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07528发布日期:2024-03-05 14:4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鉴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鉴定方法,属于动物模型。


背景技术:

1、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形式,约40%患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不能在新生儿期存活,有30%发展为长期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癫痫、智力迟钝和学习障碍。围产期hibd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重大负担。对新生儿围产期hibd中度至重度患者而言,迄今为止最有效,也是唯一公认的神经保护干预措施是亚低温治疗,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然而,新生儿hibd的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较窄,建议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并且对于严重的hibd患者来说并不能改善其预后。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亚低温治疗的成本高、可获得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应用,许多患病的婴儿也无法受益于亚低温疗法。目前临床上治疗hibd的药物匮乏、效果不佳与其发病机制复杂有关。因此,建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以寻找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积极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行为学鉴定方法。本发明建立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梗死体积稳定,死亡率低,脑梗死范围均一。本发明的行为学鉴定方法,适用于短期模型鉴定及长期行为学能力恢复鉴定,为以后临床前药效研究提供了基础。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取出生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麻醉,固定于操作台上行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采用尼龙线结扎血管;缝合伤口消毒后放回母鼠身边恢复2~3小时,而后放入恒温缺氧箱缺氧2.5小时,恒温缺氧箱内的气体是由92%(重量百分数)氮气和8%(重量百分数)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温度为37℃;取出幸存的新生大鼠,恢复正常氧供,清醒后放回母鼠身边继续喂养。

4、进一步地,具体如下:取出生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放入含异氟烷的密闭玻璃缸内进行吸入麻醉,消毒;将麻醉好的大鼠固定于操作台上行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采用8-0尼龙线结扎血管,从中间剪断,每只动物手术时间保持在10分钟以内;缝合伤口消毒后放回母鼠身边恢复3小时,而后放入恒温缺氧箱缺氧2.5小时,同时用测氧仪监测箱内氧浓度,使氧浓度保持在8%;取出幸存的新生大鼠,恢复正常氧供,清醒后放回母鼠身边继续喂养。

5、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如下:在造模后的第2h、24h、48h,检测短期行为学,在造模后的第4周、6周、8周、10周、12周,检测长期行为学;所述短期行为学的检测项目包括:2h apgar评分,24h longa评分,48h被动趋地反射,悬崖回避反射;所述长期行为学的检测项目包括:网格,圆筒,除粘,水迷宫(只在实验终点检测一次)。

6、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操作:造模后48小时,经过短期行为学筛选后,取5只幼鼠,处死,进行脑梗死体积检测,确认梗死体积情况。所述脑梗死体积检测所使用的方法为ttc染色法,使用的试剂为sigma的ttc试剂,使用时配置为2%的pbs溶液,染色时需要避光。

7、进一步地,行为学检测项目中,除粘实验使用的器具为边长为0.8cm的方形医用胶带;网格实验使用的网格为150cm×150cm网带,网眼大小为2.3cm×2.3cm的铁丝网格;圆筒实验使用的圆筒为直径18cm、高30cm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圆筒;水迷宫实验使用的仪器为上海欣软公司生产的xr-xm101。

8、本发明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于建立缺血缺氧模型的动物为出生7日的sd大鼠,缺血方法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新生鼠缺血后,进行缺氧的时间为2.5小时。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且标准化、成功率高、有利于后期行为学研究等优点。关于行为学检测项目方面,本发明根据新生儿的apgar评分标准,改良为适用于新生鼠的评分标准。本发明建立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梗死体积稳定,死亡率低,脑梗死范围均一。本发明的行为学鉴定方法,适用于短期模型鉴定及长期行为学能力恢复鉴定。本发明为以后临床前药效研究提供了基础。



技术特征:

1.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生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麻醉,固定于操作台上行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采用尼龙线结扎血管;缝合伤口消毒后放回母鼠身边恢复2~3小时,而后放入恒温缺氧箱缺氧2.5小时,恒温缺氧箱内的气体是由92%氮气和8%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温度为37℃;取出幸存的新生大鼠,恢复正常氧供,清醒后放回母鼠身边继续喂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出生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放入含异氟烷的密闭玻璃缸内进行吸入麻醉,消毒;将麻醉好的大鼠固定于操作台上行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采用8-0尼龙线结扎血管,从中间剪断,每只动物手术时间保持在10分钟以内;缝合伤口消毒后放回母鼠身边恢复3小时,而后放入恒温缺氧箱缺氧2.5小时,同时用测氧仪监测箱内氧浓度,使氧浓度保持在8%;取出幸存的新生大鼠,恢复正常氧供,清醒后放回母鼠身边继续喂养。

3.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造模后的第2h、24h、48h,检测短期行为学,在造模后的第4周、6周、8周、10周、12周,检测长期行为学;所述短期行为学的检测项目包括:2h apgar评分,24h longa评分,48h被动趋地反射,悬崖回避反射;所述长期行为学的检测项目包括:网格,圆筒,除粘,水迷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操作:造模后48小时,经过短期行为学筛选后,取5只幼鼠,处死,进行脑梗死体积检测,确认梗死体积情况;所述脑梗死体积检测所使用的方法为ttc染色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粘实验使用的器具为边长为0.8cm的方形医用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实验使用的网格为150cm×150cm网带,网眼大小为2.3cm×2.3cm的铁丝网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实验使用的圆筒为直径18cm、高30cm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圆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迷宫实验使用的仪器为xr-xm10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出生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麻醉,固定于操作台上行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采用尼龙线结扎血管;缝合伤口消毒后放回母鼠身边恢复2~3小时,而后放入恒温缺氧箱缺氧2.5小时;取出幸存的新生大鼠,恢复正常氧供,清醒后放回母鼠身边继续喂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的行为学鉴定方法。本发明建立的SD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模型,梗死体积稳定,死亡率低,脑梗死范围均一。本发明的行为学鉴定方法,适用于短期模型鉴定及长期行为学能力恢复鉴定。本发明为以后临床前药效研究提供了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王培培,陈小威,孙晓东,王楠,丁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