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58796发布日期:2023-09-15 17:0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猴头菇栽培,具体为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1、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而猴头菇是齿菌科、猴头菇属真菌,子实体中等、较大或大型,直径3.5—10厘米,肉质,外形呈头状或倒卵状,似猴子的头,故名“猴头”。人工栽培猴头菇基部着生处狭窄,常因长于瓶口或塑料袋口内而呈柄状,除基部外,周体外被覆菌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养生,猴头菇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栽培猴头菇时,需要用到专用培养料进行培养,但木屑价格昂贵,成本偏高。为了解决猴头菇栽培的原料来源以及菌林矛盾等问题,需要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解决了猴头菇栽培的原料成本高,以及菌林矛盾等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包括猴头菇培养料,所述猴头菇培养料是由以下材料制成的:水稻秸秆,大豆秸秆,油菜秸秆,玉米芯,麦麸,石膏,蔗糖,过磷酸钙和水。

5、优选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s1.原料称取

7、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取水稻秸秆37.5%,大豆秸秆18.9%,玉米芯8.4%,油菜秸秆11.2%,石膏2%,蔗糖1%和过磷酸钙1%,混合均匀后加入到麦麸20%中混合均匀,最后与提前预湿的秸秆混合加入干料,料水比1:0.4的水,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原料;

8、s2.装袋插入接种棒

9、使用聚丙烯耐高压塑料袋将所述混合原料装入袋内,装料量控制在1.45kg,套好套环后在料袋内插入接种棒,得到接种棒原料;

10、s3.高压灭菌

11、将所述接种棒原料采用高温高压的方式进行灭菌,具体灭菌时间为两小时,灭菌温度为121℃,得到灭菌料袋;

12、s4.接种室接种

13、将所述灭菌料袋移入接种室,放入接种操作台中,等到所述灭菌料袋冷却到室温时开始接种;每袋接入事先摇好的液体菌种10ml,接种后盖好盖子,得到接种菌种;

14、s5.培养室发菌

15、将所述接种菌种移入培养室中进行发菌,期间发现有污染菌包需要及时清理,菌丝长满菌袋后再后熟7—10天,得到发菌菌袋;

16、s6.出菇管理

17、将所述发菌菌袋移入出菇室,去掉套环盖,将空气湿度调整到80%—85%,温度控制在16-22℃,并加强通风换气,在7—10天内可现蕾,现蕾后提高空气湿度到85%—95%,直至子实体发育成熟;

18、s7.采收

19、从摆袋到猴头菇成熟约需25天,当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到0.5—0.8cm,并且未弹射孢子前进行采收;

20、s8.采后管理

21、采收第一茬猴头菇后,需将料面残留的菇及碎菇清理干净并停水3天,降低空气湿度,加强通风,随后补水,补水后通风12小时,再继续下一茬的出菇管理;

22、s9.农艺性状测定

23、对采后的猴头菇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其中包括菌丝生长速率、菌丝长势、子实体长和宽、菌刺的长度、菇体的圆整紧实程度以及形态是否美观,最终将合格的子实体存储起来等待使用。

24、优选的,所述s1.原料称取中所用秸秆尺寸为10目,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玉米芯和油菜秸秆混合均匀后按照料水比1:1进行预湿,预湿时间为4小时。

25、优选的,所述s2.装袋插入接种棒中,使用的聚丙烯耐高压塑料袋为37*16*5丝,并且料要适度压紧,外紧内松。

26、优选的,所述s4.接种室接种中,接种操作台需要提前使用紫外灭菌25分钟。

27、优选的,所述s4.接种室接种中,液体菌种是生长在液体培养基内部的猴头菇菌种。

28、优选的,所述s5.培养室发菌中,发菌温度前15天控制在25℃,之后调节温度到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

29、(三)有益效果

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培养料通过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利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共7种农业剩余物做主料,对猴头菇菌丝在基料生长过程中漆酶、纤维素酶和中性木聚糖酶的酶活性以及菌丝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优化出适合猴头菇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并进行出菇验证。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营养均衡、透气性好、ph适宜的特点。用这种方式生产食药用菌与传统栽培的食药用菌相比,具有活性成分含量高、易于分离的特点,且猴头菇菌丝粗壮浓密,子实体农艺性状好。将秸秆转化为名贵的山珍猴头菇,为猴头菇栽培找到了新基质,“以草代木”不仅能解决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来源问题,还能有效缓解菌林矛盾。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包括猴头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猴头菇培养料是由以下材料制成的: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玉米芯,油菜秸秆,麦麸,石膏,蔗糖,过磷酸钙和水。

2.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原料称取中所用秸秆尺寸为10目,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玉米芯和油菜秸秆混合均匀后按照料水比1:1进行预湿,预湿时间为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装袋插入接种棒中,使用的聚丙烯耐高压塑料袋为37*16*5丝,并且料要适度压紧,外紧内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接种室接种中,接种操作台需要提前使用紫外灭菌25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接种室接种中,液体菌种是生长在液体培养基内部的猴头菇菌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猴头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培养室发菌中,发菌温度前15天控制在25℃,之后调节温度到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涉及猴头菇栽培技术领域。该发明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猴头菇栽培方法,包括猴头菇培养料,所述猴头菇培养料是由以下材料制成的: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玉米芯,油菜秸秆,麦麸,石膏,蔗糖,过磷酸钙和水。本发明通过采用混料配比的设计方法,利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秸秆、油菜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芯共七种农业剩余物做主料,对猴头菇菌丝在基料生长过程中漆酶、纤维素酶和中性木聚糖酶的酶活以及菌丝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优化出适合猴头菇生长的“以草代木”配方,并进行出菇验证,具有成本低、营养均衡、透气性好、pH适宜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陆珠,于延申,纪淑娟,任梓铭,王月,陈莹,毛芙蓉,刘燕妮,宋金彦,刘希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