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优化施氮策略

文档序号:35869191发布日期:2023-10-28 00:2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优化施氮策略

本发明涉及植物营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


背景技术:

1、土壤熏蒸消毒是目前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番茄、黄瓜、草莓、生姜、中药材等作物上。但由于土壤熏蒸消毒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剧烈影响,导致参与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发生显著改变,从而破坏了土壤中氮素的正常转换。例如,有研究发现,土壤熏蒸前期会显著抑制氨氧化过程、促进反硝化作用,导致土壤铵态氮大量累积,而在土壤熏蒸后期硝化微生物逐步恢复后,加速了土壤铵态氮的消耗,导致铵态氮迅速降低。由此可见,土壤熏蒸后,土壤氮循环过程受到剧烈干扰,影响氮素的转换,进而影响作物根际氮素供应。

2、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两种重要氮素形态,对作物生长和代谢具有不同的调控效应。植物对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生理调节过程存在差异。当前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管理措施并不关注氮肥中的铵硝配比,且氮肥用量过大,导致作物产量低以及成本较高等情况出现。土壤熏蒸消毒后合理的施氮策略,对于最大化氮肥效益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还能降低氮肥投入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4、土壤熏蒸后,施用氮肥;以所述氮肥总质量的1/8作为基肥,剩余氮肥分4次等量追施;

5、所述基肥和追肥的总用量为32~40kg/亩;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100:0~50;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不相等。

6、优选的,所述土壤熏蒸采用的熏蒸剂包括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辣根素和乙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7、优选的,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或乙蒜素时,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20~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70:30~50;或者,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40~6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80~100:0~20;

8、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时,所述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的用量为4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70:30~50;或者,所述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的用量为60~8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80~100:0~20;

9、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和二甲基二硫时,所述二甲基二硫的用量为60g/m2,氯化苦的用量为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70:30~50;或者,所述二甲基二硫的用量为60g/m2,氯化苦的用量为4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80~100:0~20。

10、优选的,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或乙蒜素时,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20~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70:30;或者,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40~6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90:10;

11、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时,所述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的用量为4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70:30;或者,所述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或辣根素的用量为60~8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90:10;

12、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和二甲基二硫时,所述二甲基二硫的用量为60g/m2,氯化苦的用量为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70:30;或者,所述二甲基二硫的用量为60g/m2,氯化苦的用量为4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90:10。

13、优选的,当所述作物需要移栽时,所述剩余氮肥的施用时期为作物移栽1个月后每月中旬施用;

14、当所述作物不需要移栽时,所述剩余氮肥的施用时期为作物出苗1个月后每月中旬施用。

15、优选的,所述铵态氮肥包括硫酸铵、碳酸氢铵或氯化铵。

16、优选的,所述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或硝酸钾。

17、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氮肥施用策略在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和/或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18、优选的,所述土壤包括潮土、砂壤或红壤。

19、优选的,所述作物包括番茄、黄瓜、辣椒、山药、生姜或草莓。

20、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包括以下步骤:土壤熏蒸后,分为1次基肥和4次追肥施用氮肥;以所述氮肥总质量的1/8作为基肥,剩余氮肥分4次等量追施;所述基肥和追肥的总用量为32~40kg/亩;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100:0~50;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不相等。本发明所述氮肥施用策略相比于常规氮肥施用,调整了氮肥的施用形态和氮肥中的铵硝配比,提高土壤有效态氮,特别是铵态氮肥的含量,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后期铵态氮肥的供应量,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与常规氮肥施用方案相比,作物增产14%以上;并且本发明降低了硝态氮用量,提高了更为便宜的铵态氮用量。由此可见,本发明所述方法实现增产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氮肥的投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熏蒸采用的熏蒸剂包括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辣根素和乙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或乙蒜素时,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20~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70:30~50;或者,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40~6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80~100: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土壤熏蒸剂为氯化苦或乙蒜素时,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20~3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70:30;或者,所述氯化苦或乙蒜素的用量为40~60g/m2,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9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作物需要移栽时,所述剩余氮肥的施用时期为作物移栽1个月后每月中旬施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铵态氮肥包括硫酸铵、碳酸氢铵或氯化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肥施用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或硝酸钾。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氮肥施用策略在改善土壤肥力结构和/或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包括潮土、砂壤或红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包括番茄、黄瓜、辣椒、山药、生姜或草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营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优化施氮策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土壤熏蒸消毒后的氮肥施用策略,包括以下步骤:土壤熏蒸后,施用氮肥;所述土壤熏蒸剂包括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辣根素和乙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熏蒸剂用量分为低剂量20~40kg/亩,高剂量40~80kg/亩;所述氮肥为铵态氮和硝态氮组合肥料,以所述氮肥的质量的1/8作为基肥,剩余氮肥分4次等量追施;所述基肥和追肥的总用量为32~40kg/亩;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比为50~100:0~50;所述氮肥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质量不相等。与常规施氮相比,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方文生,王秋霞,颜冬冬,李园,曹坳程,宋兆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