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

文档序号:34393099发布日期:2023-06-08 10:5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

本发明涉及水稻播种,具体涉及一种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


背景技术:

1、目前水稻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直播和移栽两种,其中育苗移栽可使秧苗分布均匀,通风透气,提高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优势,是目前我国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

2、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线是育苗移栽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育秧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目前工厂化育秧播种过程还存在着低播量条件下播种精度差对位精准度不高、对芽种存在损伤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的播种机构运行周期长,作业效率低,并且通常由人工进行逐个供盘和取盘,不仅劳动强度大,也大大制约着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效率。

3、公开号为cn217509394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水稻育秧播种生产线》中,通过沿着传送带依次设置的床土箱、播种箱和覆土箱来实现育秧的播种、喷淋以及覆土。但是,该方式存在的缺点是,播种精度低,且无法对育秧盘内播种的覆盖范围进行控制,导致无法实现更高精量、高效率的秧苗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工厂育秧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自动供盘并且叠盘的功能、满足精量播种需求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供盘机构、铺土机构、覆土机构、输送机构、播种机构和叠盘机构;

3、工作人员将多盘整齐摞放的育秧盘放置在供盘机构上,供盘机构将育秧盘逐个拆分并转移到输送机构上;

4、输送机构将育秧盘转移依次通过铺土机构、播种机构、覆土机构并到达叠盘机构;

5、铺土机构在育秧盘经过时在育秧盘的底部铺土;

6、播种机构在育秧盘经过时在育秧盘底部的铺土上进行播种;

7、覆土机构在育秧盘经过时在育秧盘内种子的表面上进行覆土;

8、叠盘机构将到达的育秧盘依次进行叠盘;

9、播种机构包括对称布置在播种机构两侧的两个半种盘和两个半吸盘,两个半吸盘可分开移动至两个半种盘的上方吸种,在吸种时两个半种盘振动,吸种后两个半吸盘分别向中间移动并在到达育秧盘上方时合并为整体进行播种。

10、进一步地,播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输送机构两侧的种盘下承载,种盘下承载上通过剪叉机构连接有可存放种子的半种盘;

11、半吸盘的底部设有若干根可容纳吸附种子的吸针,吸针连通有涡轮风机,半吸盘在半种盘和输送机构之间水平移动,吸针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根据育秧盘的类型以及播种要求确定;

12、该生产线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当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育秧盘时播种机构开始动作。

13、进一步地,播种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机构上方的吸盘上承载,吸盘上承载的底部设有两个吸盘移动导轨,两个吸盘移动导轨分别安装一个半吸盘,吸盘上承载的顶部设有两个分别驱动半吸盘在吸盘移动导轨上移动的气缸,气缸的缸体与吸盘上承载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头与半吸盘固定连接,半吸盘通过软气管和四通装置与涡轮风机相连接。

14、进一步地,供盘机构包括通过链条传动的水平设置的供盘传动同步带,供盘传动同步带与输送机构相接,供盘传动同步带上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多个可在水平面内竖直轴线旋转的偏心圆柱凸轮;

15、偏心圆柱凸轮传动连接有凸轮驱动电机,并在凸轮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发生旋转;

16、偏心圆柱凸轮经侧挡板槽孔由最低部分经过推程部分转到最高部分,此过程中偏心圆柱凸轮开始与倒数第二个育秧盘边缘内槽上表面接触并逐渐将第二个育秧盘及以上育秧盘逐渐顶起,直至将最底层的育秧盘与第二层及以上的育秧盘彻底分离,同时对第二层及以上的育秧盘进行承载;

17、当最底层的育秧盘移动后留下空余位置,偏心圆柱凸轮继续旋转回初始位置时,此时被偏心圆柱凸轮顶起育秧盘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传送带上;

18、供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供盘传动同步带前端的内挡板,内挡板与传送带之间留有可供一块育秧盘穿过的高度间隙;

19、供盘传动同步带的输送速度大于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

20、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通过链条传动的水平设置的主传送同步带,主传送同步带的两侧设有多个角度可调节的挡块。

21、进一步地,叠盘机构包括与输送机构的出口端相接的支撑板,支撑板有多个,且对称式分布设置在输送机构的两侧,支撑板可向上翻转,并在内置扭簧的作用力向下复位,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阻挡支撑板向下翻转的档扣,支撑板的外侧边承受叠盘机构的已播种育秧盘的底部,支撑板的内侧边可以自身为轴旋转;

22、叠盘机构还包括高度低于输送机构的出口端的叠盘传送同步带,叠盘传送同步带的宽度小于育秧盘的宽度;

23、该生产线还包括安装在传送带输送机构与叠盘机构之间第二光电传感器,当育秧盘完全经过第二光电传感器时,叠盘机构开始动作。

24、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叠盘链条,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支撑板与之对应的叠盘链条保持垂直状态,叠盘链条通过与叠盘电机传动连接的叠盘链轮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25、进一步地,叠盘链条和叠盘链轮对应设置有多个,相互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

26、进一步地,叠盘电机与一侧的叠盘链轮传动连接,另一侧的叠盘链轮通过叠盘锥齿轮与叠盘电机驱动的一侧的叠盘链轮传动连接。

27、进一步地,当上一个育秧盘完全到达叠盘机构的与输送机构相接的支撑板后,上一个支撑板迅速下落,因为支撑板单方向旋转可回弹的特性,保证下一个育秧盘可完全到达支撑板。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所具备的显著优点有:本生产线可实现精准对位精量播种的连续不间断运动,并通过光电传感器来检测育秧盘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动作,由此提高了育秧盘放置的精度以及播种的精准对位效果,降低了对育秧盘放置的要求,自动供盘和叠盘功能可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工作强度,双种盘双吸盘播种机构在工作时,半吸盘只对称地靠近或分开,半种盘只做振动,缩短了播种动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线包括供盘机构、铺土机构、覆土机构、输送机构、播种机构和叠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两侧的种盘下承载,所述种盘下承载上通过剪叉机构连接有可存放种子的半种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吸盘上承载,所述吸盘上承载的底部设有两个吸盘移动导轨,两个所述吸盘移动导轨分别安装一个所述半吸盘,所述吸盘上承载的顶部设有两个分别驱动所述半吸盘在所述吸盘移动导轨上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吸盘上承载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头与所述半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半吸盘通过软气管和四通装置与所述涡轮风机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盘机构包括通过链条传动的水平设置的供盘传动同步带,所述供盘传动同步带与所述输送机构相接,所述供盘传动同步带上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多个可在水平面内竖直轴线旋转的偏心圆柱凸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通过链条传动的水平设置的主传送同步带,所述主传送同步带的两侧设有多个角度可调节的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盘机构包括与所述输送机构的出口端相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有多个,且对称式分布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撑板可向上翻转,并在内置扭簧的作用力向下复位,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阻挡所述支撑板向下翻转的档扣,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边承受所述叠盘机构的已播种育秧盘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边可以自身为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叠盘链条,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述支撑板与之对应的叠盘链条保持垂直状态,所述叠盘链条通过与叠盘电机传动连接的叠盘链轮驱动进行转动并带动所述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盘链条和所述叠盘链轮对应设置有多个,相互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盘电机与一侧的所述叠盘链轮传动连接,另一侧的所述叠盘链轮通过叠盘锥齿轮与所述叠盘电机驱动的一侧的所述叠盘链轮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当上一个所述育秧盘完全到达所述叠盘机构的与所述输送机构相接的所述支撑板后,上一个所述支撑板迅速下落,因为所述支撑板单方向旋转可回弹的特性,保证下一个所述育秧盘可完全到达所述支撑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稻播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对位水稻精量播种育秧生产线,其中,播种机构包括对称布置在播种机构两侧的两个半种盘和下方装有吸针的两个半吸盘,半吸盘可分开移动至两个半种盘上方吸种,吸种后往中间移动合并组成一个整体至育秧盘上方进行精准对位精量播种;供盘机构由每侧的偏心圆柱凸轮动作使最底层的育秧盘与其它成垛的育秧盘分离,实现自动供盘的功能;叠盘机构通过支撑板单方向转动并可回弹的特性,将播种完的育秧盘叠盘成垛,实现自动叠盘的功能;本生产线可实现精准对位精量播种,并通过光电传感器来检测育秧盘的位置并进行相应播种动作;由此提高播种的精准对位效果,降低了对育秧盘放置的要求,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刘彩玲,曹铭健,王昊,宋建农,王继承,贾旋,李方林,周智智,朱承天,王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