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35048发布日期:2024-02-20 20:2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树木嫁接,尤其涉及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培育高产、抗病、矮化和有机花椒,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消费的必然需求,有利于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和国内市场,而嫁接技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因此,培育顶坛花椒嫁接苗,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也是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嫁接技术培育的顶坛花椒苗木,抗病、耐旱、适生、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功能性状或生物化学性状均得到改良,移栽种植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具备培育优质产品的技术基础;并且适宜在大田推广、扩繁,能够促进椒农增产和增收,推动顶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2、根据目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归纳总结了实生苗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为:首先是容易遭受病虫害,导致叶片易于掉落,丧失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失去物质积累的基础。其次是发芽率和苗木成活率均较低,造成移栽后的管护成本增加,抵御不利天气的能力亦变弱。再次是物种的优异性状难以稳定维持,容易发生代际之间的生长衰退,难以实现生态产业的持续发展,且林分更新和复壮困难。最后是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分、劳动力等的要求偏高,经营成本显著增加,不利于轻简化栽培管理。

3、现有花椒嫁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嫁接时间多为冬春季,时机选择不当,这些时段温度偏低,有效积温不足,不利于苗木成活、发芽,使后期经营管理投入高、回报低,投资收益率较小。二是切口短而薄,因此砧木内壁插口的皮层与接穗接触不够紧密,导致枝条长势较差,甚至发生苗木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三是穗条过老,使后期花芽分化不充分,果粒不够饱满,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限制了花椒用途的多元化。要克服嫁接技术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修正。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些背景,进一步优化了顶坛花椒苗木嫁接方法。

4、顶坛花椒作为干热河谷地区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品质独特的造林先锋树种,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出现了优异性状丢失、林分稳定性降低、品质波动性下降等棘手问题,限制了规模化和生态化。因此,从苗木质量入手,培育优良苗木,是顶坛花椒产业持续稳定的基础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包括砧木选择、接穗选择、嫁接、提苗、剪枝和椒园管理6个步骤,其中:嫁接砧木高度为0.5—0.6米,嫁接时间为5—6月,每个砧木嫁接一个接穗,每个接穗长度为4—5厘米,采用靠接方式嫁接,切口长4—6厘米,距离地面10—15厘米;提苗肥于嫁接前15—20天以及嫁接后20—25天和40—45天进行;并分别于第二、第三次施用提苗肥时进行剪枝。使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花椒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生产有机花椒的前提,同时可明显降低苗木嫁接后的管护成本,为椒农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包括砧木选择、接穗选择、嫁接、提苗、剪枝和椒园管理6个步骤,6个步骤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4、(1)砧木选择:选取长势良好,叶片健康、完整、展开,未遭受明显病虫害,根系壮硕的顶坛花椒实生苗作为砧木,苗高为0.6—1米。通过选取性状优良的砧木,可以筛选优异性状并实现代际遗传。

5、(2)接穗选择:选取生长良好、抗病、耐旱的顶坛花椒作为接穗母株,穗条整体长0.6—1米,为当年生枝条,后期嫁接时可根据需要截成若干段接穗。

6、(3)嫁接:剪除砧木顶端未木质化枝条,将植株高度保留为0.5—0.6米;于5—6月嫁接,嫁接时每个砧木嫁接一个接穗,每个接穗长度为4—5厘米;选取砧木平滑、易于操作的一处,去除周围枝条、叶刺,在砧木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处垂直切下一道长4—6厘米的切口,切口距离地面10—15厘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再将接穗紧密包裹固定在砧木上。

7、(4)提苗:嫁接前的15—20天以及嫁接后的20—25天和40—45天,分别施用复合肥作为提苗肥。

8、(5)剪枝:分别于第二、第三次施用提苗肥时剪枝。

9、(6)椒园管理: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和人工除草管理,注意待花芽分化稳定之后再用药,防止过早用药伤害树体,影响后期树势和品质,加快树体生长衰退。

10、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嫁接选择在晴天进行。

11、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嫁接方法为靠接。

12、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切口长5厘米。

13、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接穗固定在砧木上之后要芽点出露。

14、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嫁接要避免在雨天进行,以防止切口过于潮湿而难以愈合。

1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提苗肥为n:p:k为15:15:15的复合肥,施用次数共计3次,每次用量均为每亩20—30千克。施肥时,选择土壤湿润的天气,将肥料撒施于土表,轻轻覆土2—3厘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16、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第一次剪枝剪除20—25厘米;第二次剪枝要求修剪后剪口距离嫁接分叉处1—2厘米。

17、优选的,在所述苗木嫁接方法开展前,还包括除草、松土、浇水清园处理措施。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苗木嫁接方法在顶坛花椒种植中的应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0、(1)提高花椒的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生产有机花椒的前提。嫁接的顶坛花椒苗,在抗病、抗旱、抗虫食等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一定提高,因而极大减少了农药、调节剂等的使用量,同时幼苗的农药残留量也降低,能够提高苗木活性,为生产有机花椒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开拓花椒国内、国际市场,以及提高产品多元化。目前,受市场环境、消费理念等影响,花椒产品存在滞销现象,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拓展市场空间。

21、(2)降低苗木移栽后的管护成本。由于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抗逆性增强,花芽分化能力更强,因此后期栽培、管护等成本明显降低,与实生苗相比,可降低成本30%—50%,为轻简化栽培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人工开支减少,对于劳动力匮乏和耕作成本较高的喀斯特多山地区,更有助于实现生态产业规模化和生态化。目前,由于劳动力不足,使花椒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瓶颈,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22、(3)为椒农增产、增收奠定基础。采取嫁接技术后,顶坛花椒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有更大是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加之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因此可以增加椒农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来之不易的石漠化治理成果,从生态治理迈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目前,鉴于种植顶坛花椒的技术不断完善和突破,规划的种植区域也在逐步扩大。综上,该技术的使用,对顶坛花椒产业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木选择、接穗选择、嫁接、提苗、剪枝和椒园管理6个步骤,具体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嫁接选择在晴天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用的嫁接方法为靠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切口长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接穗固定在砧木上之后要芽点出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嫁接要避免在雨天进行,以防止切口过于潮湿而难以愈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提苗肥为n:p:k为15:15:15的复合肥,施用次数共计3次,每次用量均为每亩20—30千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第一次剪枝剪除20—25厘米;第二次剪枝要求修剪后剪口距离嫁接分叉处1—2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苗木嫁接方法开展前,还包括除草、松土、浇水清园处理措施。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苗木嫁接方法在顶坛花椒种植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坛花椒的苗木嫁接方法及其应用,属树木嫁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砧木选择、接穗选择、嫁接、提苗、剪枝和椒园管理6个步骤,其中:嫁接砧木高度为0.5—0.6米,嫁接时间为5—6月,每个砧木嫁接一个接穗,每个接穗长度为4—5厘米,采用靠接方式嫁接,切口长4—6厘米,距离地面10—15厘米;提苗肥于嫁接前15—20天以及嫁接后20—25天和40—45天进行;并分别于第二、第三次施用提苗肥时进行剪枝。使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花椒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生产有机花椒的前提,同时可明显降低苗木嫁接后的管护成本,为椒农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叶升波,喻阳华,符羽蓉,韦昌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贞丰县丰茂苗圃场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