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37018126发布日期:2024-02-09 13:1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养分管理,具体涉及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1、化肥施用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保证,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环境问题,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氮素损失是造成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氮肥在土壤中易被水解成nh4+,而nh4+在通气良好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硝化反应;硝态氮在有自然降水和灌溉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淋失进一步降低了氮素利用率。

2、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等物料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提高作物生产力。但秸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秸秆分解缓慢,会降低播种质量和土壤墒情;作物秸秆碳氮比较高,在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消耗部分土壤氮素而发生与作物争氮现象以及诱发病虫害等。

3、氨化秸秆不仅可以用来饲养反刍动物,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秸秆特性,如较低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这可能为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供潜力。氨化秸秆更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有助于加速秸秆养分的净释放。目前很少有研究氨化秸秆还田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固持农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针对豫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研究基肥与氨化秸秆共同施用下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与生物学效应,为氮素高效利用及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提供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

2、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

3、在小麦季即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收集并粉碎成3-5cm制成氨化秸秆,一次性施加小麦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翻耕之后播种小麦;

4、冬小麦收获后,将小麦秸秆收集并粉碎成3-5cm制成氨化秸秆,一次性施加玉米所需氮肥磷肥钾肥,之后播种玉米;

5、氨化秸秆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占秸秆干质量1%~2%的尿素溶于水中得到水溶液,该水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20%~40%,再将水溶液喷洒于粉碎的秸秆上,喷洒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于20~30℃培养6~7天得到氨化秸秆。

6、进一步地,所述氨化秸秆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尿素溶于水中得到水溶液,该水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再将水溶液喷洒于粉碎的秸秆上,喷洒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于25℃培养6~7天得到氨化秸秆。

7、进一步地,小麦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的施加量为:氮肥施加量以纯n计为180kg/hm2,磷肥施加量以纯p2o5计为45kg/hm2,钾肥施加量以纯k2o计为75kg/hm2。

8、进一步地,玉米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的施加量为:氮肥施加量以纯n计为180kg/hm2,磷肥施加量以纯p2o5计为45kg/hm2,钾肥施加量以纯k2o计为75kg/hm2。

9、进一步地,所述氨化秸秆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固持农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

10、进一步地,所述农田土壤为0-20cm的根层土壤。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在秸秆全量原位还田前提下通过预处理秸秆提高耕层土壤氮素与无机氮储量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化秸秆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占秸秆干质量1.33%的尿素溶于水中得到水溶液,该水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30%,再将水溶液喷洒于粉碎的秸秆上,喷洒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于25℃培养6~7天得到氨化秸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的施加量为:氮肥施加量以纯n计为180kg/hm2,磷肥施加量以纯p2o5计为45kg/hm2,钾肥施加量以纯k2o计为75kg/h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的施加量为:氮肥施加量以纯n计为180kg/hm2,磷肥施加量以纯p2o5计为45kg/hm2,钾肥施加量以纯k2o计为75kg/h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化秸秆用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固持农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土壤为0-20cm的根层土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高效利用方法,其具体过程为:在小麦季即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收集并粉碎成3‑5cm制成氨化秸秆,一次性施加小麦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翻耕之后播种小麦;冬小麦收获后,将小麦秸秆收集并粉碎成3‑5cm制成氨化秸秆,一次性施加玉米所需氮肥磷肥钾肥,之后播种玉米;将占秸秆干质量1%~2%的尿素溶于水中得到水溶液,该水溶液总质量为秸秆干质量的20%~40%,再将水溶液喷洒于粉碎的秸秆上,喷洒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袋密封,于20~30℃培养6~7天得到氨化秸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秸秆全量原位还田前提下通过预处理秸秆提高耕层土壤氮素与无机氮储量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张黛静,方凌,李若娜,陈慧平,刘锋,郝鑫茹,贾思凡,吴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