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花期调控方法

文档序号:35863363发布日期:2023-10-26 18:4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梅花花期调控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本植物花期调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梅花花期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落叶观赏小乔木,原产于中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在江南,梅吐红于冬末,开花于早春,享有“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美誉,因其“香幽、色雅、韵胜、格高”,而得以在我国广泛栽培与发展,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梅开百花之先,由于梅的开花时间在冬末春初,而目前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各大园艺博览会多设立于其他季节的特定时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梅花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研究梅花的花期调控对于促进花卉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前,关于木本开花植物花期调控的研究,多采用温度处理、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栽培措施等方式。其中,在植株的营养生长阶段,多采用施加外源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以达到控制植物生长、增强光合以及促进花芽分化的目的,从而提升植株观赏性,加强根茎养分积累,可以为后期花期调控打下基础。此外,外施生长调节剂对植株开花性状产生一定影响,探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盆栽梅花的开花性状等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其生长的方案。利用生长调节剂调控花期更加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温度是调控花期的主导因素之一,需冷量(chilling requirement,cr)指落叶果树打破自然休眠对低温需求的有效小时数,冷量积累被认为是植物打破休眠最有效的影响因子。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现象,只有达到一定的低温积累,才能顺利完成自然休眠,该过程的顺利完成是进行下一个生长发育循环所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因此需冷量是打破冬季休眠所必须的。若需冷量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休眠不能正常完成,即使外部条件适宜,也必然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花芽不能适期萌发,或萌发不整齐,甚至引起花器官畸形或严重败育。目前,计算植物低温累积量应用较多的估算模型有:7.2℃模型(weinberger model)、犹他模型(utah model)、动态模型(dynamic model)。其中,7.2℃模型由美国的weinberger提出,是众多模型中最简单的一个;utah模型则使用最广泛,它考虑了不同温度对低温累积的效果以及高温对低温的抵消作用;动态模型也考虑了高温的负贡献作用,但是一种更适合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需冷量估算方法,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目前在国内未被广泛推广使用。

4、不同植物品种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因此掌握不同梅品种的需冷量是对其进行花期调控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具体的上市时间确定何时采取降温措施。目前,对于木本植物需冷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桃、梨、海棠、牡丹等植物上。‘素心’和‘罄口’蜡梅的需冷量分别为558cu和570cu;甜樱桃的需冷量值介于516~852h;南京地区的75个果梅品种的需冷量范围为183cu~1090cu;南京资源圃103份桃种质花芽连续2年的需冷量平均值为151~1264h;北京地区‘美人’梅、‘美繁’梅、‘艳红杏枝’梅的需冷量分别为425cu、471cu、466cu。因此,掌握不同梅品种的需冷量并利用低温处理实现梅花在目标花期开花成为梅花花卉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梅花花期调控方法,以实现在保证观赏开花品质的同时,调整开花时期,以实现市场按需供花的目的。

2、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梅花花期调控方法,依据‘犹他模型’,将梅花置于6℃-10℃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处理,至各品种达到需冷量时,转为温室常规管护后梅花花蕾正常膨大开放。

3、所述梅花的花芽分化已经完成,且雌雄蕊以及花粉囊已经成熟。

4、优选地,将梅花置于6℃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处理。

5、进一步地,梅花品种为‘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对应的需冷量分别为408cu、396cu、372cu、348cu。

6、进一步地,低温环境下光照条件为:8h光照/16h黑暗,光照强度为2000lx;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80%。冷藏期间一周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在上午9:00进行,以保证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7、进一步地,所述梅花植株健壮,株型紧凑,无病虫害,枝干分布匀称,芽体饱满充实,规格统一,地径约2.5cm~4.1cm,株高约80cm。

8、进一步地,在冷处理前进行摘心、摘叶处理,并外施1500mg/l多效唑以促进植株花芽分化。

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0、本发明提供一种梅花花期调控方法。以‘骨里红’为试材,在营养生长期喷施1500mg/l的多效唑并采取摘心处理,可以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升观赏价值,并有效提前花期。在植株休眠期,基于人工低温解除休眠的方式,对‘骨里红’梅进行6℃与10℃的低温处理,发现两个处理下的花芽均能正常膨大开放,其中,6℃条件下的‘骨里红’开花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依据犹他模型,通过对开花率、开花质量等开花性状的观测统计,对河南地区广泛栽植的‘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四个早花梅品种的需冷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梅花置于6℃环境下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当‘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的需冷量分别达到408cu、396cu、372cu、348cu时,可以有效解除花芽休眠。本发明能有效促成盆栽梅花栽培,为精准控制市场供花时间提供参考。

11、从目前需冷量的测定方法来看,实验多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基本采用田间采枝后在室内观察开花及萌芽状况的实验方法。本发明将整株盆栽梅花为观察对象,这样就避免了花芽在单个枝条与整体树上反应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贴近于实际生产。该技术的建立能够为精准市场供花提供技术支撑,为梅花生产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梅花花期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犹他模型’,将梅花置于6℃-10℃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处理,至各品种达到需冷量时,转为温室常规管护后梅花花蕾正常膨大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梅花置于6℃的低温环境下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梅花品种为‘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对应的需冷量分别为408cu、396cu、372cu、348c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环境下光照条件为:8h光照/16h黑暗,光照强度为2000lx;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梅花植株健壮,株型紧凑,无病虫害,枝干分布匀称,芽体饱满充实,规格统一,地径2.5cm~4.1cm,株高80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冷处理前进行摘心、摘叶处理,并外施1500mg/l多效唑以促进植株花芽分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梅花花期调控方法,依据犹他模型,通过对开花率、开花质量等开花性状的观测统计,对‘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四个早花梅品种的需冷量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将梅花置于6℃环境下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当‘骨里红’、‘南京宫粉’、‘早玉蝶’、‘早花绿萼’的需冷量分别达到408CU、396CU、372CU、348CU时,可以有效解除花芽休眠。本发明能有效促成盆栽梅花栽培,为精准控制市场供花时间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卫,张钰晗,王梓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