大于第二固定支撑件15与支撑体11的背板111之间的空隙的宽度,便于导液件24与支撑板12接触供植物根系吸收营养液。供液箱25设置在栽培组件的下方,水泵21设置于供液箱25内,且水泵21的输出端与供液管22的底端固定连接。
3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37.如图6和图7所示,导液件24可选用矩形结构的吸水棉或者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当选用吸水棉时,吸水棉的厚度略大于第二固定支撑件15与背板111之间的空隙宽度,便于吸水棉与支撑架接触,营养液自滴流管23流到吸水棉上,并沿吸水棉向下缓慢流动。当选用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时,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上均匀设置的波峰处刚好与每层的支撑架12接触,营养液沿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的波峰方向向下缓慢流动时,波峰处的营养液可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导液件24通过悬挂连接件与支撑体11固定连接,自上而下垂直悬挂于背板111与第二固定件15之间的空隙内,导液件24的下端伸入到供液箱25内。导液件24位于滴流管23的下方,其顶端刚好对应滴流管23底部设置的滴流孔,便于滴流管23内的营养液顺着导液件向下流动。
38.如图4和图5所示,将能调节高度的集液板13安装在支撑板12第二端的矩形支撑槽132内,并在集液板13的外部包裹一层吸水棉,将支撑板12插入到卡槽内固定。此时,支撑板12的第二端和集液板13均能与导液件24相接触,利于植物根系充分吸收营养液。
39.具体工作原理为:将植物放置在支撑板12上,将植物根系对着背板111方向,使植物根系与导液件24接触。根据植物根系的需求,调节好集液板13的高度。第一卡槽16和第二卡槽17均为倾斜的卡槽,支撑板12以倾斜15
°‑
45
°
的角度插入卡槽内,呈外高内低的状态。
40.启动水泵21,营养液随供液管22流入滴流管23,再通过滴流管23上的小孔流到导液件24上。供液期间,营养液持续顺着矩形的吸水棉或波浪形结构的柔性件自上而下顺畅缓慢的流动。植物根系与导液件24接触,直接可吸收导液件24上的营养液以供生长所需。当营养液流量较大时,不会直接流到溢流孔121处落入下层,而是可以在支撑板12内侧积蓄营养液,增加植物根系吸收的时间。当导液件24的流量过大,积累的营养液才通过支撑板12第一端的溢流孔121漏至下一层进行滴灌,最终流回供液箱25内。
41.当植物根系所需吸收的营养液量大时,将集液板13的高度调高。集液板13的外部包裹有一层吸水棉,而且集液板13与导液件24接触后,营养液便可以吸收营养液至l形集液槽131内储存并传递给植物根系持续吸收利用,增加根系吸收时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植物根系需求,从而更好的确保植物成活率。
4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