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511049发布日期:2023-12-29 10:2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1、我国滨海滩涂湿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核心地带,为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重要栖息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加剧,海滨滩涂湿地面积缩小和生态功能下降,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湿地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极为敏感的涉禽。因此,秉持整合生态学理念,运用跨学科、多技术的栖息地生态恢复和优化方法,对保护和提升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然而,目前针对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的相关报道仍属空白,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填补本领域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4、s1. 针对滨海滩涂湿地的待恢复区进行微地形整治,使待恢复区的从陆地到海面方向的地面坡度≤5°,并对待恢复区进行基质恢复;

5、s2. 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在5-15cm,水体水面面积占待恢复区面积的40-60%;

6、s3. 控制待恢复区的植被覆盖度≤30%且≥10%,植被高度≤50cm,种植和/或恢复耐盐植被区域;

7、s4. 选择和/或恢复待恢复区的生态夹点和/或生态屏障点构建生态廊道;

8、s5. 在待恢复区营建涉禽栖息地;所述涉禽栖息地包括:2-3处面积≥0.2 km2的光滩,宽1.5-2.5m深0.5-1.2m的生态沟渠,3-4处面积≥0.5km2、水深1.8-3.5 m的深水区,5-6处面积≥0.5km2、水深8-15cm的浅水区;深水区与浅水区之间通过生态沟渠相连通。

9、选择地面坡度5°以下,水体的水位8cm以上或15cm以下、植被覆盖度低于10%或高于30%的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屏障点作为所述待恢复区;

10、优选地,鹤鹳类涉禽栖息地的待恢复区水体的水位控制在:8-15cm,鸻鹬类涉禽栖息地的待恢复区水体的水位控制在:5-8cm。

11、s1中,基质恢复包括:采用疏浚泥薄层覆盖法恢复基质;

12、优选地,所述基质恢复还包括:选择粒径范围为0.05~0.01mm的泥沙,构造粉沙淤泥质滩涂。

13、s2中,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指,在待恢复区的原有潮沟靠近陆地的位置修建小型闸门,用于控制潮水进出待恢复区;

14、优选地,所述小型闸门的高度2m、宽度为1.5m。

15、s3中,恢复耐盐植被指:采用幼苗移植+种子种植+球茎培育相结合方式恢复;

16、优选地,耐盐植被为海三棱藨草;

17、优选地,在待恢复区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联合方法防治芦苇和互花米草;

18、s4中,生态廊道位于待恢复区海拔低于10m、坡度小于5°、植被覆盖度不低于10%的地区,并穿过待恢复区的光滩、芦苇丛、草地、水田。

19、s5中,生态沟渠的宽1m深2m;深水区为2处、面积0.1 km2、长期水深40cm。

20、s1中,所述滨海滩涂湿地待恢复区即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适宜性低的区域。

2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还包括:s6. 在待恢复区采取涉禽食物保障措施;

22、优选地,涉禽食物保障措施包括:利用潮沟和闸门向待恢复区引入海水中的天然食物,和/或,在待恢复区的深水区人工投放底栖生物,和/或,在浅水区人工投放涉禽取食的食物;

23、优选地,所述底栖生物包括: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多毛环节类、昆虫幼虫;

24、优选地,所述涉禽取食的食物包括:沙蚕、前鳞骨鲻、弹涂鱼、日本对虾。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6、本发明提供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根据滨海滩涂代表性涉禽的生物学属性和生态习性,摸清滨海滩涂湿地涉禽种群和栖息地受胁现状,构建滨海滩涂代表性涉禽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生态恢复措施,采取涉禽栖息地生态优化技术,从而提升栖息地质量并确保鸟类种群安全。所述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合遥感影像解析、野外实地踏查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围绕食物、水、遮蔽条件和人为干扰4个层级,进行栖息地适宜性水平评价;运用生态廊道混合模型,识别生态节点、生态屏障区、生态廊道;所述生态恢复措施包括:采用生态工程技术改造滩涂基底和恢复潮沟水文生态,构建适宜涉禽的栖息地水环境;筛选和种植盐生湿地植被,投放和定殖大型底栖动物,满足涉禽的取食需求;所述生态优化技术包括:滩涂边岸近自然优化;食源植物和遮蔽植物配置优化;鸟类栖息生境岛营造。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可以使涉禽数量提高33%-75%,修复效果显著。



技术特征:

1.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地面坡度5°以下,水体的水位8cm以上或15cm以下、植被覆盖度低于10%或高于30%的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屏障点作为所述待恢复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基质恢复包括:采用疏浚泥薄层覆盖法恢复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指,在待恢复区的原有潮沟靠近陆地的位置修建小型闸门,用于控制潮水进出待恢复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恢复耐盐植被指:采用幼苗移植+种子种植+球茎培育相结合方式恢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生态廊道位于待恢复区海拔低于10m、坡度小于5°、植被覆盖度不低于10%的地区,并穿过待恢复区的光滩、芦苇丛、草地、水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生态沟渠的宽1m深2m;深水区为2处、面积0.1 km2、长期水深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滨海滩涂湿地待恢复区即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适宜性低的区域。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6. 在待恢复区采取涉禽食物保障措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包括: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多毛环节类、昆虫幼虫;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针对滨海滩涂湿地的待恢复区进行微地形整治,使待恢复区的从陆地到海面方向的地面坡度≤5°,并对待恢复区进行基质恢复;S2.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在5‑15cm,水体水面面积占待恢复区面积的40‑60%;S3.控制待恢复区的植被覆盖度≤30%且≥10%,植被高度≤50cm,种植和/或恢复耐盐植被区域;S4.选择和/或恢复待恢复区的生态夹点和/或生态屏障点构建生态廊道;S5.在待恢复区营建涉禽栖息地。本发明的修复方法可以使滨海滩涂湿地的涉禽数量提高33%‑75%,修复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崔丽娟,刘刚,李伟,张曼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