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6952发布日期:2023-01-20 19:4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蛙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蛙养殖池。


背景技术:

2.石蛙人工养殖,一般是用砖、水泥砂浆砌一个长方形的石蛙养殖池,将石蛙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成两面关于石蛙养殖池的长轴对称的斜面,在两斜面之间形成水沟,在水沟中放入10~15厘米深的水,然后在斜面上铺设多块石棉板,石蛙会躲到石棉板下方,大量的石蛙容易堆积在一起,造成位于下部的石蛙压伤或缺氧死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石蛙养殖池。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石蛙养殖池,所述石蛙养殖池包括长方形的池底、两面沿池底的长边布置的长边池壁、两面沿池底的短边布置的短边池壁、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石蛙栖息桶,所述池底与长边池壁、短边池壁围合形成长方形的顶部敞口的石蛙养殖池;所述池底的顶端设有一条沿池底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水沟和两条沿池底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所述水沟位于两条种植槽之间,所述种植槽中堆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若干颗草本植物;所述石蛙栖息桶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池底上,所述石蛙栖息桶的高度为h,h≤10cm,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宽度为l,l≤20cm,所述石蛙栖息桶的进出口朝向水沟,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前室固定在水沟与种植槽交界处的池底上,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后室埋在种植土中。
6.其中,所述石蛙栖息桶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7.其中,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后室的侧壁上和桶底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镂空孔。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池底上安装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石蛙栖息桶,并且使石蛙栖息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cm,石蛙栖息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0cm,能够避免大量石蛙堆积在一起造成挤压受伤或缺氧死亡;还能模拟石蛙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洞穴环境。
附图说明
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石蛙养殖池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中石蛙栖息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中石蛙栖息桶纵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说明:池底1、长边池壁2、短边池壁3、石蛙栖息桶4、门洞5、插槽6、门板7、水沟8、种植槽9、种植土10、草本植物11、溢流水管12、鱼池地漏排水器13、进水管14、镂空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石蛙养殖池,石蛙养殖池100包括长方形的池底1、两面沿池底1的长边布置的长边池壁2、两面沿池底的短边布置的短边池壁3、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石蛙栖息桶4,池底1与长边池壁2、短边池壁3围合形成长方形的顶部敞口的石蛙养殖池,每面短边池壁3中部设有一个供养殖工人进出的门洞5,门洞5两侧的短边池壁3上分别设有一条竖直的插槽6,两条插槽6中插有一块矩形的门板7。
18.长边池壁2的顶端为光滑的水平面,以便于石蛙养殖投石器在其上移动进行投食。
19.池底1的顶端设有一条沿池底1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水沟8和两条沿池底1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种植槽9,水沟8位于两条种植槽9之间,种植槽9中堆放有种植土10,种植土10的顶面拍打成与水沟8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坡面,种植土10上种植有若干颗草本植物11,草本植物11为菖蒲或吊兰。
20.水沟8的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水沟8底面的池底1上安装有鱼池地漏排水器13,其中一面短边池壁3上安装有两根进水管14,另一面短边池壁3上安装有一根溢流水管12,溢流水管12底端与水沟8底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0cm,水沟8的深度为20cm。
21.石蛙栖息桶4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池底1上,石蛙栖息桶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石蛙栖息桶4的底部平整以便于石蛙栖息;石蛙栖息桶4的高度为h,h=9cm,石蛙栖息桶4的宽度为l,l=20cm,能够避免大量石蛙堆积在一起造成挤压受伤或缺氧死亡。
22.石蛙栖息桶4的进出口朝向水沟8,石蛙栖息桶4的前室固定在水沟8与种植槽9交界处的池底1上,石蛙栖息桶4的后室埋在种植土10中,模拟石蛙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洞穴环境,而且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
23.石蛙栖息桶4的进出口为与水沟8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斜口,以方便石蛙进出石蛙栖息桶;石蛙栖息桶4的后室的侧壁上和桶底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镂空孔15,镂空孔15以提高石蛙栖息桶4内与种植土10之间进行气体和水份交换。
2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长边池壁22上安装多个与种植槽9底部连通的排水管,防止种植槽9中出现积水。
25.溢流水管12底端与水沟8底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3cm,水沟8的深度为25cm。
26.石蛙栖息桶4的高度为h,h=8cm,石蛙栖息桶4的宽度为l,l=18cm,能够避免大量石蛙堆积在一起造成挤压受伤或缺氧死亡。
27.除了上述两个实施例之外,溢流水管12底端与水沟8底面之间的高度差在10~15cm之间,水沟8的深度在20~25cm之间;石蛙栖息桶4的高度为h,h≤10cm,石蛙栖息桶4的宽度为l,l≤20cm。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蛙养殖池包括长方形的池底、两面沿池底的长边布置的长边池壁、两面沿池底的短边布置的短边池壁、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石蛙栖息桶,所述池底与长边池壁、短边池壁围合形成长方形的顶部敞口的石蛙养殖池;所述池底的顶端设有一条沿池底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水沟和两条沿池底的长轴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所述水沟位于两条种植槽之间,所述种植槽中堆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种植有若干棵草本植物;所述石蛙栖息桶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池底上,所述石蛙栖息桶的高度为h,h≤10cm,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宽度为l,l≤20cm,所述石蛙栖息桶的进出口朝向水沟,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前室固定在水沟与种植槽交界处的池底上,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后室埋在种植土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的横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底面的池底上安装有鱼池地漏排水器,其中一面所述短边池壁上安装有两根进水管,另一面所述短边池壁上安装有一根溢流水管,所述溢流水管底端与水沟底面之间的高度差为10~15cm,所述水沟的深度为20~2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每面所述短边池壁中部设有一个供养殖工人进出的门洞,所述门洞两侧的短边池壁上分别设有一条竖直的插槽,两条所述插槽中插有一块矩形的门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的顶面拍打成与水沟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坡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蛙栖息桶的进出口为与水沟的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斜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蛙栖息桶的横截面为长方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蛙栖息桶的后室的侧壁上和桶底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镂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蛙养殖池,石蛙养殖池包括池底、两面长边池壁、两面短边池壁、若干个石蛙栖息桶,池底的顶端设有一条水沟和两条种植槽,种植槽中堆放有种植土,种植土上种植有若干棵草本植物;石蛙栖息桶呈水平状态安装在池底上,石蛙栖息桶的高度为H,H≤10cm,石蛙栖息桶的宽度为L,L≤20cm,石蛙栖息桶的进出口朝向水沟,石蛙栖息桶的前室固定在水沟与种植槽交界处的池底上,石蛙栖息桶的后室埋在种植土中。有益效果是:在池底上安装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石蛙栖息桶,并且使石蛙栖息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cm,石蛙栖息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0cm,能够避免大量石蛙堆积在一起造成挤压受伤或缺氧死亡;还能模拟石蛙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洞穴环境。的洞穴环境。的洞穴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睿 柴文俊 黄宗敏 严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7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