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培植墙和栽种培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7626发布日期:2023-03-29 15:5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栽种培植墙和栽种培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草本类植物、尤其涉及草莓等浆果草本类植物的培植栽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经济发展大潮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其高效利用,多渠道、多手段提升农业种植经济产业化进程,其中一种提升土地利用率、适合培植草本植物的立体种植法及其设施应运而生。如梯形种植架和栽种墙。其中的梯形种植架为多层阶梯栽种槽架,它兼顾了植物生长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要。但土地利用的提升幅度极为有限,且其固定使用结构,使其难以实现光照全面利用,也无法因环境变化需要移转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3.专利文献cn205884144a提供了一种栽培墙,其墙体包括软质中间部分连接的硬质板左侧部和硬质板右侧部,左、右侧部以中间部分折叠,墙体背侧中部铰接一支腿,与墙体呈三角支撑,墙体前侧设置若干排种植小盆。该栽培墙为梯形架的变形结构,能够折叠收纳,但仍存在土地利用率提升小、转移操作较为复杂的的技术问题。
4.另一专利文献206743981a提供了一种绿植工艺墙,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的四扇折叠墙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墙板两底脚设有滚轮。本方案的直立支撑主要依靠其中两墙板的折曲,这一支撑状态会使部分墙板得不到有效光照,植株的生长状态因光照不一致而统一性变差,甚至影响整体产业化率。
5.现有技术存在还普遍存在一关键技术问题:立墙种植装置可排布植株种植量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上下各道种植槽之间预留植株根系之上枝叶生长空间,增加种植量除可增大横向长度,势必还要通过增加墙体高度来实现,但墙体高度增加过大、会使整体稳定性迅速降低,墙体高度的增幅远大于所带来的种植数量提高,由此提升产业化量的可行性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6.本专利申请的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最大化开发利用栽种资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栽种培植墙和栽种培植装置。所述的栽种资源主要包括栽种资源,以及光照资源。
7.本专利申请提供的栽种培植墙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栽种培植墙,包括直立墙体,直立墙体的至少一侧墙面上下布置多道培植体,所述的培植体为容纳培植草本植株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容器构件,其特征在于,培植体于墙面呈外倾斜状,且下道培植体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生长空间处于上道培植体同高度侧。
8.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培植体,其上沿挂装于直立墙体的培植体挂件上,下沿悬垂,呈向外倾斜状。
9.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所述的培植体,为单株草本植株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单体容器构件,若干所述培植体于直立墙体的墙面矩阵排布。
10.本专利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栽种培植墙的栽种培植装置技术方案,所述的栽种培植装置,本装置包括两部所述的栽种培植墙和基座,所述的基座,其基台底部设有滚
轮,基台上固定有一立柱,两栽种培植墙铰接在所述立柱上,两栽种培植墙的外端底脚处设有支撑滚轮。
11.上述整体技术方案的之一优选项,基台上以立柱所在的两栽种培植墙180
º
展开面为界面,其迎向培植体的基台一侧长度大于背向培植体基台一侧长度上。
12.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栽种培植墙和栽种培植装置方法技术方案,其整体构造实现了垂直化立体栽种取代已有水平化及梯形栽种方式,还具有栽种作业和栽种产出远优于已有种植方式,在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情况下最大化缩减和利用墙体空间,墙体栽种密度明显增加,种植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本装置的整体构造还具有优良移动和展开、叠合作业状态,具有光照全面和一致的技术特性,使墙体上所有植株能够一致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产业化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栽种培植墙的一实施结构图。
14.图2为栽种培植装置叠合状态图。
15.图3为栽种培植装置展开状态图。
16.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图。
17.图5为图2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通过实施例详细阐述本专利申请技术方案,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应受限于本实施说明。
19.如图1所示,本栽种培植墙,包括直立墙体1,该直立墙体1可以是固定地面的墙体,可以具有支撑平台的墙体,或者是具有移动滚轮的直立墙体,或者是带有移动基座的直立墙体。直立墙体1的至少一侧墙面11上下布置多道培植体2。
20.所述的培植体2,为容纳培植草本植株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容器构件。以草莓种植为例,所述的培植体2可以是长度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或者是单株草莓植株7的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单体容器构件,若干所述单体式培植体2,于直立墙体1的墙面上矩阵排布设置。
21.所述的培植体2,呈向上外倾斜状固定或悬挂于墙面11上,其倾斜角使下道培植体21的草莓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的生长空间处于上道培植体21的同高度侧,即如图所示的区域m,克服了已有技术墙体上需要在上下栽种盆之间预留出供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的生长空间,存在栽种密度偏低、使产量提高和降低成本消耗的产业化进程受阻的技术缺陷,本结构使墙体上栽种密度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产量、降低了产业种植能耗成本。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培植体2或为盆体或为塑料袋,其上沿或袋口挂装于直立墙体1的培植体挂件3上,培植体2的下沿因悬垂而抵靠在直立墙体2上,自然呈向上外倾斜状,使下道培植体21的草莓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的生长空间处于上道培植体21的同高度侧,即如图1、图2所示的区域m。
23.本专利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栽种培植墙的栽种培植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本装置的组成中包括两部上述的栽种培植墙和基座4。
24.所述的基座4,其基台5的底部设有滚轮6,基台5上固定有一立柱9,所述的两栽种
培植墙铰接在所述的立柱9上。为支撑和方便移动,两栽种培植墙的外端底脚处设有支撑滚轮26。铰接于立柱9的两栽种培植墙围绕立柱9叠合或展开转动,当阳光充足、植株需要光照期间,两栽种培植墙围绕立柱9呈180
º
展开,应向阳光,全面接受光照、促进生长。为使该状态具有足够的支撑稳定性,基台5上以立柱9所在的两栽种培植墙180
º
展开面为界面,其迎向培植体2的基台5一侧长度h1大于背向培植体2基台一侧长度上h2;尤其是夜晚需要移入温度适宜的室内时,两栽种培植墙围绕立柱9叠合,如图2、图5所示,布置培植体2的墙面11朝外。两状态及其之间的过渡状态,都具有占地面积小、垂直空间利用率高、能够使栽种植株全面光照、生长一致率高、移动方便,是适应于产业化栽种作业的必备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栽种培植墙,包括直立墙体(1),直立墙体的至少一侧墙面(11)上下布置多道培植体(2),所述的培植体(2)为容纳培植草本植株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容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体(2)上沿挂装于直立墙体(1)的培植体挂件(3)上,下沿自然悬垂、于墙面上呈外倾斜状,且下道培植体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生长空间处于上道培植体同高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种培植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植体(2),为单株草本植株根系和根系培植物的单体容器构件,若干所述培植体(2)矩阵排布所述墙面(11)上。3.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栽种培植墙的栽种培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两部所述的栽种培植墙和基座(4),所述的基座(4),其基台(5)底部设有滚轮(6),基台(5)上固定有一立柱(9),两栽种培植墙铰接在所述立柱(9)上,两栽种培植墙的外端底脚处设有支撑滚轮(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种培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台(5)上以立柱(9)所在的两栽种培植墙180
°
展开面为界面,其迎向培植体(2)的基台(5)一侧长度(h1)大于背向培植体(2)基台一侧长度上(h2)。

技术总结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栽种培植墙和栽种培植装置。其中的栽种培植墙,包括直立墙体,直立墙体的至少一侧墙面上下布置多道培植体,培植体于墙面呈外倾斜状,且下道培植体植株根系之上部分生长空间处于上道培植体同高度侧。所述的栽种培植装置,包括基座,其基台上固定有一立柱,两栽种培植墙铰接在所述立柱上。本技术方案在保证植株生长所需的情况下最大化缩减和利用墙体空间,墙体栽种密度明显增加,种植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植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植资源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丛良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丛良义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