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

文档序号:34829897发布日期:2023-07-20 12:1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属于栽培用具。


背景技术:

1、明日叶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蔬菜,属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外形似芹菜,株高80-120厘米,基生叶丛生,具有长柄,基部扩大抱茎。通常采用扦插方式种植在土壤盆栽装置或大棚中,为提高其培育质量、实现其天然活性及药物成分的保持,将之拓宽至家庭层面的栽植、实现即摘即食,通常会涉及到移栽换盆问题,如大棚地载转为土壤盆栽,小盆换做大盆,对于明日叶这种特殊形态的植株来讲,传统的移栽装置无法准确定位,很容易引起叶片和茎干,特别是须根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实现明日叶等类似植株的精准定位移栽,减少对幼苗根系的破坏。

2、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3、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包括切削管、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联臂和第二联臂,所述切削管底部设置入苗口,切削管由定位壁和随动壁构成,两者之间拼合连接形成圆锥形的切削管,所述第一横梁位于定位壁的顶部,第二横梁位于随动壁的顶部,第一联臂连接于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其一端位于定位壁上,一端位于随动壁;第二联臂相对第一联臂连接于另一侧的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

4、上述装置通过圆锥形的切削管实现以“点”定位:叶苗经入苗口进入切削管内,定位壁落在叶苗一侧,定位壁受压斜插入土中定位,基于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以联臂连接,随动壁随之沿上下方向(即竖直方向)位移,将叶苗主根以外的部分须根切断,待固定并完毕后,上提切削管,即可完成幼苗的精准完整取出,不至于发生偏移导致主根受损。

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6、所述定位壁为切削管的2/3。

7、所述切削管为底部设有入苗口的铝管,定位壁与随动壁均为铝片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快速切断须根,与传统移栽装置的刀片切割相比,大大减少了对幼苗根系的破坏。

8、所述定位壁上设置卡扣,随动壁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卡扣卡入卡槽,实现两者的扣合连接。

9、所述第一联臂与第二联臂结构相同,均包括有伸缩杆和安装座,一对安装座分别位于定位壁和随动壁的顶部,伸缩杆两端各设置一连接块,连接块与安装座连接,实现伸缩杆在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的连接。更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设置连接轴,连接块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连接轴实现轴连接。所述安装座为u型结构,底部与定位壁/随动壁顶部固定,连接块位于其底部两侧向上延伸的壁之间。上述安装座和连接块结构赋予联臂一定程度上的机动性。

10、所述切削管顶部设置有顶壁,顶壁是由多段直壁连接形成的竹节形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联臂和第二联臂均安装在顶壁上。

11、上述装置用于明日叶的叶苗移栽,借助于定位壁与联臂的配合,实现以“点”定位,经定位壁定位后,整个切削管不发生左右方向(即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实现精准移栽;相对于传统移栽装置,该装置操作方便,易上手,且性价比高,适合普通农户入手使用。



技术特征:

1.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削管、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联臂和第二联臂,所述切削管底部设置入苗口,切削管由定位壁和随动壁构成,两者之间拼合连接形成圆锥形的切削管,所述第一横梁位于定位壁的顶部,第二横梁位于随动壁的顶部,第一联臂连接于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其一端位于定位壁上,一端位于随动壁;第二联臂相对第一联臂连接于另一侧的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壁为切削管的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管为底部设有入苗口的铝管,定位壁与随动壁均为弧形铝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壁上设置卡扣,随动壁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卡扣卡入卡槽,实现两者的扣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臂与第二联臂结构相同,均包括有伸缩杆和安装座,一对安装座分别位于定位壁和随动壁的顶部,伸缩杆两端各设置一连接块,连接块与安装座连接,实现伸缩杆在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连接轴,连接块与安装座之间通过连接轴实现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u型结构,底部与定位壁/随动壁顶部固定,连接块位于其底部两侧向上延伸的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管顶部设置有顶壁,顶壁是由多段直壁连接形成的竹节形结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联臂和第二联臂均安装在顶壁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明日叶幼苗移栽装置,属于栽培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切削管、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联臂和第二联臂,所述切削管底部设置入苗口,切削管由定位壁和随动壁构成,两者之间拼合连接形成圆锥形的切削管,所述第一横梁位于定位壁的顶部,第二横梁位于随动壁的顶部,第一联臂连接于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其一端位于定位壁上,一端位于随动壁;第二联臂相对第一联臂连接于另一侧的定位壁与随动壁之间。上述装置实现了明日叶等类似植株的精准定位移栽,减少对幼苗根系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袁毅灵,胡慧雅,金贵琳,刘峰,蒋劢博,宋天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1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