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71154发布日期:2023-10-20 10:4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具体为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背景技术:

1、病害影响是农业生产的世界性难题,约70%-80%的植物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造成全球主要农作物损失达总产量的10%~15%。

2、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主粮作物,约4成国民以小麦制品为主食,夏收小麦产量占夏粮总产量的9成以上。因此,小麦稳定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乃至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随着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多种小麦苗期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特定年份(或区域)成灾明显,常带来30%~40%以上的产量损失,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保障不利。

3、常采用两种策略控制或减轻此类病害的发生为害,一是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二是药剂的防治。但截至目前,这两种途径都存在不足。

4、对于培育抗病性有较大提升的小麦新品种策略,国内业已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对于复杂多样的小麦苗期病害,单一抗病性状的遗传改良存在以下问题:

5、一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实际难以预测。由于上述病害的发生同时受到品种、气候、栽培管理水平、区域分布等影响,精准的预判较为困难,当对特定病害有抗性的品种种植在该病非高发的年份或区域,其抗病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优势”品种往往产生“非优势”的结果。

6、二是品种遗传抗性的适应症窄。由于单一遗传抗性体现在“品种与寄主的互作关系”上,小麦苗期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侵染病原,理论上对抗a病的品种在实践上可能发生b病为害的现象,降低了“抗病”品种实际的抗病表现,并不能有效降低“田间病害”的产量损失。

7、三是生产需要的抗病品种供给不足。通常认为高抗品种的应用是应对特定病害的“一劳永逸”的策略,但实际上,由于已经挖掘的许多抗病基因未能达到“理想”水平,且存在寄主与病原间的“协同进化”问题,已有抗病品种的实际利用还存在长期隐患。

8、因此,药剂防治仍是现阶段农作物病害治理的重要手段。半个世纪以来,在保障粮食供给的过程中,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的利用率也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为此,农业农村部自2015年起组织实施了第一轮为期五年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农药用量的下降,2021年农药使用量24.8万吨(折百原药)比2015年减少16.8%。2022年,农业农村部继续启动新一轮《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以期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

9、生产上对抗小麦苗期多种真菌病害的减药措施包括种子包衣或播前拌种等,但该处理也存在现实问题:一是拌种剂市场品类繁多,农户不易选择到合适的药剂,而不科学的用药,有防控效果不佳的隐患;二是拌种过程不规范,特别是对自行拌种处理的小农户,由于设备和技术限制,拌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非严格的拌种处理容易带来芽率降低等隐患,从而影响产量;三是随拌种剂的大量使用,药剂有效成分包裹于种子表面,在播种后,药剂与土壤颗粒密切接触,会带来耕层土壤、地下水源的污染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种子种苗周边环境),对环境不利。为此,有必要构建新的、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种子生产技术。

10、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希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包括采用“三一五”模式方案进行防控;

6、所述“三一五”模式方案包括:“三必治”、“一主导”、“五做到”;

7、所述“三必治”为:在小麦病害防治的三个关键时期必须施药防控;

8、所述“一主导”为:同一繁种季节内采用一种广谱药剂为主导;

9、所述“五做到”为:种子生产的处理应做到五个方面的操作把控。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三必治”中在制种田小麦的冬前苗期、初春返青拔节期、初夏穗期三个病害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否具备发病条件或防治需求,均强制性进行药剂的防治,即每季实际的药剂防治次数不少于三次。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小麦病害防治的三个关键时期包括冬前苗期、初春返青拔节期、初夏穗期,其中,冬前苗期主要防治: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全蚀病;

12、初春返青拔节期主要防治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

13、初夏穗期主要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主导”:为在同一制种季节内的多次用药以一种常用广谱药剂为主导,每次用药则根据具体情况添加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药剂。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五做到”为:

16、①药剂选择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常规的广谱性杀菌剂,确保正规厂家和合法来源;

17、②每次防治时期均较当地预测预报的时期提前,具体提前一周时间,做到以预防为主,而非在田间症状出现后“治疗性”的施药;

18、③对于特定年份、区域或品种,针对“三必治”并非机械的“防三次”,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1-2次用药,保障所生产的种子无病原感染;

19、所述实际需要为特定病高发年份进行增加用药;

20、④药剂施用严格按照各药剂推荐计量的上限执行;

21、⑤繁殖的良种精选后的“非种用”籽粒不直接转商处理,需检测主导药剂成分残留量且降至国家允许范围内后再行处理。

22、(三)有益效果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采用“三一五”模式极大减少了小麦种子繁殖田的病害发生,保障了制种的产量。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所生产良种种子的品质,病斑粒率较常规生产的对照降低70%以上,籽粒千粒重提高10%以上;同时,本发明方案会使得抗病成分的“内移”不仅有利于减少生产中的实际农药用量,而且也不会带来包衣、拌种杀菌剂对农田微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高效、环保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三一五”模式方案进行防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必治”中在制种田小麦的冬前苗期、初春返青拔节期、初夏穗期三个病害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否具备发病条件或防治需求,均强制性进行药剂的防治,即每季实际的药剂防治次数不少于三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病害防治的三个关键时期包括冬前苗期、初春返青拔节期、初夏穗期,其中,冬前苗期主要防治: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全蚀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主导”:为在同一制种季节内的多次用药以一种常用广谱药剂为主导,每次用药则根据具体情况添加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药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做到”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有效防控苗期病害发生的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包括采用“三一五”模式方案进行防控;所述“三一五”模式方案包括:“三必治”、“一主导”、“五做到”;所述“三必治”为:在小麦病害防治的三个关键时期必须施药防控;所述“一主导”为:同一繁种季节内采用一种广谱药剂为主导;所述“五做到”为:种子生产的处理应做到五个方面的操作把控;本发明采用“三一五”模式极大减少了小麦种子繁殖田的病害发生,保障了制种的产量。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所生产良种种子的品质,病斑粒率较常规生产的对照降低70%以上,籽粒千粒重提高1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刘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阜阳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