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

文档序号:33445304发布日期:2023-03-14 23:2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谷物收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


背景技术:

2.谷子别名粟,去皮后俗称小米,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泛。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它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还可酿酒,其茎叶是牲畜的优等饲料。
3.谷子长势交叉不齐,谷穗下垂时前后左右方向不定,沉甸甸的谷穗很容易造成植株倒伏或半倒伏。目前我国谷物生产配套农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较差,机收损失率大,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对谷物收割机械进行改进和完善。目前的谷子收割机多是由小麦、水稻收割机等改装而来,但是谷子的茎秆更硬,株高更高,谷穗较大,采用传统的拨禾轮式割台收割谷子,容易出现谷粒与拨禾轮碰撞脱落、谷子茎秆缠绕拨禾轮等问题,导致收割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谷子收割过程中谷粒脱落、茎秆缠绕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包括:
6.割台外壳,所述割台外壳位于收割机前部;
7.拨禾器,其个数为多个并依次并排设置于所述割台外壳上,相邻的拨禾器之间形成用于供植株通过的传输通道;
8.割刀,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的后部,用于将进入所述传输通道内植株上的谷穗割下;
9.绞龙,其设置于所述拨禾器的后部,用于将割刀割下的谷穗输送出去。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拨禾器包括
11.扶禾外壳,其前低后高呈倾斜状设置;
12.链条,所述扶禾外壳上并排设有两组循环转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上间隔固定有拨禾链齿,所述链条外侧的拨禾链齿伸入所述传输通道内,并将植株自前向后拨动。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扶禾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链条对应的主动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分别通过主动轮轴、从动轮轴安装于所述扶禾外壳上。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扶禾外壳下表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夹角为5-45
°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扶禾外壳的前端部为锥形结构。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谷子收获机割台通过在割台外壳上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拨禾器,使得收割机在前行时,植株能够有序地
进入相邻拨禾器之间形成的传输通道内,进而在传输通道后部设置的割刀的作用下将谷穗割下,割下的谷穗在绞龙的作用下输送出去即可。此外,植株在传输通道内是通过两组循环转动的链条,以及链条上固定的拨禾链齿实现传输的,在拨禾链齿带动植株在传输通道内自前向后运动时,倾斜设置的扶禾外壳能够将倒伏的植株慢慢扶起,而前端部为锥形结构的扶禾外壳也能够对处于收割范围内的植株进行分区,防止某一个传输通道内谷子植株过多导致堵塞不能被割刀收割的问题。整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谷子收获机割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谷物进行收割时能够将倒伏的植株扶起,顺利将谷穗割下输送出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20.图3为单个拨禾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拨禾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割台外壳;2-绞龙;3-拨禾器;4-割刀;5-传输通道;6-扶禾外壳;7-链条;8-拨禾链齿;9-主动轮;10-从动轮;11-主动轮轴;12-从动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的一种实施例,其首先包括设置在收割机前部的割台外壳1,在割台外壳1上设置有多个拨禾器3,这些拨禾器3依次并排设置,相邻的拨禾器3之间形成一条狭窄的传输通道5,拨禾器3的作用是将待收割的植株进行分区,使得每条传输通道5内的植株尽量保持一致,然后植株在传输通道5内进行自前向后的输送。
26.在传输通道5的后部设置有割刀4,割刀4的作用是将传输通道5内的植株上的谷穗割下,然后在拨禾器3的后部还设置有绞龙2,割刀4割下的谷穗可以直接落入绞龙2中,由绞龙2输送出去进行脱粒等其他操作。
27.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植株通常存在倒伏的现象,因此,拨禾器3首先包括一个前低后高呈倾斜状态的扶禾外壳6,这样所形成的传输通道5也是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随着植株逐渐进入到传输通道5内,植株会被慢慢扶起、扶正,进而确保后续的切割动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实际的实验数据的验证,扶禾外壳6的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即图3中
的∠α)在5-45
°
时为最佳状态,可以有效确保其工作效果。此外,为了植株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每个传输通道5内,该实施例将扶禾外壳6的前端部设置为了锥形结构,能够将植株进行有效的分区。
28.在扶禾外壳上并排设有两组循环转动的链条7,每个链条7上均间隔固定有若干的拨禾链齿8,而链条7外侧的拨禾链齿8则伸入到传输通道5内,这样,在旋转的链条7的作用下,拨禾链齿8会将植株不断地向后拨动,使其进入传输通道5内并顺利到达割刀4处,当然,链条7的旋转速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29.链条7的旋转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在扶禾外壳6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轮9、从动轮10,主动轮9通过主动轮轴11安装,从动轮10通过从动轮轴12安装,链条7则循环缠绕在对应的主动轮9、从动轮10上,通过主动轮9带动从动轮10旋转,实现链条7的循环不间断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拨禾链齿8的循环运动。
30.整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结构简单,能够将待收割的植株进行有效地分区并向后传输,不会发生植株堵塞的现象,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将倒伏的植株扶起、扶正,保证后续切割动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割台外壳(1),所述割台外壳(1)位于收割机前部;拨禾器(3),其个数为多个并依次并排设置于所述割台外壳(1)上,相邻的拨禾器(3)之间形成用于供植株通过的传输通道(5);割刀(4),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5)的后部,用于将进入所述传输通道(5)内植株上的谷穗割下;绞龙(2),其设置于所述拨禾器(3)的后部,用于将割刀(4)割下的谷穗输送出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禾器(3)包括扶禾外壳(6),其前低后高呈倾斜状设置;链条(7),所述扶禾外壳(6)上并排设有两组循环转动的链条(7),所述链条(7)上间隔固定有拨禾链齿(8),所述链条(7)外侧的拨禾链齿(8)伸入所述传输通道(5)内,并将植株自前向后拨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外壳(6)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链条(7)对应的主动轮(9)、从动轮(10),所述主动轮(9)、从动轮(10)分别通过主动轮轴(11)、从动轮轴(12)安装于所述扶禾外壳(6)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外壳(6)下表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锐角夹角为5-45
°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禾外壳(6)的前端部为锥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谷子收割过程中谷粒脱落、茎秆缠绕的问题。该谷子收获机割台包括割台外壳,所述割台外壳位于收割机前部;拨禾器,其个数为多个并依次并排设置于所述割台外壳上,相邻的拨禾器之间形成用于供植株通过的传输通道;割刀,其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的后部,用于将进入所述传输通道内植株上的谷穗割下;绞龙,其设置于所述拨禾器的后部,用于将割刀割下的谷穗输送出去。整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双链齿式谷子收获机割台结构简单,能够将待收割的植株进行有效地分区并向后传输,不会发生植株堵塞的现象,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将倒伏的植株扶起、扶正,保证后续切割动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述金 李凯 于泽虎 张庆辉 原向阳 崔清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