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8997发布日期:2023-12-02 16:0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


背景技术:

1、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水稻种子催芽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使水稻种子在白天浸泡六小时,在夜晚晾干,重复操作四至五天,即可使水稻种子催芽完成。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8772884u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箱,箱体与加热箱的中部设置有分隔板,箱体的内部且位于分隔板的上下方设置有一组翻转机构,加热箱的两侧开设有两组进气口和出气口。

3、但现有技术中,如上述装置直接将所有的水稻种子全放置在托架上,在干燥的水稻种子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一些干瘪的或胚胎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漂浮在水面,而其他饱满的种子在浸泡一段时间后也会漂浮在水面,难以将它们区分,且干瘪的或胚胎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限制饱满的种子的发育,进而降低装置对水稻种子的催芽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装置直接将所有的水稻全放置在托架上,在干燥的水稻种子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一些干瘪的或胚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漂浮在水面,而其他饱满的种子在浸泡一段时间后也会漂浮在水面,难以将它们区分,且干瘪的或胚胎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限制饱满的种子的发育,进而降低装置对水稻种子的催芽效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包括催芽箱和电热网板,所述催芽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催芽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板结构,所述催芽箱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一,所述隔板结构包括两个滑动杆二,两个所述滑动杆二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杆三,所述滑动杆二和所述滑动杆三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隔板主体,两个所述隔板主体之间设置有铰链,两个所述隔板主体通过所述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杆二的外侧与所述滑槽一的内部滑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三的上端开设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的内壁开设有半环形限位槽,所述半圆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半圆柱,所述半圆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半圆柱,所述半圆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半环形限位块。

4、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二,所述转动杆二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一,所述搅拌叶一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搅拌叶二。

5、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一,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转动杆一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绳索,所述转动杆一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杆一。

6、优选的,所述电热网板位于所述催芽箱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动杆三均位于两个所述滑动杆二之间。

7、优选的,所述滑动杆三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二,两个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杆二的一端相固定。

8、优选的,所述半圆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半环形限位块的外侧与所述半环形限位槽的内部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一和所述搅拌叶二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一,所述搅拌叶一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绳索的下端均与所述滑动杆一的上端相固定,两个所述绳索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一的外侧两端相固定,所述滑动杆一的下端与所述电机的上端相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动杆一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二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催芽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相固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发明中,通过隔板结构的设置,使得隔板结构能够在干瘪的或胚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漂浮在水面后将其分离,并且隔板结构还能在饱满的水稻种子在浸泡足够多的水分以致漂浮时,将其限制在水的内部,使其仍然能够完全浸泡在水里,提高了装置的催芽效率,且在需要将种子晾干时,可使种子漂浮在水面上,再将水排出,种子会停留在四个隔板主体的上方,方便晾干。

14、2、本发明中,通过半圆形限位块的设置,使得在两个滑动杆三相互靠近直至相接触后,两个把手也会相接触,此时可顺时针旋转两个把手,进而带动两个半圆柱做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两个半环形限位块做顺时针旋转,此时半环形限位块的两端分别在两个半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因此两个滑动杆三会被固定在当前位置,提高了隔板结构的稳定性。

15、3、本发明中,通过搅拌组件的设置,使得在种子倒入催芽箱的内部时,大部分种子位于催芽箱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聚集在一起的种子会影响催芽效率,此时可开启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输出端会带动转动杆一做逆时针旋转,使得两个绳索缠绕在转动杆一上的距离变短,因此滑动杆一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带动搅拌组件向下运动,直至滑动杆一的下端运动至与两个滑槽二的底部相接触时,关闭驱动结构,开启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转动杆二做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搅拌叶一和两个搅拌叶二做顺时针旋转,在搅拌叶二接触到催芽箱的内壁时,搅拌叶二和搅拌叶一之间会发生旋转,从而使装置内部的种子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包括催芽箱(1)和电热网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芽箱(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3),所述催芽箱(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板结构(4),所述催芽箱(1)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一(6),所述隔板结构(4)包括两个滑动杆二(401),两个所述滑动杆二(401)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402),两个所述连接杆(40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杆三(403),所述滑动杆二(401)和所述滑动杆三(403)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隔板主体(405),两个所述隔板主体(405)之间设置有铰链(406),两个所述隔板主体(405)通过所述铰链(406)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杆二(401)的外侧与所述滑槽一(6)的内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三(403)的上端开设有半圆槽(408),所述半圆槽(408)的内壁开设有半环形限位槽(409),所述半圆槽(40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半圆柱(410),所述半圆柱(41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半圆柱(410),所述半圆柱(4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半环形限位块(4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电机(301),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二(302),所述转动杆二(30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一(303),所述搅拌叶一(30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搅拌叶二(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板(201),两个所述支撑板(2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一(202),一个所述支撑板(2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03),所述固定块(20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结构(204),所述驱动结构(204)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相固定,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绳索(205),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下方设置有滑动杆一(2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板(5)位于所述催芽箱(1)的内部,两个所述滑动杆三(403)均位于两个所述滑动杆二(40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三(4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二(404),两个所述弹簧二(40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滑动杆二(401)的一端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410)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07),所述半环形限位块(411)的外侧与所述半环形限位槽(409)的内部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一(303)和所述搅拌叶二(304)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一(305),所述搅拌叶一(30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06)。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绳索(205)的下端均与所述滑动杆一(206)的上端相固定,两个所述绳索(205)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外侧两端相固定,所述滑动杆一(206)的下端与所述电机(301)的上端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二(207),所述滑动杆一(2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二(207)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催芽箱(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201)的一侧相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催芽装置,涉及水稻育种领域,包括催芽箱和电热网板,所述催芽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催芽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板结构,所述催芽箱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一,所述隔板结构包括两个滑动杆二。本发明中,通过隔板结构的设置,使得隔板结构能够在干瘪的或胚发育不完全的水稻种子会漂浮在水面后将其分离,并且隔板结构还能在饱满的水稻种子在浸泡足够多的水分以致漂浮时,将其限制在水的内部,使其仍然能够完全浸泡在水里,提高了装置的催芽效率,且在需要将种子晾干时,可使种子漂浮在水面上,再将水排出,种子会停留在四个隔板主体的上方,方便晾干。

技术研发人员:黄乃泰,胡新荣,张骏,翟寅,汪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