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3384发布日期:2023-08-25 08:2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尤其涉及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香茅草(cymbopogoncitratus)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其茎叶中含柠檬醛,具有柠檬香味,可提取香茅油。香茅油有消毒、杀菌、平喘、止咳,治疗神经痛、肌肉痛等医疗功效,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和医药工业。此外,香茅草近年来被开发为茶饮和调味料,能提高消化机能,健胃消脂,同时,香茅草具有观赏价值,可用来绿化、香化家居,而且其栽培容易,管理粗放,保水性能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水土保持优良草种,值得大力宣传推广;

2、香茅草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但这种方式繁殖效率很低,无法满足生产与市场的需要,而且,长期的无性繁殖容易积累和传播病毒。利用组织培养及其配套育苗技术,通过外植体消毒、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技术环节,以香茅草良种或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可以稳定并提高香茅草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香茅草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为此,提出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包括育苗地选择及处理、种子选择及处理、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及炼苗移栽工序;修剪健壮的香茅草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将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最后进行炼苗移栽获得香茅草成活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4、s1:育苗地选择及处理:选择温度在15至20℃之间、多湿、土地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地作为育苗地,床土配制:每亩施入有机基肥,然后深翻,并晒干后打碎耙平,整理出田垄,播种前将沙土地进行深翻,每亩施入氮、磷、钾并重的混合肥,然后耙平作畦,再将每畦地壤浇透水;

5、s2:种子选择及处理:播种前将种核轻轻敲开,取出种仁,用凉水在15℃下浸泡2天,捞出沥干,时间为根据地区不同选择在10月上旬或者下旬,在田垄上挖宽2~3cm、深1~2cm的播种沟,并在沟内撒一层由有机基肥和细土组成的混合物,种仁均匀地撒在床土上,覆盖一层泥土在种仁上面,所覆盖的泥土的厚度是种仁直径的2-3倍,利用喷雾器对床土喷水保湿,每天一次,保持土壤墒情;种仁的发芽温度适宜在15-30℃,如果达不到,可以在床土表面覆盖一层保鲜膜;幼苗出土后要及时中耕、松土、除草,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要进行一次间苗;

6、s3:外植体选择及处理:于晴天选择健壮的香茅草,剪去下部残留根系及上部叶片,保留茎及部分叶鞘,剥掉外面1~3层叶鞘后作为外植体材料;用清水冲洗掉外植体表面泥土后放入去磷洗涤剂溶液中浸泡2min,同时用软毛刷刷洗外植体,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放入体积浓度7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s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将其放入体积浓度0.1%hgcl2溶液中浸泡8min~12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5次;

7、s4:初代诱导:用手术刀将步骤s3得到的外植体剥掉12层叶鞘后垂直插入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立稳;

8、s5:继代培养:待接入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的茎段生长至5cm以上时,剪切掉上部叶片,保持初始芽芽体高度为2.5~3.5cm,将修剪后的初始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培养,增殖形成丛芽,增殖系数3.0~5.0;

9、s6:生根培养:将步骤s4得到的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保持单芽芽体高度1.5~2.5cm,将修剪后的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7~10天后,即可长根;

10、s7:炼苗移栽:待步骤s6生根培养后的单芽根系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移到室外育苗网室进行炼苗,37d后打开培养瓶盖,将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倒出,轻轻挤压生根培养基,取出已经锻炼的生根苗,放入清水中震荡洗除残留药液。

11、优选地,所述s1中混合肥中氮、磷、钾的重量比为0.8:1:0.5-0.8。

12、优选地,所述的苗木管理方法为:每日喷淋1次~2次水;移栽后一周内,透光度保持在30%,一周后逐渐增加光照,移栽一个月透光度增至60~80%;待组培苗恢复生长后,用质量浓度0.2%复合肥水溶液或者质量浓度0.1%尿素和质量浓度0.2%磷肥的混合水溶液喷施叶面,施肥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叶面,每月施肥1次,且施肥宜在傍晚进行,不应在午间高温时施肥;其中所述的复合肥的n:p:k=15:15:15。

13、优选地,所述的育苗基质为椰糠;所述的育苗容器规格为直径5cm,高10cm的无纺布杯;移栽前,用体积浓度0.5%高锰酸钾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育苗基质淋透消毒,1d后再用清水淋洒洗去药液。

14、优选地,所述的初代诱导中所述的继代培养、所述的生根培养的培育控制条件均为:温度为25±3℃,光照强度2000lx~8000lx,光照时间12h/d~16h/d。

15、优选地,所述s5:继代培养:在超净台上,将增殖芽分株为单芽或小丛,对单芽或小丛继续进行继代培养。

16、优选地,所述s7炼苗移栽:用木棍或其它工具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心钻孔,将生根苗放入孔中,捏紧育苗容器,淋透水,之后进行苗木管理。

17、优选地,所述的外植体材料保留茎的长度为2.5cm-3cm。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对香茅草进行外植体消毒,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各项因素及培养方式的筛选,并采用适宜的炼苗、育苗措施,建立了香茅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使种苗性状稳定,为香茅草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推动香茅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本发明出苗率高,利用氮磷钾复合肥做基肥,并调节氮磷钾复合肥中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均衡了秧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促进了秧苗生长,使秧苗长势良好,为香茅草增产打下基础。



技术特征:

1.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地选择及处理、种子选择及处理、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及炼苗移栽工序;修剪健壮的香茅草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将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最后进行炼苗移栽获得香茅草成活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混合肥中氮、磷、钾的重量比为0.8:1:0.5-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苗木管理方法为:每日喷淋1次~2次水;移栽后一周内,透光度保持在30%,一周后逐渐增加光照,移栽一个月透光度增至60~80%;待组培苗恢复生长后,用质量浓度0.2%复合肥水溶液或者质量浓度0.1%尿素和质量浓度0.2%磷肥的混合水溶液喷施叶面,施肥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叶面,每月施肥1次,且施肥宜在傍晚进行,不应在午间高温时施肥;其中所述的复合肥的n:p:k=15:1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基质为椰糠;所述的育苗容器规格为直径5cm,高10cm的无纺布杯;移栽前,用体积浓度0.5%高锰酸钾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对育苗基质淋透消毒,1d后再用清水淋洒洗去药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代诱导中所述的继代培养、所述的生根培养的培育控制条件均为:温度为25±3℃,光照强度2000lx~8000lx,光照时间12h/d~16h/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继代培养:在超净台上,将增殖芽分株为单芽或小丛,对单芽或小丛继续进行继代培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炼苗移栽:用木棍或其它工具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心钻孔,将生根苗放入孔中,捏紧育苗容器,淋透水,之后进行苗木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茅草组培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植体材料保留茎的长度为2.5cm-3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育苗地选择及处理、种子选择及处理、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及炼苗移栽工序;修剪健壮的香茅草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将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本发明通过对香茅草进行外植体消毒,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各项因素及培养方式的筛选,并采用适宜的炼苗、育苗措施,建立了香茅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使种苗性状稳定,为香茅草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推动香茅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阳,黄晓丹,朱幼箕,黄少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