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抑制剂及其用途

文档序号:36512407发布日期:2023-12-29 15:4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

本发明属于农药,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抑制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1、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引起,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穗部均会受到侵染。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点逐渐发展为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展至中期呈白灰色,后期呈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病情较轻时霉斑呈分散分布,随着病情加重霉斑也逐渐扩大成片,最终覆盖全叶;病斑下部及周围组织褪绿,病叶发黄、早枯,如发病累及茎及叶鞘,则会导致植株整株倒伏;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有显著下降,最终影响小麦产量。

2、小麦白粉病发生轻重与生态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有很大关系,采用正确的农艺措施可减轻发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三是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四是及时拔除带有病菌的残株。同时结合化学药剂也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重要途径。用药剂防治可收到明显的制止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一般在拔节期至孕穗至齐穗时开始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生产上常用防治白粉病的主要剂是粉锈宁。当小麦起身后或病情指数达到4以上时即可喷药防治。一般每公顷用20%乳剂600~750毫升加水37.5~150千克水稀释后用迷雾机喷雾,或加水900千克进行常量喷雾,病情较重时可间隔7天左右再喷药一次。也有其他可用的药剂,如多菌灵、托布津、退菌特、三唑醇等。但随着化学药剂的使用,小麦白粉病菌对药剂的抗性也在逐渐显现,因此,不断开发新的药剂对于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较佳的抑制作用。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其是由羽扇豆醇及丙硫菌唑复配而成。

3、优选地,所述羽扇豆醇与所述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3~10∶1~8。

4、优选地,所述羽扇豆醇与所述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8∶5。

5、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抑制剂,其包括所述组合物。

6、优选地,还包括助剂。

7、优选地,所述助剂选自助溶剂、消泡剂、增稠剂、助悬剂、润湿剂、防腐剂、分散剂、乳化剂、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8、优选地,所述抑制剂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9、将所述组合物中的羽扇豆醇及丙硫菌唑分别溶解后混合,加入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和水,混匀,即得;

10、所述悬浮剂中羽扇豆醇的质量浓度为20~30%,丙硫菌唑的质量浓度为5~25%。

11、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所述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用途。

12、优选地,所述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在使用时是将抑制剂用水稀释至200~300倍,在小麦两叶一心期对小麦整株进行喷施,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每次喷施至小麦叶面有液滴流下为准。

13、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所述组合物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用途。

14、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利用羽扇豆醇及丙硫菌唑协同发挥作用;经试验证明,其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较佳的抑制作用,能够很好地防治小麦白粉病。同时,该组合物对小麦全蚀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羽扇豆醇及丙硫菌唑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扇豆醇与所述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3~10∶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羽扇豆醇与所述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8∶5。

4.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助溶剂、消泡剂、增稠剂、助悬剂、润湿剂、防腐剂、分散剂、乳化剂、填料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剂为悬浮剂,所述悬浮剂是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8.一种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用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白粉病抑制剂在使用时是将其用水稀释至200~300倍,在小麦两叶一心期对小麦整株进行喷施,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每次喷施至小麦叶面有液滴流下为准。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组合物、抑制剂及其用途。该组合物是由羽扇豆醇及丙硫菌唑复配而成。经试验证明,其对小麦白粉病菌具有较佳的抑制作用,能够很好地防治小麦白粉病。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罗仕银,白欣,郭慧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