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34996960发布日期:2023-08-03 23:3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

本发明属于‘紫叶’狼尾草无性繁殖,尤其涉及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1、‘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rubrum’)属暖季型观赏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属绒毛狼尾草(p.setacum)的栽培变种。其通体呈现紫红色,叶片狭长,株型飘逸柔美,穗状圆锥花序密生,观花期可从6月持续到10月下旬,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除此之外,其抗逆性强,管理粗放,维护成本低,尤其适合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的节约型园林建设。‘紫叶’狼尾草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园林绿化材料,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较好的生态价值,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紫叶’狼尾草是一个三倍体(2n=3x=27),高度不育的特征使得它无法通过种子繁殖,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生产。其中分株繁殖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但其繁殖速度慢,效率低,很难满足市场规模化生产需求;组织培养虽然可以实现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后代,但存在费用昂贵、植株生长缓慢等问题。扦插繁殖是一种成本低、易操作、繁殖周期短,还可以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及整齐性的繁殖方式。因此,开展‘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对‘紫叶’狼尾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通过选择繁殖材料及外源激素调节,提升扦插繁殖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以‘紫叶’狼尾草的下部茎段为繁殖材料,茎段基部蘸取0.1%~0.5%iba溶液后扦插;所述下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1、2、3个单芽苞茎段,所述中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4、5、6个单芽苞茎段。

4、优选的是,所述繁殖材料在‘紫叶’狼尾草花后期选取。

5、优选的是,所述茎段的芽苞上部剪为平口,切口距芽4~5cm。

6、优选的是,所述茎段的芽苞下部剪为30°~60°斜口。

7、优选的是,所述蘸取iba溶液持续1~3s。

8、优选的是,所述扦插时垂直插入,覆土深度为芽苞以上0.8~1.2cm。

9、优选的是,扦插基质为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1~2:1~2:1~2混合。

10、优选的是,所述扦插后,温度白天22~28℃,夜晚15~20℃,光周期14h/10h,相对空气湿度70%~80%管理。

11、优选的是,还包括扦插后浇透水,每2~4d补水1次。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以‘紫叶’狼尾草中、下部芽苞茎段扦插,幼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好,其中下部芽苞茎段扦插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

14、本发明选择低浓度iba可促进‘紫叶’狼尾草芽苞茎段扦插幼苗的生长,而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以0.3%浓度iba处理‘紫叶’狼尾草芽苞茎段扦插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繁殖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紫叶’狼尾草的中、下部茎段为繁殖材料,茎段基部蘸取0.1%~0.5%iba溶液后扦插;所述下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1、2、3个单芽苞茎段,所述中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4、5、6个单芽苞茎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材料在‘紫叶’狼尾草花后期选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段的芽苞上部剪为平口,切口距芽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茎段的芽苞下部剪为30°~60°斜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蘸取iba溶液持续1~3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时垂直插入,覆土深度为芽苞以上0.8~1.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扦插基质为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1~2:1~2:1~2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后,温度白天22~28℃,夜晚15~20℃,光周期14h/10h,相对空气湿度70%~80%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扦插后浇透水,每2~4d补水1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叶’狼尾草扦插育苗方法,属于‘紫叶’狼尾草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扦插育苗方法包括以‘紫叶’狼尾草的中、下部茎段为繁殖材料,茎段基部蘸取0.1%~0.5%IBA溶液后扦插;所述下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1、2、3个单芽苞茎段,所述中部茎段指从基部向顶端方向取带第4、5、6个单芽苞茎段。本发明选择繁殖材料及适合浓度的外源激素调节,促进了扦插成活及幼苗生长,提升了扦插繁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岳跃森,范希峰,武菊英,许悦,滕文军,张辉,滕珂,温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