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19536发布日期:2024-02-22 21:2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栽培基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容器育苗是一种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规格和质量容易控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等优势的育苗方式。容器育苗在林业育苗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栽培基质是决定育苗稳定的关键技术。

2、根据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目前可将基质分为三类:第1类为持水性强的,如草炭、泥炭、微纤维等,具有很强保水性能;第2类为空隙含量大的,这类基质粒径较大,通气孔隙多,如珍珠岩、岩棉等;第3类为含有易吸湿部分的基质,这类基质多为有机基质,如各种废弃物堆制的产品。

3、栽培基质的容重与基质的质地、比重、粒径和松紧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小于0.25g/cm3属于低容重基质,0.25-0.75g/cm3属于中容重基质,大于0.65-0.80g/cm3属于高容重基质,而基质容重在0.1-0.8g/cm3范围内栽培作物效果较好。目前国内相当多的栽培基质为自然土或者是自然土与基质的混配物,传统土壤具有一定的养分含量和持水性能,但本身重量较大,再加上土壤本身孔隙度小,限制了其使用。

4、现有栽培基质的保水性和轻质性仍然不足,限制了植物生长,因此栽培基质仍需朝着更轻质、更保水的方向发展。目前有机基质具有孔隙度高、固氮能力强、微生物活性强等优点,因此成为了栽培基质主要原料,但其吸水和保水性能有限,同时稳定性相对较差,对植物育苗效果差,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无土栽培技术在容器育苗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及制备方法。

2、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原料包括: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的质量比为50-100:5-15:5-20:1-3:0.1-1:10-20:5-12。

3、优选地,泡泡泥容重为0.1-0.26g/cm3。

4、优选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200-1500。

5、优选地,植物秸秆为玉米秸秆。

6、优选地,复混肥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氮肥40-60%,磷肥10-25%,余量钾肥。

7、更优选地,氮肥为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中至少一种;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中至少一种,钾肥为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中至少一种。

8、上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将小麦淀粉干燥10-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复混肥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10、s2、将植物秸秆粉碎过筛,加入至氢氧化钠溶液中,40-50℃搅拌1-2h,过滤,洗涤,干燥,加入至硫酸溶液中,60-70℃搅拌1-4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秸秆;

11、s3、向预处理秸秆中加入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调节温度至60-70℃搅拌均匀,降温至-15~-30℃冷冻1-2h,解冻后升温至180-190℃,热处理1-5min,降至室温,依次盐酸、叔丁醇洗涤,干燥,加入至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400-500℃热解1-2h,降至室温,粉碎,加入预混料、植物油超声分散得到混合料;

12、s4、将混合料60-70℃干燥2-4h,得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

13、优选地,s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1.5mol/l,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2mol/l。

14、优选地,s3中,依次采用浓度0.1-0.5mol/l盐酸、叔丁醇洗涤。

15、优选地,s3中,超声分散时间为1-2h,超声频率为5-10khz,超声功率300-400w。

16、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采用植物秸秆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碱化处理后采用硫酸降解,将产物作为前驱体,在聚乙烯醇、柠檬酸的配合下与聚乙二醇形成相互交互的三维网络结构,通过热解后形成气凝胶,既能具有极大的表面积,可增加在育苗过程中对水分、肥料、营养物质的保持能力,又可使基质更为松软,可在育苗的过程中为苗木提供很好的保护、缓冲作用;通过与预混料配合,不仅相互间分散均匀性极高,而且经过高温处理并配合多孔气凝胶作用,对营养物质的吸附包覆效果极佳,营养物质流失少,本发明较少用量即可使苗木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养分易于被吸收,育苗成活率高。

18、2、经过试验发现:本发明用于苗木栽培,不仅植物根系发达分裂生长快,同时植物呼吸酶活力最大,植物叶长、叶宽、株幅具有极佳的表现,申请人猜测这与本发明泡泡泥特有的结构有关,泡泡泥容重均在0.1-0.26g/cm3之间,不仅轻质,而且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更易于植物根系生长,同时保水保肥能力良好,对营养物质负载能力强,进一步促进植物快速吸收。

19、3、本发明在重量上更轻,容重均在0.1-0.26g/cm3,而且保水性能更强,在3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82.4%以上,6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72.5%以上,9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62.1%以上。本发明可充分利用空间,不再受限于土壤面积因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的质量比为50-100:5-15:5-20:1-3:0.1-1:10-20:5-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泡泡泥容重为0.1-0.26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1200-1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植物秸秆为玉米秸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复混肥按质量百分比包括:氮肥40-60%,磷肥10-25%,余量钾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特征在于,氮肥为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中至少一种;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中至少一种,钾肥为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中至少一种。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1.5mol/l,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2mol/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依次采用浓度0.1-0.5mol/l盐酸、叔丁醇洗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超声分散时间为1-2h,超声频率为5-10khz,超声功率300-400w。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其原料包括: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小麦淀粉、复混肥、植物秸秆、聚乙烯醇、柠檬酸、PEG‑4000、植物油的质量比为50‑100:5‑15:5‑20:1‑3:0.1‑1:10‑20:5‑12。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应用于植物生长的泡泡泥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重量上更轻,容重均在0.1‑0.26g/cm<supgt;3</supgt;,而且保水性能更强,在3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82.4%以上,6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72.5%以上,9天内保持基质的含水率在62.1%以上。本发明可充分利用空间,不再受限于土壤面积因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海,钟思强,李耀锦,梅涛,李卓桐,李慧怡,吴炳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源态园艺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