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

文档序号:35226357发布日期:2023-08-24 22:3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板栗栽培,尤其涉及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板栗(c.mollisima blume)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其栽培管理较为粗放。板栗结果母枝可在下一年分化出结果枝,一般分为三部分:基部1~3节为瘪芽,正常情况下这些瘪芽基本不萌发,或者仅萌发为细弱的发育枝;在瘪芽上方有3~8节着生雄花序,其中顶端的2~3个雄花序叶腋间有时会形成雌花簇,待雄花序及栗蓬脱落,此处形成盲节;雄花序的上方是果前梢,其上着生混合花芽。混合花芽又进一步分成了完全混合花芽(果前梢顶端)及不完全混合花芽(果前梢基部),完全混合花芽发育成既有雌花又有雄花的结果枝,而不完全花芽只发育成带有雄花的雄花枝。

2、板栗的枝芽特性决定了在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只有结果母枝顶端混合花芽才会萌发,造成结果部位不断外移,树冠迅速扩大,导致栽培管理不便,劳动效率和光合效率降低,栗园郁闭,坚果品质及产量降低。因此,通过修剪控制树冠十分重要。传统上多在冬季使用钩镰或斧头将细弱枝、过密枝及高大枝疏除,降低树高,集中营养,防止树冠扩大。粗壮的结果母枝俗称为棒槌码,是翌年萌发结果枝的基础。结果母枝的质量与结果枝的数量、雌花数量、栗蓬数量有着密切关系,对其修剪尤为重要。在生长季直接去除结果枝的果前梢,可使得结果枝中上段在第二年枯死,促使其基部瘪芽萌发成预备枝,实现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效果。

3、现有技术当中已经记载了一些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例如:

4、板栗树三枝轮替更新,首先建立分层型或者开心型的板栗标准树形,然后构建以结果母枝、预备枝、营养枝三枝轮替的更新枝组,以后每年休眠期依据每平方米空间内的枝组数和留枝量对三枝轮替精细修剪。

5、该技术方案的缺点为:需要建立标准树形和良好的枝组结构,需要三年时间完成一个更新周期,每年休眠期都需要精细修剪,要求较高,劳动效率较低,成本较大。

6、再如:板栗轮替更新整形修剪,主要针对2年生枝条或者对基部粗度达到0.7cm的1年生枝条在休眠期进行重度短截,短截后留橛长度严格控制在2~3cm,进而促进橛上隐芽抽生高质量健壮预备枝,与此同时放长另一部分结果母枝,促其再度抽生结果枝,互相轮替更新。

7、该技术方案的缺点为:主要针对2年生枝条或者基部粗度达到0.7cm的1年生枝条进行休眠期重度短截,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8、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实现提早节约营养,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技术难度较高、耗时费力、最佳生长季修剪时期不明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生长季修剪的方式,在结果枝产生雌花簇40-60天内去除果前梢的绝大部分,使原本用于果前梢生长的营养提早节约下来,促进结果枝基部瘪芽翌年萌发。一方面使得基部萌发的枝条成为高质量的结果枝,以减缓树冠扩展,延长栗园郁闭时间,另一方面变板栗休眠期修剪为生长季修剪,提早节约了营养,降低了技术难度,有利于生产上的大范围推广。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在板栗的结果枝产生雌花簇40-60天内去除果前梢。

4、具体的,去除时间是在生长季,具体来说是产生雌花簇以后的40-60天内,将果前梢绝大部分去掉。

5、去除的部位是去除结果枝顶端雌花簇上方的绝大部分果前梢,仅保留1.5-3cm无芽的小短橛,所有的混合花芽均去掉;防止果前梢上混合花芽翌年萌发结果枝,造成结果部位外移。

6、还要选择合适的结果枝,为保证处理的结果枝将来能够作为结果母枝使用,同时考虑到丰产、稳产和修剪效率;应当选择有生长空间位置的结果枝进行果前梢去除工作,避免同一年内去除全树所有结果枝的果前梢,防止翌年形成的结果枝过于密集。

7、优选的,所述保留的无芽小短橛为2.0-2.5c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9、1、通过在生长季去除结果枝果前梢,达到提早节约营养促进结果枝基部瘪芽翌年萌发的方法,本发明方法能够使得板栗基部萌发的枝条成为高质量的结果枝,减缓树冠扩展,延长栗园郁闭时间,促进高产及稳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技术难度。

10、2、本发明通过小范围的实验表明,通过本发明方法在生长季去掉果前梢后,结果母枝基部平均有2个瘪芽在翌年萌发成结果枝,最直接的效果是实现结果部位的不外移,提早节约营养。



技术特征:

1.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板栗的结果枝产生雌花簇40-60天内去除果前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果前梢的绝大部分,仅保留雌花簇上端1.5-3cm无芽的小短橛。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板栗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缓板栗结果部位外移的方法。具体是在板栗的结果枝产生雌花簇40‑60天内,去除果前梢的绝大部分,仅保留1.5‑3cm无芽的小短橛。本发明采用生长季修剪的方式,去除果前梢的绝大部分,使原本用于果前梢生长的营养节约下来,促进结果枝基部瘪芽翌年萌发。一方面使得基部萌发的枝条成为高质量的结果枝,以减缓树冠扩展,延长栗园郁闭时间,另一方面变板栗休眠期修剪为生长季修剪,提早节约了营养,降低了技术难度,有利于生产上的大范围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升,吕梦炀,齐永顺,张京政,曹飞,张海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