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

文档序号:35991928发布日期:2023-11-16 01:1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边坡的生态绿化,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1、边坡绿化喷播基质是进行生态护坡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川藏地区,种植基材的运输极其困难,当地工程建设形成的弃渣场弃渣和粉尘对环境污染严重。在陡坡、路堑和渣面等人工栽植植被困难的地域条件下,利用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材,通过喷播进行生态修复,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扬尘,还能与剥离的表土混合,改善土壤的团聚体结构,为筛选的乡土植物种子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高海拔地区弃渣场具有夏季暴晒、冬季高寒的特点。同时,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修复材料运输也极其不方便。喷播绿化基质受气候的影响其强度会下降,从而无法抵抗频繁的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降低绿化效果。以往为增加喷播基质的粘聚力,基质中往往加入水泥等碱性黏性剂,极容易造成植被烧死,不利于生态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能够缓解上述问题。

2、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对坡面进行处理,包括平整,清除杂物,以及粗糙度处理;

5、s2、将40~50份隧道弃渣a、50~60份地质聚合物、20~30份青稞秸秆、5~10份耗牛粪便和10~30份化肥掺和在一起,加入80~100份水混合均匀后,得到基层材料;

6、s3、将得到的基层材料均匀喷播在步骤s1中处理后的坡面,形成基层,基层厚度为10~12cm;

7、s4、将10~20份隧道弃渣b、50~60份种植土、30~40份秸秆纤维、2~3份保水剂、1~2份黏结剂、10~20份化肥和混合植物种子掺和在一起,加入80~100份水混合均匀,得到植生层材料;

8、s5、将植生层材料均匀喷播在步骤s3形成的基层上,形成植生层,植生层厚度为4~6cm

9、s6、用绿化无纺布覆盖植生层并固定,防止种子被暴晒和水分流失,避免种子被径流冲走损失,同时减少边坡表面的产流产沙量,之后进行养护管理3个月。

10、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质聚合物包括工地废弃物粉尘和粉煤灰。

11、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弃渣a和隧道弃渣b均来自隧道弃渣,均为粉细渣、中细渣和砂砾质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12、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化肥为复合肥、磷肥和氮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13、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青稞秸秆需经过粉碎,长度为0.5~2.5cm。

14、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秸秆纤维为青稞秸秆纤维、小麦秸秆纤维、椰丝纤维和木质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且纤维丝为长度为50~60mm。

15、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水剂为秸秆基保水剂。

16、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黏结剂为聚乙二醇黏结剂。

17、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植物种子的重量份为45份,包括15份乔木植物种子、20份灌木植物种子和10份草本植物种子,或者包括35份灌木植物种子和10份草本植物种子。

18、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弃渣a需经过筛选处理,且颗粒直径小于2mm;所述隧道弃渣b需经过筛选处理,且颗粒直径小于0.5mm。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地质聚合物替代水泥等碱性黏性剂,有效减低喷播基质碱性,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通过合理配置工程弃渣、工地废弃物粉尘和粉煤灰能够提高基质的抗冲性和粘聚性,有利于高海拔地区弃渣的科学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同时降低生态修复成本,提升绿化效果;所提供的隧道弃渣、青稞秸秆和耗牛粪便通过发明配比成为良好的种植基材,达到弃渣资源化利用,同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充足营养的目的;顺应了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工厂化处理的发展趋势,所涉及的基质保持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植被生长,同时提高植被成活率。

2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聚合物包括工地废弃物粉尘和粉煤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弃渣a和隧道弃渣b均来自隧道弃渣,均为粉细渣、中细渣和砂砾质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肥为复合肥、磷肥和氮肥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稞秸秆需经过粉碎,长度为0.5~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纤维为青稞秸秆纤维、小麦秸秆纤维、椰丝纤维和木质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且纤维丝长度为50~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剂为秸秆基保水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结剂为聚乙二醇黏结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植物种子的重量份为45份,包括15份乔木植物种子、20份灌木植物种子和10份草本植物种子,或者包括35份灌木植物种子和10份草本植物种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弃渣a需经过筛选处理,且颗粒直径小于2mm;所述隧道弃渣b需经过筛选处理,且颗粒直径小于0.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聚合物的隧道弃渣改良成喷播种植基质的方法,涉及边坡的生态绿化技术领域,包括:制造基层,基层包括40~50份隧道弃渣A、50~60份地质聚合物、20~30份青稞秸秆、5~10份耗牛粪便、10~30份化肥和80‑100份水;制造植生层,植生层包括10~20份隧道弃渣B、50~60份种植土、30~40份秸秆纤维、2~3份保水剂、1~2份黏结剂、10~20份化肥、80‑100份水和混合植物种子。本发明采用地质聚合物替代水泥等碱性黏性剂,有效降低喷播基质碱性,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有利于高海拔地区弃渣的科学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生态修复成本,提升绿化效果;顺应了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工厂化处理的发展趋势,所涉及的基质保持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植被生长,同时提高植被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坤,宋焕然,张之伟,姜群鸥,刘兰华,何财松,周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