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4767发布日期:2023-06-08 17:0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绿化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防眩的措施主要有设置防眩板(防眩网)和植树两种,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设置防眩板(防眩网)的方式便于养护,但与路基段不统一,防眩效果和景观效果较差;植树的方式可以与路基段保持一致,防眩效果和景观效果较好,但对养护要求高,尤其遇上长久干旱天气,桥梁段植物难以存活,导致后期养护资金投入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主要针对高速公路采用植树防眩的桥梁路段的养护,该装置包括:多个集水池和连接管;

2、集水池分别设置于中央分隔带两端,集水池高度与中央分隔带植物等高,中央分隔带垂直路线方向外壁与桥梁防撞墙外侧对齐;

3、一部分连接管置于种植土顶面,渗透方向为管外向管内;另一部分连接管埋入种植土内,渗透方向为管内向管外,与集水池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阀门。

4、进一步地,该装置包括两个集水池:集水池一、集水池二,和两个连接管:连接管一、连接管二,集水池用于收集和储存天然降水,以及防眩,连接管一用于加强集水池的集水效率。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材料采用具有倒滤透水或倒滤排水作用的透水管。

6、进一步地,集水池顶部设置轻质盖板,用于减少水分蒸发。

7、进一步地,集水池的高度不小于1.1×102cm。

8、进一步地,桥梁防撞墙的高度为1.1×102cm。

9、进一步地,桥梁防撞墙的宽度为0.5×102cm。

10、进一步地,桥梁两内侧防撞墙的净距为1.0×102cm。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人工直接浇水的养护方式,该装置具有自动储存降水、水资源利用率高、持续补水时间长、人工作业速度快、降低了养护成本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集水池和连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个集水池:集水池一、集水池二,和两个连接管:连接管一、连接管二,集水池用于收集和储存天然降水,以及防眩,连接管一用于加强集水池的集水效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材料采用具有倒滤透水或倒滤排水作用的透水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池顶部设置轻质盖板,用于减少水分蒸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池的高度不小于1.1×10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桥梁防撞墙的高度1.1×102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桥梁防撞墙的宽度为0.5×102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桥梁两内侧防撞墙的净距为1.0×102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关于桥梁段中央分隔带内绿化植物养护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2个集水池和2根连接管组成。集水池主要收集和储存天然降水,降水不足时可人工灌注,集水池高度与中央分隔带植物等高,蓄水的同时也可防眩,垂直路线方向外壁与防撞墙外侧对齐,容积通过顺路线方向的尺寸进行调节,顶部可设置轻质盖板,需收集降水时打开,干旱时关闭以减少水分蒸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人工直接浇水的养护方式,该装置具有自动储存降水、水资源利用率高、持续补水时间长、人工作业速度快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董延龙,刘海龙,戚晨辉,李磊,王恒,刘蔚,兰飞,赵庆缘,郭仔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