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8043发布日期:2023-08-25 19:5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被恢复,尤其涉及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1、梁峁沟壑地形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间地的一种地形形态。黄土梁是由黄土组成的一种长条形高地,我国西北黄土地区条状延伸的岭冈。有的由黄土塬经侵蚀分割而成;有的在黄土堆积前即为条状延伸的岭冈,黄土堆积后,仍具有岭冈起伏形态。顶面比较平缓,两侧为沟谷和冲沟所切割。黄土峁是一种由黄土构成的圆顶山丘,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黄土丘陵,呈穹状和馒头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可达15°~25°。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多连续分布。它是黄土覆盖在穹状古地地形上,经流水侵蚀而成;有的是由塬或梁经长期侵蚀切割而成;被沟谷分割而成;按其相对高度分为低黄土峁(高度一般小于100米),高黄土峁(高度大于100米)。

2、梁峁的成因相似,梁和峁混杂在一起称为“梁峁”地形。黄土墚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墚顶宽阔几十米到几百米,呈鱼脊状往两侧沟谷微倾,坡度一般在20°~30°之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极少数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高地上形成的。坡度变化较大,是一种外形很象馒头的峁,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周围全呈凸形斜坡。

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而黄土梁、峁、塬及其间的沟壑是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在陕西省境内主要分布于陕西北部的榆林的定边、靖边、榆阳、横山、神木、府谷等地,是陕北地区典型生态脆弱区类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共包含17个亚区,其中,位于较北区域,且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输变电工程沿线区包含东部片沙黄土梁峁亚区以及梁峁丘陵沟壑亚区。该类型区域主要特点地形破碎,千沟万壑,以梁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7km/km2,沟道深度100~300m,多呈“u”型或“v”字型。

4、梁峁沟壑区,区域地貌组合以黄土峁为主,跨越神木、府谷及以北等地,峁小梁短,沟壑纵横,地表极为破碎。

5、基于上述地形特点,如何降低生态敏感脆弱区少雨高蒸高盐等不同特征对工程扰动区域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生境特点提出相应的土壤水肥条件快速提升及长期稳定蓄水保墒等措施进行技术整合,提高恢复植被的成活率和覆盖率,是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以期解决或改善上述部分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2、迹地是指施工过程中将地表植被砍伐过后还未重新种植植被的土地,在本发明中电网工程迹地是指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需要而被破坏原有植被体系的地表,本发明特别针对的是具有梁峁沟壑区地形特征的地区的电网工程建设后的植被恢复方法。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方法包括:

5、在拟恢复的梁峁沟壑区采用混播配合单播的方式播撒植物种子,所述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禾草类、多年生豆科类、二年生豆科类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单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为紫羊茅。

6、进一步的,所述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还包括:一年生先锋草类,混播方式播种的草种的单位面积期望株数不低于120株/m2。

7、进一步的,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8、(1)将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与3-5倍种子包衣剂进行混合成粒;

9、(2)将(1)中处理后的种子与2-5倍的种植土混匀;

10、(3)将(2)中,种植土拌混的植物种子,混播入目标区域中;

11、(4)浇水养护,浇水量为2-2.5l/m2;

12、(5)将粉碎秸秆碎片、种植土、粘接剂、水拌混后形成有机保墒专用基质,每平米使用量1.9-2.5kg,覆盖厚度1.6-2cm。

13、(6)混播3个月后,将单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重复播撒在目标区域。

14、所述包衣剂由赤霉酸乳油稀释液、凹凸棒土、保水剂、复合肥、牛粪末及粘土混合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赤霉酸乳油稀释液7份、凹凸棒土7份、保水剂20份、复合肥12份、牛粪末50份、粘土460份。

15、进一步的,所述混播方式的播种时间为6月-7月。

16、进一步的,所述多年生禾草类包括:老芒麦、沙蒿、冰草、无芒雀麦中的一种或多种。

17、进一步的,所述多年生豆科类包括:紫花苜蓿、柠条中的一种或多种。

18、进一步的,所述二年生豆科类包括:草木樨。

19、进一步的,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类包括:小油菜、独行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20、进一步的,所述方法用于黄土高原丘陵梁峁沟壑地形植被恢复。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2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特别适用于土壤地质结构脆弱地面工程施工后的生态治理,本方案采用了适宜的相关技术,在恢复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区域恢复植被按抗逆性,如抗寒、抗旱、耐盐碱、耐贫瘠等,生长周期、季节性、深根性、浅根性等进行分类。根据区域生境条件及植被生长需求,按需选择不同类型植物种进行组合。以构建适宜当地环境的植被群落为目标来引导植被演替,播种当年可快速提高恢复植被的单位面积成活株数,单位面积存活株数可达到120株/m2以上。可快速达到规定的植被覆盖率,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满足水土保持验收要求,同时还能在第二年、第三年保持较为持久的植被恢复效果,减轻常规的维护工作的难度、降低维护成本,防止水土的进一步恶化流失。



技术特征:

1.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拟恢复的梁峁沟壑区采用混播配合单播的方式播撒植物种子,所述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禾草类、多年生豆科类、二年生豆科类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单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为紫羊茅。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还包括:一年生先锋草类,混播方式播种的草种的单位面积期望株数不低于120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播方式的播种时间为6月-7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年生禾草类包括:老芒麦、沙蒿、冰草、无芒雀麦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年生豆科类包括:紫花苜蓿、柠条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年生豆科类包括:草木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年生先锋草类包括:小油菜、独行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黄土高原丘陵梁峁沟壑地形植被恢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梁峁沟壑区电网工程迹地植被恢复人工建植方法,方法包括:在拟恢复的梁峁沟壑区采用混播配合单播的方式播撒植物种子,所述混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禾草类、多年生豆科类、二年生豆科类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单播方式播撒的植物种子为紫羊茅。特别适用于土壤地质结构脆弱地面工程施工后的生态治理,将区域恢复植被按抗逆性,如抗寒、抗旱、耐盐碱、耐贫瘠等,生长周期、季节性、深根性、浅根性等进行分类。根据区域生境条件及植被生长需求,按需选择不同类型植物种进行组合。可快速达到规定的植被覆盖率,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减轻常规的维护工作的难度、降低维护成本,防止水土的进一步恶化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樊成虎,马悦红,陈立斌,魏小龙,鱼小兵,刘中书,苏蔚,王熙瑾,许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