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

文档序号:37269918发布日期:2024-03-12 20:5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相关。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1、土壤退化是指土地受自然力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的现象,例如干旱、洪水、乱伐、不合理种植和灌溉、化肥使用不当等。目前,解决土壤退化的主要手段是生物手段,如轮作、间作、保护性耕作等,耗时长,修复效果难以预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一定程度克服上述缺陷的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性能。

2、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s1:在待改良土壤表层挖设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s2:向第一沟槽内混施蚯蚓培养料,然后投放蚯蚓,培养20~30天,向第二沟槽内混施发酵物料,然后喷施菌剂,发酵15~20天;s3:制备生物炭颗粒;s4:翻耕待改良土壤,边翻耕边混施生物炭颗粒。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交替分布。

4、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所述蚯蚓培养料为牛粪或猪粪。

5、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每亩待改良土壤,投放150~300kg蚯蚓。

6、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所述发酵物料为酒糟或食用菌菌渣。

7、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在发酵过程中,当温度发酵中心温度升高至50~55℃,则进行翻料。

8、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炭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s31:取污泥,烘干,制成粒径为3~6mm的颗粒,用浓硝酸浸泡10~30min,取出干燥,得到污泥颗粒;s32:取秸秆,粉碎,过80目筛,用浓硫酸浸泡30~50min,取出干燥,得到秸秆粉末;s33:将污泥颗粒与秸秆粉末混合,放入炭化炉中,在550~650℃、氮气氛围下进行热解处理,得到生物炭颗粒。

9、进一步地,在炭化炉中,以550℃为起始温度,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并保持2~3h。

10、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发明通过第一沟槽在待改良土壤内培养蚯蚓,形成包含蚯蚓粪、蚓茧、幼蚓的复合体,构建活性碳源,蚯蚓粪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磷、钾等营养物质,能够立即改善土壤肥力,通过第二沟槽在待改良土壤内发酵,形成大量有益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等,能够持久改善土壤肥力,通过在翻耕过程中混入生物炭颗粒;生物炭颗粒作为惰性碳源,具有多孔结构和大量活性位点,能够维持土壤结构稳定,涵养水分、有机质、矿物质、有益微生物,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和聚集的场所,为蚯蚓繁殖提供条件;本发明中活性碳源、发酵产物、惰性物料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持久改良土壤。

12、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交替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蚯蚓培养料为牛粪或猪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每亩待改良土壤,投放150~300kg蚯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发酵物料为酒糟或食用菌菌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在发酵过程中,当温度发酵中心温度升高至50~55℃,则进行翻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炭化炉中,以550℃为起始温度,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并保持2~3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活性碳源和惰性碳源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S1:在待改良土壤表层挖设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S2:向第一沟槽内混施蚯蚓培养料,然后投放蚯蚓,培养20~30天,向第二沟槽内混施发酵物料,然后喷施菌剂,发酵15~20天;S3:制备生物炭颗粒;S4:翻耕待改良土壤,边翻耕边混施生物炭颗粒。本发明能够构建稳定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娥,张达林,马治虎,李君实,王思妍,李增,王帅,宋忠厅,尹翠,朱红艳,徐广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