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8459发布日期:2022-10-18 21:5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加湿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耳栽培厂房的加湿系统。


背景技术:

2.金耳工厂化栽培是近年来新兴的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金耳工厂化栽培是一种立体密集型的栽培方式,每平方米的菇房面积放置菌包数在75-95个,极为高效集约,菇房内的加湿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决定栽培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菇房内局部过湿,冷凝水沉降,会造成烂耳,而局部湿度不够又会造成小菇畸形。湿度的不均一会直接造成金耳成熟度的不一致,从而偏离工厂化栽培的目标。但是菇房又要求空气流通性好,菇房要持续保持较大的新风供入量,因此,如何实现菇房在新风量很大的同时,仍然保持菇房前后上下湿度均一,是金耳工厂化栽培必须解决的问题。
3.金耳是一种与常规菌类生物学特性相差很大的菌类,在整个生育期中有2/3时间内需要环境湿度维持在95%以上,但又不能产生冷凝水,因此加湿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菇房在新风量很大的同时,仍然保持菇房前后上下湿度均一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菇房内两边并位于菇架上方的至少一对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分别连接一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并位于两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之间的悬臂式的加湿管道;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菇架之间的过道正上方,加湿管道距离菇架的顶层层架1.5米以上;加湿管道的直径为110mm,在加湿管道上加工有孔径和孔距不均的加湿小孔,加湿管道从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向外延伸的整个长度上的加湿小孔孔距分为两段设置,前段2米内长度上的加湿小孔间距为18~22mm,孔径为39~41mm;后段长度上的加湿小孔间距为28~32mm,孔径为31~33mm;加湿器数量为菇架之间过道数量的2倍。
7.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包括透明的分隔为两个仓的机箱,设置于机箱一个仓内的防水风机和位于防水风机下方的风机导风板,设置于机箱底部的超声波雾化板,设置于机箱内的进水管及浮球阀,设置于机箱内另一个仓内的防水电源及漏电保护器、加湿量分档开关;所述防水电源与超声波雾化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防水风机、加湿量分档开关、防水电源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8.进一步地,在悬臂式的加湿管道的竖管段的上部内设置有下斜的管内挡板。
9.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导风板的下斜角度为120
°

10.进一步地,所述管内挡板的下斜角度为120
°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加湿管道及加湿小孔,可实现菇房在新风量很大的同时,仍然保持菇房前后上下湿度均一,既能保持菇房内的湿度满足金耳
生长的需求,又不会产生冷凝水沉降,确保所栽培的金耳的质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系统在金耳工厂化栽培菇房内布置的立面图;
13.图2为加湿系统在金耳工厂化栽培菇房内布置的俯视图;
14.图3为加湿系统在金耳工厂化栽培菇房内布置的侧视图;
15.图4为图1中m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图4的俯视图;
17.图6为图4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通常每间设置3~5个菇架4(图中用虚线示意性地画出了菇架),每个菇架高10-14层,每间菇房容纳菌包12000-15000个,金耳的2/3生育期中均需要维持湿度95%以上,二氧化碳浓度在1200ppm以下。菇房加湿系统包括对称设置于菇房3内两边并位于菇架上方的至少一对超声波智能加湿器1,本实施例设置了两对超声波智能加湿器。每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连接一根加湿管道2。所述加湿管道2为悬臂式管道,加湿管道的一端连接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另一端向菇房内部延伸,加湿管道位于两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之间。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菇架之间的过道正上方,加湿管道距离菇架的顶层层架的垂直距离h为1.5米以上。加湿管道的直径为110mm,在加湿管道上加工有孔径和孔距不均的加湿小孔2a,加湿管道从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向外延伸的整个长度上的加湿小孔孔距分为两段设置,前段2米内长度上的第一加湿小孔间距l1为18~22mm,孔径为39~41mm;后段长度上的第二加湿小孔间距l2为28~32mm,孔径为31~33mm。由于加湿管道的前后端风压不一致,本实用新型采用前段和后段的孔径和孔间距不同的技术方案,并设计计算得到最佳的孔径和孔距范围,实现了加湿管道前后出雾的均衡。加湿器数量为菇架之间过道数量的2倍,可以大幅提高加湿效率。加湿器设置于菇房过道的两端,便于将加湿管道布局于菇架上方并均匀地为菇房加湿。
20.所述超声波智能加湿器1如图4~图6所示,包括采用透明亚克力制作的分隔为两个仓的机箱1a,设置于机箱一个仓内的防水风机1b和位于防水风机下方的风机导风板1c、设置于机箱底部的超声波雾化板1d、设置于机箱内的进水管1h及浮球阀1i,设置于机箱内另一个仓内的防水电源1e及漏电保护器1f、加湿量分档开关1g。本实施例风机导风板1c的下斜角度α为120
°
,风机导风板可以将风机吹出的风导向加湿管道2的入口下方,将雾化颗粒正压排到加湿管道,并且不增加过大风阻,同时还可防止板上沉积水分。在悬臂式的加湿管道2的竖管段的上部内设置有下斜的管内挡板2b,可以将上升的过大的水雾颗粒挡住,沉降返回到机箱,较小的雾化颗粒经加湿管道和及加湿小孔进入到菇房,防止过大的水雾颗粒落到菇架上。本实施例设置的管内挡板的下斜角度β为120
°
。所述防水电源与超声波雾化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防水风机1b、加湿量分档开关1g、防水电源1e均与设置于菇房外的plc控制器连接。
21.透明的机箱便于清晰及时地观测和检测超声波只能加湿器的状态,防水风机采用
ip68加湿机专业防水风机,能达到最高防水等级,防水电源的防水等级可达到ip65以上。所述超声波雾化板的雾化颗粒度控制在3-5μm。进水管向机箱内自动加水,浮球阀可控制机箱内水位的最低和最高水位。漏电保护开关可保证整体设备的安全。防水风机、超声波雾化板、浮球阀装置、加湿量分档开关、防水电源、plc控制器等均为现有技术装置。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启动防水电源1e,超声波雾化板1d即开始工作,将机箱内的水雾化,雾化的水被防水风机1b吹出的风压入加湿管道2,通过加湿小孔2a喷出,从菇房上方均匀地为菇房加湿。菇房内设置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传递的湿度信息控制加湿量分档开关1g,根据菇房内的湿度情况自动调节加湿档位,从而将加湿量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菇房内两边并位于菇架上方的至少一对超声波智能加湿器(1)、分别连接一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并位于两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之间的悬臂式的加湿管道(2);所述加湿管道设置于菇架之间的过道正上方,加湿管道距离菇架的顶层层架1.5米以上;加湿管道的直径为110mm,在加湿管道上加工有孔径和孔距不均的加湿小孔(2a),加湿管道从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向外延伸的整个长度上的加湿小孔孔距分为两段设置,前段2米内长度上的加湿小孔间距为18~22mm,孔径为39~41mm;后段长度上的加湿小孔间距为28~32mm,孔径为31~33mm;加湿器数量为菇架之间过道数量的2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智能加湿器(1)包括透明的分隔为两个仓的机箱(1a),设置于机箱一个仓内的防水风机(1b)和位于防水风机下方的风机导风板(1c),设置于机箱底部的超声波雾化板(1d),设置于机箱内的进水管(1h)及浮球阀(1i),设置于机箱内另一个仓内的防水电源(1e)及漏电保护器(1f)、加湿量分档开关(1g);所述防水电源与超声波雾化板通过电路连接;所述防水风机(1b)、加湿量分档开关(1g)、防水电源(1e)均与plc控制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悬臂式的加湿管道(2)的竖管段的上部内设置有下斜的管内挡板(2b)。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导风板(1c)的下斜角度为12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挡板(2b)的下斜角度为120
°


技术总结
金耳工厂化栽培的菇房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菇房内两边并位于菇架上方的至少一对超声波智能加湿器(1)、分别连接一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并位于两个超声波智能加湿器之间的悬臂式的加湿管道(2);加湿管道设置于菇架之间的过道正上方,加湿管道距离菇架的顶层层架1.5米以上;加湿管道的直径为110mm,在加湿管道上加工有孔径和孔距不均的加湿小孔(2a);加湿器数量为菇架之间过道数量的2倍。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菇房在新风量很大的同时,仍然保持菇房前后上下湿度均一,确保栽培的金耳的质量。确保栽培的金耳的质量。确保栽培的金耳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杰 李荣春 赵仙伟 杨林雷 冯发钧 沈真辉 字灵山 陆青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2/10/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