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组培快繁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4724254发布日期:2023-07-07 19:1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组织培养,特别涉及水茄组培快繁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水茄(solanum trovum swartz)为茄科茄属多年生灌木,以根及老茎入药,具有镇咳平喘,散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痛,风湿腰腿痛,寒性脓疡,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除根茎作药用外,其果实在民间常进行食用,取名苦子果,目前在云南有一定规模的栽培。

2、目前关于水茄的组培技术研究报道主要有李栋等发表的(《水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39(2):69~74),方岩岩发表的(《水茄植株再生及其与紫长茄杂交f1代花药培养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张红发表的(《水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11):1175~1176),但其都采用种子做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而水茄为异花杂交植物,种子可能存在异株杂交,对于筛选出的优质母本,其优良性状可能不能稳定遗传。

3、现有技术的技术路线为无菌体系建立-愈伤诱导-愈伤分化成芽-生根培养,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技术流程中相对多了一个环节,也就意味着其成本增加了一个流程;另一方面,愈伤为脱分化细胞团,相较分化成器官的细胞组织稳定性差,在高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条件下较易产生变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茄组织培养方法,其培育的水茄遗传性状稳定、生产环节简便、生产成本低、增殖系数高和驯化及移栽成活率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茄组培快繁方法,步骤包括:

3、(1)外植体选择与清洗;

4、(2)外植体消毒;

5、(3)丛生芽诱导培养:消毒好外植体,用无菌纸吸去表面水分,同时剪去两端伤口,按极性接种于ms+naa 0.1~0.2mg/l+2-ip 0.05~0.1mg/l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置于温度25±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40~45天;

6、(4)继代增殖培养:丛生芽剪成具单芽小段,接种于ms+naa 0.05~0.1mg/l+tdz1.0~2.0mg/l+br 0.1~0.2mg/l的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中,置于温度25±2℃,每日照光12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30~35天;

7、(5) 生根培养:经过继代增殖的丛生芽剪成具单芽小段,接种于wpm+naa 0.4~0.6mg/l+iba 0.2~0.3mg/l+sa 5.0~6.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置于温度25±2℃,每日照光14h,光强2000~3000lx的光暗交替下培养20~25天;

8、(6) 驯化:获得的生根苗,栽植于具75%遮阴率的大棚内,基质采用泥炭土、珍珠岩与田园土的混合基质,进行常规管理;

9、(7) 移栽:驯化3~4个月后,移栽于大田内,进行常规管理。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植体选择与清洗具体为:选择顶部15-25cm茎,用自来水冲淋表面5~10min,剪去叶片,并将茎剪成2~3cm具芽小段,先用饱和肥皂水溶液涮洗10~15min,后用自来水涮洗至无肥皂液残留,再滴加2~3滴吐温-80,震摇10~15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淋50~60min。

11、进一步的,所述外植体消毒具体为:将清洗好的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消毒30~60s,无菌水涮洗2~3次,再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30~35min,无菌水涮洗3~4次,最后用0.05%升汞溶液消毒3~4min,无菌水涮洗6~7次。

12、进一步的,所述泥炭土、珍珠岩与田园土质量比为5:1:2。

13、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4、1、本发明采用水茄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不存在杂交情况,能最大程度的将筛选出的优质品质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

15、2、本发明利用水茄腋芽或顶芽,诱导生产大量丛生芽,缩减了愈伤分化的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变异的概率。

16、3、本发明在继代增殖时用naa和tdz以及br的有效搭配,可使增殖系数高达7.0以上,而在生产实践中,增殖系数愈高,生产成本愈低。

17、4、本发明在生根培养时,采用naa和iba的组合,可使生根率达100%,同时添加适宜浓度的sa,可使水茄生根苗具抗逆性提高,较大幅度的提高了练苗成活率,同时炼苗约3~4个月即可移栽,移栽成活率100%。



技术特征:

1.水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选择与清洗具体为:选择顶部15~25cm茎,用自来水冲淋表面5~10min,剪去叶片,并将茎剪成2~3cm具芽小段,先用饱和肥皂水溶液涮洗10~15min,后用自来水涮洗至无肥皂液残留,再滴加2~3滴吐温-80,震摇10~15min,最后用自来水冲淋50~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消毒具体为:将清洗好的外植体转移至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消毒30~60s,无菌水涮洗2~3次,再用饱和漂白粉溶液消毒30~35min,无菌水涮洗3~4次,最后用0.05%升汞溶液消毒3~4min,无菌水涮洗6~7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驯化步骤,具体为:获得的生根苗,栽植于具75%遮阴率的大棚内,基质采用泥炭土、珍珠岩与田园土的混合基质,进行常规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炭土、珍珠岩与田园土质量比为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栽步骤,具体为:驯化3~4个月后,移栽于大田内,进行常规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在水茄组培快繁中的运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茄组培快繁方法,步骤包括:(1)外植体选择与清洗;(2)外植体消毒;(3)丛生芽诱导培养;(4)继代增殖培养;(5)生根培养;(6)驯化;(7)移栽。本发明采用水茄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不存在杂交情况,能最大程度的将筛选出的优质品质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利用水茄腋芽或顶芽诱导生产大量丛生芽,缩减了愈伤分化的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继代增殖时用NAA和TDZ以及BR有效搭配,可使增殖系数高达7.0以上,增殖系数高;生根培养时采用NAA和IBA组合,可使生根率达100%,同时添加适宜浓度的SA,可使水茄生根苗具抗逆性提高,提高了练苗成活率,炼苗约3~4个月即可移栽,移栽成活率100%。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宾,徐晓阳,王树生,赵露琴,曾祥飞,罗乙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