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6336692发布日期:2023-12-13 09:1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

本发明申请涉及农业种植,具体涉及一种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l.)是豫南稻区最主要种植和利用的绿肥作物,同时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与重要的青贮饲料原料来源。绿肥是纯天然的清洁有机肥源,没有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次生环境威胁,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精髓所在,曾对稳定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紫云英作为绿肥可翻压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20%~40%,同时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研究表明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产量可达40~50kg/666.7m2,为全国紫云英种子主产区,其生产的种子常年出口国外,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化肥工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肥料在水稻等农业生产的肥料结构中逐渐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绿肥生产则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而且由于过度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需求和关注度持续增加,在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紫云英作为豫南稻区水稻下茬作物逐步受到当地人们的重视,深受农民喜爱。

2、豫南稻区为河南省水稻主产区,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该地区由于过去无限制的焚烧水稻秸秆以及无序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主要以秸秆还田、饲料、燃料和造纸为主。而当前豫南稻区水稻收获后,大量秸秆成为农业废弃物直接成堆成行覆在地表,导致播种的紫云英成片成行死亡,造成紫云英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严重下降。因此,研究一种适合当前耕作模式下的紫云英播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用于加深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在当前该稻区农业生产中,收割机师傅为了节本增效,水稻留茬高度越来越高,导致高脚苗发生,后期稻茬倒伏导致紫云英减产或绝产;还有一些研究认为紫云英的单位面积株数会随着留茬高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而植株的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干重则会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留茬高度较高,紫云英的生长发育状况可能会更好。然而,发明人研究发现,只有适宜高度(30~40cm)留茬耕作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量,创造有利于紫云英前期生长发育的小环境,进而促进紫云英高产;而留茬高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紫云英的高产。

2、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高产紫云英播种方法,以解决水稻秸秆无序利用情况下,水稻机械收割带来的一系列紫云英生产技术问题。

3、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4、提供一种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于水稻成熟后留茬30~40cm收割;

6、(2)将水稻上部秸秆打捆回收出田后进行综合利用,如作为饲料、燃料和造纸原料等;

7、(3)板田(水稻收获后不进行耕作的田块)开沟;

8、(4)于9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紫云英种子,播量1.5~2kg/666.7m2;

9、(5)灌浅水20~30小时后排干,其中,灌水深3~5cm。

10、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先排水晒田,使收割机不能碾压出沟,再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留茬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30~40cm,且机械收割时不使用稻草粉碎装置。

11、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3)中,板田开沟是由开沟机在田间开设厢沟、腰沟、围沟,使沟沟相通,沟距5~7m,沟深10~15cm,沟土均匀抛撒到厢面。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中,播种方式为人工撒播或无人机飞播。

13、进一步的,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冬季干旱时沟灌湿润或灌“跑马水”护苗;开春后加深、清沟1~2次,降低田间湿度。

14、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4)中,播种时以细沙、细土杂肥或紫云英根瘤菌拌种(每10kg种子掺1.5~3kg),以有利于发芽和生根。

1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任一技术效果或优点:

16、1.彻底晒田后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收割稻田时不会在田中碾压出沟,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17、2.留茬收割,提高了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留茬的秸秆既可为紫云英苗期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又可以在紫云英生长发育后期为其提供支架作用,进而提高鲜草和种子产量;且在紫云英翻压或收种子后还能调节水稻土碳氮比,为土壤提供均衡的养分。

18、3.水稻上部秸秆,即除留茬的秸秆之外的其余秸秆,全部打捆回收出田后进行综合利用,解决了秸秆堆积导致后茬紫云英死亡的问题;打捆回收后的秸秆可用于饲料、燃料和造纸等,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达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19、4.板田开沟能有效解决紫云英渍害问题,比不开沟紫云英田平均提高鲜草和种子产量40%以上。

20、5.水稻秸秆打捆回收后能有效提高紫云英种子播种效率和质量。人工撒播时没有稻草的影响,作业效率提高30%。无人机飞播时能使种子均匀落地与地面接触,避免了吊死苗发生,提高了播种质量,节省种子20%的播量。

21、6.播后灌浅水20~30小时后排干能解决种子发芽问题,使其一播全苗,为紫云英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技术特征:

1.一种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先排水晒田,使收割机不能碾压出沟,再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留茬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30~40cm,且机械收割时不进行秸秆粉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板田开沟是由开沟机在田间开设厢沟、腰沟、围沟,使沟沟相通,沟距5~7m,沟深10~15cm,沟土均匀抛撒到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播种方式为人工撒播或无人机飞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冬季干旱时沟灌湿润或灌“跑马水”护苗;开春后加深、清沟1~2次,降低田间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播种时以细沙、细土杂肥或紫云英根瘤菌拌种,以有利于发芽和生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豫南稻区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条件下的紫云英高产种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于水稻成熟后留茬30~40cm收割;(2)将水稻上部秸秆打捆回收出田;(3)板田开沟;(4)于9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紫云英种子,播量1.5~2kg/666.7m<supgt;2</supgt;;(5)灌浅水20~30h后排干。利用该方法可以提高紫云英的播种质量以及播种效率,调节土壤碳氮比,为土壤提供养分,并且提高紫云英的出苗率和成活率,田间留茬可为紫云英前期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较好的小环境,进而提高紫云英的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可以在紫云英生产中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聂良鹏,郑春风,吕玉虎,刘春增,丁丽,郭利伟,张琳,杜光辉,张丽霞,史鹏飞,李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