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76665发布日期:2023-10-21 10:2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1、澳洲坚果,别名夏威夷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澳洲坚果属植物,其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澳洲坚果病虫害较多,病害30多种,虫害300多种,其中就包括有五隔大无性孢丽赤壳菌(calonectriapentaseptata)侵染引起的澳洲坚果红褐斑病。澳洲坚果红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危害果实时果皮会形成红褐色圆斑,最终扩散到整个果实,导致果实脱落;危害叶片时通常整梢和成片发病,发病初期叶片内有较多红褐色小圆斑,小圆斑外围一圈呈水渍状黄化,后期红褐斑扩大连片,形成红褐色大型坏死斑,从而影响澳洲坚果的正常生长及其产量。

2、化学药剂是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常见手段,但长期施用单一化学药剂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不断积累,导致现有多种化学药剂对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因此,开发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新型高效药剂很有必要。

3、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开发和研制农药新品种的一种有效快捷方式。发明人通过室内试验发现将小檗碱与中生菌素、氰烯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时,对抑制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增效作用,可以为开发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药剂提供支持。目前还未见到这方面复配的相关报道。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以解决单一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时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小檗碱与中生菌素、氰烯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而成。

4、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与中生菌素的质量比为1-20:20-1。

5、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与氰烯菌酯的质量比为1-10:30-1。

6、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与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5:15-1。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抑制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为开发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新型高效药剂提供支持。

9、(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小檗碱与中生菌素、氰烯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与中生菌素的质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与氰烯菌酯的质量比为1-10: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与吡唑萘菌胺的质量比为1-5:15-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一种防治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小檗碱与中生菌素、氰烯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而成。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抑制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澳洲坚果红褐斑病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林,蔡元保,杨祥燕,谭德锦,许鹏,黄锡云,谭秋锦,郑树芳,覃振师,宋海云,汤秀华,何铣扬,周春衡,张涛,贺鹏,韦媛荣,韦哲君,覃潇敏,潘浩南,潘贞珍,环秀菊,陈茜,杨小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