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4725687发布日期:2023-07-07 20:1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中涉及农业生产,特别涉及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一些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光能利用率比较低,例如苏北地区,平均仅有0.40%,高产田块或高产地区最高可达2%,如将水稻光能利用率平均提高到1%,单产有望增加1倍。苏北水稻传统栽培方法的株行距为30cm×12cm或25cm×14cm,栽培方向以南北向为主。这种栽培模式,导致水稻冠层通透性差,冠层温度高,加重水稻发生高温热害风险,由于水稻行距限制下部叶片受其他叶片遮光,严重影响冠层光合作用,降低光合利用率。

2、苏北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在4245-5017mj/m2。影响水稻光能利用率的主要冠层气象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co2浓度。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时有发生,苏北地区是中高风险区,水稻生长季拔节-乳熟阶段(7月-8月)高温热害时有发生,使水稻光合受阻,造成光能利用率降低。

3、水稻光能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冠层缺少有效的通风廊道,导致冠层高温热害加重,导致水稻光合能力下降,因此提出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选取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处理、育秧;

4、s2、构建通风廊道宽窄行:确定通风廊道方向,并根据通风廊道方向将通风廊道宽窄行设计为高通风透光宽行和窄行交替组合;

5、s3、灌溉:主要包括浅灌溉,且浅灌溉的灌水深度为3-5cm;

6、s4、田间病虫害防治管理;

7、s5、收获:待水稻籽粒90%以上变黄成熟,进行全面收割。

8、优选地,s1中,选取当地主栽,耐密植,晚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处理、育秧。

9、优选地,s2中,根据田块位置的经纬度和7~8月水稻易受高温热害季节盛行东南风风向,确定通风廊道方向为东南—西北向,利用罗盘仪定向,角度为磁南偏东16-19度。

10、优选地,s2中,所述宽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窄行的行距为20cm。

11、优选地,s2中,在6月25-30日采用拐子苗方法插秧,水稻株距为12-13cm,穴苗数3-4棵。

12、优选地,s3中,在7-8月遇到高温热害天气,提前增加灌水深度至8-10cm,昼灌夜排。

13、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本发明中,首先,选用已审定当地耐密植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其次,利用苏北光热等充沛自然资源优势和盛行风向,依据地理学、气象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根据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方向和高度的物体接受阳光照射的强度、时间长短、水稻光合特性、水稻高度及其投影长度等参数,科学设计水稻冠层通风廊道绿色高光合新型栽培技术模式;将水稻高光效和抗高温热害的冠层通风廊道构建融为一体的栽培方法;最后,由于采用高光效冠层廊道构建模式,使高光效与抗高温热害相统一,减少以高热热害强度,增加冠层通透性,起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选取当地主栽,耐密植,晚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对种子进行处理、育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根据田块位置的经纬度和7~8月水稻易受高温热害季节盛行东南风风向,确定通风廊道方向为东南—西北向,利用罗盘仪定向,角度为磁南偏东16-19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宽行的行距为40cm,所述窄行的行距为2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6月25-30日采用拐子苗方法插秧,水稻株距为12-13cm,穴苗数3-4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在7-8月遇到高温热害天气,提前增加灌水深度至8-10cm,昼灌夜排。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高温热害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栽培方法,涉及到农业生产技术领域,首先,选用当地耐密植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其次,利用光热等充沛自然资源优势和盛行风向,依据地理学、气象学、作物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根据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不同方向和高度的物体接受阳光照射的强度、时间长短、水稻光合特性、水稻高度及其投影长度等参数,科学设计水稻冠层通风廊道绿色高光合新型栽培技术模式;将水稻高光效和抗高温热害的冠层通风廊道构建融为一体的栽培方法;最后,由于采用高光效冠层廊道构建模式,使高光效与抗高温热害相统一,减少以高热热害强度,增加冠层通透性,起到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苗淑杰,乔云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