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果参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方法

文档序号:33792211发布日期:2023-04-19 09:1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利用红果参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别涉及红果参的组织培养领域。


背景技术:

1、红果参(campanumoea lancifolia )又名长叶轮种草、蜘蛛果,为桔梗科金钱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以及茎叶可入药,具补虚益气、祛痰止痛的功效,同时其果实为浆果,味鲜美甘甜,富含维生素、花青素、果胶、黄酮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

2、随着红果参产业的发展,通过其果实口感、果实大小、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了不同品种(品系)的筛选或育种研究,并获得了更多的新品种(品系)。而目前红果参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但种子繁殖存在杂交,可能导致筛选出的母本优良性状不能很好保持。

3、近年来有些关于红果参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报道,中国专利《一种红果参离体外繁方法》(cn201811004746)主要是通过利用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再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途径进行红果参组培苗的繁育,就一般而言,愈伤组织为植物的非器官组织,一方面易受外界因子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另一方面其不是具体的植物或器官,需要通过分化培养而获得丛生芽,再通过生根最终获得生根苗,生产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直接利用茎段诱导丛生芽,再通过生根获得完整植株的组培快繁方法。

2、利用红果参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获取外植体;

4、步骤2,外植体去叶,剪成具芽小段;

5、步骤3,清洁外植体;

6、步骤4,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7、步骤5,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

8、步骤6,诱导出的丛生芽进行增殖培养;

9、步骤7,增殖的丛生芽进行生根培养;

10、所述步骤4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先用75%酒精消毒20-30s,然后用无菌水涮洗3-4次,再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20-25min,然后用无菌水涮洗3-4次,最后用0.05%升汞溶液消毒5-6min,然后无菌水涮洗6-8次;

11、所述步骤5采用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改良ms+iba 0.05-0.08mg/l+iaa 0.01-0.02mg/l+cppu 0.2-0.3mg/l组成;

12、所述步骤6采用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由改良ms+iba 0.03-0.05mg/l+cppu 0.3-0.5mg/l+ch 30-40mg/l组成;

13、所述步骤7采用的生根培养基由1/2改良wpm +iba 0.2-0.5mg/l+iaa 0.5-1.0mg/l+ac 0.5g/l组成;

14、所述改良ms指ms成分不变,ph调整为5.2的ms;

15、所述1/2改良wpm指 wpm成分不变,ph调整为5.2的wpm。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种苗质量更佳,具体体现在:

17、1、本发明在外植体消毒时,升汞由0.1%浓度降低了一半,同时搭配75%酒精以及漂白粉溶液,一方面可使消毒污染率控制在20%以内,另一方面消毒剂几乎不损伤外植体。

18、2、本发明在初代诱导时采用iba、iaa和cppu的适宜浓度组合,可直接诱导出丛生芽,未采用组培过程中常规的愈伤诱导、愈伤分化成芽途径,减少了愈伤分化成芽的环节,一定程度的缩短了生产周期、简便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愈伤受外界因子影响带来的变异风险。

19、3、本发明在增殖过程中采用iba和cppu的组合,同时创造性的添加了ch,一方面可使增殖系数稳定到6.0以上,另一方面ch的添加可防止玻璃化的发生,苗更加健壮。

20、4、一般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时,均需25-40天的培养时间,更有甚者需更长时间或者进行二次生根培养。本发明在增殖过程中添加了ch,可使苗更加健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部根原基的形成,再结合1/2改良wpm与iaa和iba的适宜浓度组合的生根培养基,可在12-15天即可形成合格的生根苗。



技术特征:

1.利用红果参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利用红果参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组培快繁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外植体获取、清洁、消毒、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步骤。其中,消毒是用75%酒精消毒20‑30s,然后用无菌水涮洗3‑4次,再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20‑25min,然后用无菌水涮洗3‑4次,最后用0.05%升汞溶液消毒5‑6min,然后无菌水涮洗6‑8次;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由改良MS+IBA 0.05‑0.08mg/L+IAA 0.01‑0.02mg/L+CPPU 0.2‑0.3mg/L组成;增殖培养基由改良MS+IBA 0.03‑0.05mg/L+CPPU 0.3‑0.5mg/L+CH 30‑40mg/L组成;生根培养基由1/2改良WPM+IBA 0.2‑0.5mg/L+IAA 0.5‑1.0mg/L+AC 0.5g/L组成。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种苗质量更佳,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愈伤受外界因子影响带来的变异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泽,张金渝,赵露琴,杨美权,曾祥飞,起明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