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管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1171发布日期:2023-01-20 13:2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径管增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变径管增氧器。


背景技术:

2.在水产养殖业或水族馆等养殖池中需要设置变径管增氧器以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以达到让部分氧气融入水中,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以及微生物生长的需要。目前主流使用的是增氧泵,由于增氧泵需要一天24小时常开,如此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及成本,同时在大型的养殖池中需要安装多个增氧泵,安装复杂且费时,而且目前的增氧泵的噪音大。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能的变径管增氧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径管增氧器,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的目的。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径管增氧器,包括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变径管、第二变径管和第三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变径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底部设有生物填充层;所述第三变径管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高度与所述变径管内的液位高度相等;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变径管连通。
6.优选的,所述第一变径管和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内径之比为1:(1-3)。
7.优选的,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之比为1:(1-3)。
8.优选的,所述生物填充层的厚度为20-30cm。
9.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第三变径管相垂直连通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垂直向上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垂直连通有第三水管。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径管增氧器,包括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变径管、第二变径管和第三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变径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底部设有生物填充层;所述第三变径管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高度与所述变径管内的液位高度相等;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变径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变径管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的目的。采用此变径管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12.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
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径管增氧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径管增氧器包括变径管,变径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变径管11、第二变径管12和第三变径管13,第一变径管11、第二变径管12和第三变径管13的内径依次增大;第一变径管11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14,第一变径管11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气管21;第二变径管12的底部设有生物填充层15;第三变径管13上连通有出水管30,出水管30的出口高度与变径管内的液位高度相等;还包括循环管22,循环管22的一端与第二变径管12连通、另一端与第三变径管13连通。
17.本实施例的变径管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的目的。采用此变径管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18.气体自进气管21进入到第一变径管11内,水自进水口14进入到第一变径管11、第二变径管12和第三变径管13内,由于第一变径管11、第二变径管12和第三变径管13的内径依次增大,因此变径管内水流速度依次变小,可以增加水和氧气接触混合的时间,以增加水中溶氧量。根据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变径管内水流压力依次变大,可以将氧气压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目的。
19.此外,水在下流过程中会经过生物填充层15,生物填充层15可以把水打散成小分子的水,小分子的水更容易与氧气混合,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目的。水中的微生物等也可以附着在生物填充层15上,从而可以去除水中微生物有害物质,对水起到净化作用。
20.第三变径管13内未溶解的氧气可以通过循环管22再流通至第二变径管12内、并再次与水混合以溶解于水内,进一步增加水中溶氧量。
21.第一变径管11和第二变径管12的内径之比为1:(1-3),以对水流速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氧气溶解在水中。
22.第二变径管12和第三变径管13的内径之比为1:(1-3),以对水流速度进行调节,有利于氧气溶解在水中。
23.生物填充层15的厚度为20-30cm,一方面,可以对水中微生物起到最佳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将水分子打散成小分子的水,使得水更容易与氧气混合。
24.出水管包括与第三变径管13相垂直连通的第一水管31,第一水管31上垂直向上连通有第二水管31,第二水管32上垂直连通有第三水管33,从第三水管33流出的水进一步流
入到养殖池内。
25.第二水管32上设有出水阀门34,通过出水阀门34可以控制出水量、并可以调节变径管内水位高度,使得变径管内水位高度与第三水管33的出口高度一致;一方面利于实现水的流动,另一方面利于实现水和氧气的充分混合,增加水中溶氧量。
2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下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下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变径管、第二变径管和第三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变径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底部设有生物填充层;所述第三变径管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高度与所述变径管内的液位高度相等;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变径管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管和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内径之比为1:(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之比为1:(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充层的厚度为20-30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包括与所述第三变径管相垂直连通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垂直向上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垂直连通有第三水管。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径管增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径管增氧器,包括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变径管、第二变径管和第三变径管,所述第一变径管、所述第二变径管和所述第三变径管的内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变径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第一变径管的侧壁上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二变径管的底部设有生物填充层;所述第三变径管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口高度与所述变径管内的液位高度相等;还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径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变径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变径管增氧器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节能环保,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达到增氧的目的。采用此变径管增氧器的水循环系统能减少氧气泵等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降低成本且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 杨波 崔春祥 姚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