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0630发布日期:2022-11-05 07:2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


背景技术:

2.随着收割机迅速发展,机械收割成为农业收获的重要手段,同时收割速度以及有效性也越来越重要。
3.现有技术中的,小麦、水稻在收割时,所用割台的前端设置有拨禾轮,拨禾轮将小麦、水稻穗头向割台内拨打,之后进行割穗,脱粒等流程;但是,小麦、水稻在拨禾轮拨打时,容易掉粒,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以达到提高粮食收率,防止掉粒损失的目的。
5.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摘穗系统、割台系统及边绞龙系统;
6.摘穗系统后端连接割台系统,割台系统两侧的上部设有边绞龙系统;
7.割台系统包括割台体及喂入绞龙;
8.摘穗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摘穗台,所述的摘穗台中包括有拨禾结构、分禾器、割刀;
9.所述的分禾器通过支架安装在割台体前侧,在分禾器与支架空间内,安装有拨禾链轮,在拨禾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拨禾链外围安装有拨禾齿;且中间分禾器下侧,左右位置分别设置一条拨禾链,且左右拨禾链高低高度不同;且各个拨禾链轮分为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靠近割台体一侧为主动链轮,主动链轮连接至摘穗传动箱;
10.在分禾器的根部割台体上,设置有割刀;割刀分别动力连接摆环箱;
11.在割刀后侧割台体上设置有喂入搅龙;
12.在割台体的两侧位置,设置边绞龙系统,边绞龙系统包括边绞龙、横轴及边绞龙传动箱;通过横轴与边绞龙传动箱,将动力传递至边绞龙。
13.进一步的,两分禾器之间,其中一条拨禾链中拨禾齿处于其中。
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分禾器的左右两侧,拨禾齿对称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分禾器中,其中一侧拨禾链高度高于其他拨禾链。
16.进一步的,所述的从动链轮处连接有涨紧结构:所述的涨紧结构包括有螺母、丝杆、弹簧与滑板;丝杠上套设弹簧,并安装有螺母;在螺母另一侧安装有滑板,滑板处安装从动链轮。
17.进一步的,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设置行距为228mm,割台为十二行。
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9.割台通过整机传入动力给割台体,割台体将动力分别传递到喂入绞龙、摘穗系统
中的摘穗传动箱、摆环箱及边绞龙系统的边绞龙传动箱;
20.边绞龙系统中的边绞龙传动箱带动边绞龙转动,将秸秆较高的作物绞入割台内,摘穗系统中的摘穗传动箱带动拨禾链轮,从而拨禾齿将作物秸秆向割台体内拨动,摆环箱带动割刀高频切割,将作物切断以喂入割台体内,喂入绞龙将切断作物通过割台口喂入整机内。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挂接在小麦收割机上,连接小麦收割机动力,即可实现小麦水稻的收割;采用拨禾轮、拨禾链的形式将作物向割台内拨送。减少现有技术中的拨禾轮结构拨打粮食穗造成的掉粒损失,从而提高粮食收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圈中结构放大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29.图中:割台体1;喂入绞龙2;分禾器3;中间分禾器3.1;割刀4;支架5;拨禾链轮6;滑板6.1;弹簧6.2;螺母6.3;拨禾链7;拨禾齿8;摘穗传动箱9;摆环箱10;边绞龙11、横轴12;边绞龙传动箱13。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31.实施例1
32.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摘穗系统、割台系统及边绞龙系统;
33.摘穗系统后端连接割台系统,割台系统两侧的上部设有边绞龙系统;
34.割台系统包括割台体1及喂入绞龙2;
35.摘穗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摘穗台,所述的摘穗台中包括有拨禾结构、分禾器3、割刀4;
36.所述的分禾器3通过支架5安装在割台体1前侧,在分禾器3与支架5空间内,安装有拨禾链轮6,在拨禾链轮6上配合有拨禾链7,拨禾链7外围安装有拨禾齿8;且中间分禾器3.1下侧,左右位置分别设置一条拨禾链7,且左右拨禾链7高低高度不同;且各个拨禾链轮6分为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靠近割台体1一侧为主动链轮,主动链轮连接至摘穗传动箱9;所述的两分禾器3之间,其中一条拨禾链7中拨禾齿8处于其中,起到拨禾作用;在拨禾链轮6转动过程中,一侧拨禾齿8处于外侧,另一侧拨禾齿8处于分禾器3内侧;所述的中间分禾器3.1的左右两侧,拨禾齿8对称设置;所述的中间分禾器3.1中,其中一侧拨禾链7高度高于其他拨禾链7。
37.在分禾器3的根部割台体1上,设置有割刀4;割刀4分别动力来源摆环箱10;摆环箱
10处于割台侧面;
38.在割刀4后侧割台体1上设置有喂入搅龙2;喂入绞龙2将作物输送至割台口,通过收割机的过桥输送,将作物运至收割机脱粒系统;脱粒系统为现有技术中成熟技术;
39.在割台体1的两侧位置,设置边绞龙系统,边绞龙系统包括边绞龙11、横轴12及边绞龙传动箱13;通过横轴12与边绞龙传动箱13,将动力传递至边绞龙11。
40.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设置行距为228mm,割台为十二行。
41.实施例2
42.在实施例1结构基础上,所述的从动链轮处连接有涨紧结构:所述的涨紧结构包括有螺母6.3、丝杆、弹簧6.2与滑板6.1;丝杠上套设弹簧6.2,并安装有螺母6.3;在螺母6.3另一侧安装有滑板6.1,滑板6.1处安装从动链轮。调整螺母6.3使弹簧6.2压紧,拨禾链7在弹簧6.2的压力作用下,一直处于涨紧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摘穗系统、割台系统及边绞龙系统;摘穗系统后端连接割台系统,割台系统两侧的上部设有边绞龙系统;割台系统包括割台体及喂入绞龙;摘穗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摘穗台,所述的摘穗台中包括有拨禾结构、分禾器、割刀;所述的分禾器通过支架安装在割台体前侧,在分禾器与支架空间内,安装有拨禾链轮,在拨禾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拨禾链外围安装有拨禾齿;且中间分禾器下侧,左右位置分别设置一条拨禾链,且左右拨禾链高低高度不同;且各个拨禾链轮分为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靠近割台体一侧为主动链轮,主动链轮连接至摘穗传动箱;在分禾器的根部割台体上,设置有割刀;割刀分别动力连接摆环箱;在割刀后侧割台体上设置有喂入搅龙;在割台体的两侧位置,设置边绞龙系统,边绞龙系统包括边绞龙、横轴及边绞龙传动箱;通过横轴与边绞龙传动箱,将动力传递至边绞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两分禾器之间,其中一条拨禾链中拨禾齿处于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分禾器的左右两侧,拨禾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分禾器中,其中一侧拨禾链高度高于其他拨禾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链轮处连接有涨紧结构:所述的涨紧结构包括有螺母、丝杆、弹簧与滑板;丝杠上套设弹簧,并安装有螺母;在螺母另一侧安装有滑板,滑板处安装从动链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设置行距为228mm,割台为十二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拨禾轮小麦、水稻收获割台,包括有摘穗系统、割台系统及边绞龙系统;摘穗系统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摘穗台,分禾器通过支架安装在割台体前侧,在分禾器与支架空间内,安装有拨禾链轮,在拨禾链轮上配合有拨禾链,拨禾链外围安装有拨禾齿;且中间分禾器下侧,左右位置分别设置一条拨禾链,且左右拨禾链高低高度不同;在分禾器的根部割台体上,设置有割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割台,挂接在小麦收割机上,连接小麦收割机动力,即可实现小麦、水稻的收割;采用拨禾轮、拨禾链的形式将作物向割台内拨送。减少现有技术中的拨禾轮结构拨打粮食穗造成的掉粒损失,从而提高粮食收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佃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聊城市厚德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1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