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0043发布日期:2023-06-18 00:2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贝藻养护礁,具体是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


背景技术:

1、在越来越重视渔业资源保育的当前,如何充分利用既有渔业设施,对渔业资源种群特别是其仔稚鱼种群进行养护,就显得尤为关键。藻场是各种经济渔业生物早期繁育的重要场所,所以能够利用渔港等渔业设施,构建起渔业资源保育和防波防浪设施就显得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包括藻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礁主体包括一呈梯形体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呈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结构的坡度比是1∶1.5;

3、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呈阶梯状,且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和第三坡面,所述第一坡面和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比均为1:1.07,所述第三坡面的坡度比为1:1.2;

4、所述藻礁主体是由水泥制成的藻礁,所述藻礁主体的表面铺设有石子制成的粗糙面,所述平台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且所述平台的底面宽度小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宽度。

5、本实用新型利用阶梯式,将原来具有一定坡度不利于藻类孢子附着的斜坡,改造为多层阶梯式平台,该平台混合水泥和石子,使得藻类容易附着,同时垫高的底座,也有利于预防悬浮泥泛起和利于大型海藻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以根据适宜水深,布局适宜不同水深、光照条件的不同藻种,从而形成从海面近表面到构件最底端的综合性藻场,从而起到保育经济渔业资源幼体的作用。

6、进一步优选,所述斜坡结构的宽度在10-15m之间,所述藻礁主体的高度在25-30m之间,所述底座的高度不大于所述藻礁主体高度的四分之一。

7、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平台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孔。

8、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孔和定位柱卡接实现了平台与底座的固定。

9、进一步优选,所述平台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养殖孔,所述养殖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上。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养殖孔可以利于贝类或螺类等底栖动物爬进养殖孔内部进行生存和躲避敌害。

11、进一步优选,所述养殖孔是一倾斜的盲孔,所述养殖孔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平台的中央。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倾斜的盲孔更容易使海水进入,提供养分。

13、进一步优选,所述多个养殖孔互相导通构成一养殖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养殖通道可以繁殖不同的鱼虾种类。

14、进一步优选,所述底座的底面宽度在90-100m之间,且所述底座的底面安装有支撑脚。

15、方便底座插入在海底,使整体更加稳固。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包括藻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礁主体包括一呈梯形体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呈斜坡结构,所述斜坡结构的坡度比是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结构的宽度在10-15m之间,所述藻礁主体的高度在25-30m之间,所述底座的高度不大于所述藻礁主体高度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平台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养殖孔,所述养殖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孔是一倾斜的盲孔,所述养殖孔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平台的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养殖孔互相导通构成一养殖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宽度在90-100m之间,且所述底座的底面安装有支撑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阶梯式保育防波两用的大型藻礁,包括藻礁主体,藻礁主体包括一呈梯形体的底座,底座的左右两侧呈斜坡结构,斜坡结构的坡度比是1:1.5;底座上固定有一平台,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均呈阶梯状,且平台的左右两侧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坡面、第二坡面和第三坡面,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坡度比均为1∶1.07,第三坡面的坡度比为1∶1.2;藻礁主体是由水泥制成的藻礁,藻礁主体的表面铺设有石子制成的粗糙面,平台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且平台的底面宽度小于底座的顶面宽度。本技术利用阶梯式,将原来具有一定坡度不利于藻类孢子附着的斜坡,改造为多层阶梯式平台,该平台混合水泥和石子,使得藻类容易附着。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雷,袁兴伟,李惠玉,胡芬,宋学峰,宋小晶,凌建忠,许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